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江川区积极推进城镇生活垃圾收转运设施建设项目,随着6座标准化垃圾中转站的建成投用,一套高效、环保的垃圾收运体系正式形成。通过密闭压缩、负压除臭等先进技术,垃圾处理效率大幅提升,昔日困扰乡村的“垃圾山”和面源污染问题得到有效遏制,为星云湖保护与人居环境改善提供了坚实保障。 在前卫镇垃圾中转站,一辆辆小型垃圾清运车接连驶入,将周边村落收集来的垃圾运输到这里,在倾倒至密闭压缩设备中。这些垃圾压缩后将转运至位于通海县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处理,实现“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闭环处理。 前卫镇村民 唐建华:中转站建成前我们垃圾都是拉到山上填埋,一个是破坏了生态,另一个是造成了污染。垃圾中转站建成后,山上生态得到了保护,人居环境也得到进一步改善,所以我们村子里面的环境卫生比原来有所提升,以前垃圾发出的味道也没有了。 据悉,江川区于2022年12月启动城镇生活垃圾收转运设施建设项目,总投资达5400万元。项目坚持“全区一盘棋”规划,结合各乡镇(街道)人口密度、地理位置及星云湖保护优先级,优先在污染敏感区域和人口密集区布局中转站。 针对传统垃圾中转站常见的异味、粉尘和噪音问题,江川区引入国内外领先的环保工艺技术,包括密闭式设计、负压除臭系统和喷洒除臭降尘系统等。还将在站区边界安装在线环境监测显示屏,实时监测硫化氢、氨气、粉尘等关键指标数据,以实现“无感运营”。同时,垃圾中转站作业时间避开早晚居民休息高峰期,当日转运来的垃圾当日就会压缩后运到通海垃圾焚烧厂进行处理。截至2024年12月,江城、前卫、九溪、雄关等6座标准化垃圾中转站已建成投运,目前,累计收转运城乡生活垃圾39000多吨,全部转化为电能资源,通过焚烧发电可实现年发电量约1800万千瓦时,相当于节约标准煤5300吨,在提升环境质量的同时,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 江川区城乡建设服务中心工作人员 桑桐:垃圾中转站的建设对完善我们江川区生活垃圾的设施设备有重要作用,它降低了我们生活垃圾收转运的成本,也提升了垃圾转运的效率,为保护星云湖提供了重要途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