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龙街中心学校,有这样一位教师,她既是学生眼中妙趣横生的地理课堂“引路人”,又是同事心中锐意创新的教务管理“排头兵”。从教以来,她始终坚守教学一线,以扎实的专业素养和系统的管理思维,推动学校教学品质全面提升,成为区域教育发展的生动典范。今天,让我们一起认识这位深耕教坛育桃李的优秀教师何梓宛。
“我们国家人口最多的是什么民族?”“找一找我们的家乡在图上属于那个民族聚居区?”阵阵提问声从教室中传出,何梓宛老师正站在多媒体屏幕前,带领学生们走进地理课本的第四节——《中国的民族》。学生张懿涵告诉记者,何老师能巧妙融合多媒体技术与实地教学,她将山川湖海搬进课件,带学生走进田间地头观察地貌,用鲜活的场景化教学点燃学生兴趣,在生活和学习上热心帮助学生,是大家口中的“好老师”。 学生 张懿涵:何老师是我的“地理引路人”。她的课堂从不局限于教材,而是以地理视角带我们认识世界、了解家乡。她擅于用通俗的语言解释复杂地理知识,她的地理课是生动形象的,同学们都可以听懂。在生活中,她也会耐心倾听我们的心事,为我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我们心里,何老师不仅是老师,更是一位畅谈心事的朋友、一位值得尊敬的长辈。 从教以来,何梓宛始终扎根地理教学一线,同时她肩负学校教务处主任一职,以系统性思维重构教务管理体系。她牵头建立“周常规精细化管理制度”,确保教学质量“不打折扣”;为破解教师备课难题,她设计“一备-二备-三备”集体备课模式,让优质教学设计在碰撞中迭代,教师课程实施能力显著提升。同时,在她的推动下,龙街中心学校教科研工作实现“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历史性突破。 龙街中心学校道德与法治老师 郑凯心:教研方面,她积极参与校级、区级教研活动,形成了一套可推广的“教学-反馈一调整”闭环机制,有效推动了学科组教研水平的整体提升。教学成绩更是她专业实力的直接体现。多年来,他所任教的班级在全区各类考试中始终名列前茅,无论是期中、期末统考还是学业水平测试,班级平均分、优秀率均稳居全区前列。 “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团火。”何梓宛老师用13年的教育实践诠释着这句话的真谛。在她的带领下,全年组织专任教师培训覆盖率达44.1%,龙街中心学校教学质量连年攀升,青年教师快速成长,今年她被评为江川区优秀教师,其经验已被区教育体育局列为典型案例。 江城镇龙街中心学校教务主任 何梓宛:此次荣获区级优秀教师,于我而言是荣誉更是责任的新起点。作为地理教师,教研层面,我将积极参与各级各类的教研活动,聚焦“双减”背景下作业设计、分层教学等痛点问题,形成可复制的教研成果。在课堂上,我将持续优化“以生为本”的课堂生态,在保持班级成绩的基础上,更注重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我始终相信,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视野的拓展、思维的训练与价值的引领,是点点滴滴的坚守,未来,我会把这份荣誉化作日常的行动,继续扎根课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