近年来,江川区积极引导各村组从实际出发,扎实推进城乡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宁海街道大庄社区小河边小组通过“三问于民”听心声,让村庄焕发出宜居新面貌,成为全区美丽乡村建设的生动缩影。 走进宁海街道大庄社区小河边小组,整洁的村道、统一规划的新房与房前屋后点缀的绿意映入眼帘。很难想象,这里曾饱受危房隐患、污水横流、停车困难等问题困扰。
村民 陈碧玉:以前村里破旧房子多,也不好看。路窄,还有土路,围墙挡着也不好走,一下雨污水到处淌,车子更是没地方停。
改变,始于倾听群众的心声。小组干部深入村民之中,了解大家最迫切的需求。
小河边小组组长 李明:我们坚持三问于’,首先就是问需于民,把大家反映最集中的危房、污水、停车这些问题,作为整治的突破口。
小组分两批拆除了76宗危旧闲房,腾出的空间按照“一户一宅”政策规划建设新房,村容风貌焕然一新。卫生公厕修缮,雨污水管网全覆盖,村道告别污水横流的窘境;家家户户通上了自来水,总投资160多万元的村厨房和公房、20多万元的停车场建成投用,让群众的生活越来越舒心。
村民 陈碧玉:现在路变宽了,停车场修起来停车方便了,办事、办酒席也有了好的场地,住着舒服多了。
解决了硬件问题,如何让好环境长久保持,让村民从“看客”变“主角”?小河边小组的办法是继续“问计于民”。小组将人居环境整治纳入村规民约,开展“美丽庭院”“门前五包红黑榜”评比,设置文明宣传牌,激发村民主动性。“积分超市”的创新尤其受欢迎——村民参与环境整治攒积分,就能兑换日用品。
村民 陶春妹:从我们村里面积分超市搞起来以后,大家的积极性都非常高,搞干净了门前屋后的环境,然后积分超市能换东西,我们都非常乐意,村里的环境都变得非常的美。
长效管理离不开“问效于民”和监督落实。小组建立起“一网格十联户”责任分区,12名网格员负责督促,联户之间互相监督,形成“责任到人、动态监管”链条。同时,通过党员干部带头,建立“1530”机制常态化开展整治,让村容村貌彻底好起来。
小河边小组 组长 李明:环境变好不是一阵风,得靠大家天天来维护。我们采用1530机制,每个月1号、11号、21号集中党员、群众代表、干部来打扫,来处理问题。5号、15号、25号我们是回头看,每个月30号我们就来验收。问效于民就是看大家满不满意,机制管不管用,效果好不好。
如今的小河边小组,村容村貌显著改善,村民的满意度和获得感大幅提升。下一步,江川区将继续补齐人居环境短板,努力让更多村庄像小河边小组一样,实现人居环境由“一时美”向“持久美”的转变,绘就更多生态宜居的乡村新画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