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区人民政府同意,2022年12月8日,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了由区应急管理局牵头组织编制的《玉溪市江川区“十四五”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规划》(玉江政办发〔2022〕34 号)(以下简称《规划》)。为便于全区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深入贯彻实施《规划》,现解读如下:
一、《规划》编制背景意义 江川区地势为四周高、中部低,西部九溪略向玉溪倾斜。地形分为湖泊、盆地、中低山、河谷,海拔落差大,气候类型、水文条件多样,境内分布断裂带有4条。为进一步提高江川区防灾减灾能力,切实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江川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编制《玉溪市江川区“十四五”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规划》。《规划》编制和实施,是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重要论述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健全完善综合防灾减灾救灾体系的重要举措;有利于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做好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推进自然灾害防治体系和防治能力现代化,全面提升全社会抵御自然灾害综合防范能力,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保障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 二、《规划》的主要内容 《规划》是指导江川区“十四五”时期防灾减灾事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其内容主要由六大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规划概述。包括规划背景、规划依据、规划实施期以及规划范围3个部分。第二部分是分析现状与形势,主要介绍江川区包括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自然地理条件特征、地震烈度区划的概况。总结回顾“十三五”期间全区自然灾害基本情况以及取得的成绩,分析存在的问题,研究“十四五”时期面临的严峻形势、机遇和挑战,为整个规划编制把脉定向。第三部分是阐述《规划》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建设目标。明确“十四五”期间全区综合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总体目标以及具体目标,包括体制机制、防震减灾、地质灾害、气象预测、防洪抗旱、林业灾害、灾害救助、应急避难、队伍建设、争创不少于2个防灾减灾综合示范社区11项内容。第四部分是主要任务,具体明确了“深化机制改革,强化责任落实;完善防灾减灾制度、预案体系;加强灾害评估分级及监测预报预警能力建设;加强灾害专业应急处置能力建设;加强恢复重建能力建设;增强基础设施防灾减灾抵御能力;加强防灾减灾科技支撑能力建设;加强基层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加强社会力量支持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完善防灾减灾宣传教育”等十个方面的任务。第五部分是确立重点项目,确定气象监测预警预报提升工程、综合防灾减灾能力提升工程两大重点工程等2个方面的重点工程。第六部分是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从组织领导、资金投入等3个方面提出要求。 三、《规划》的主要目标 《规划》提出的目标任务和重点工程坚持与《“十四五”国家应急体系规划》、《云南省“十四五”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规划》、《玉溪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玉溪市“十四五”消防救援事业发展规划》、《玉溪市防震减灾“十四五”规划》和《玉溪市“十四五”应对气象灾害规划(2021—2025年)》等充分衔接融合。 1.总体目标 充分整合现有资源,夯实全区防灾减灾工作基础,全面提高我区防灾减灾和应急救灾能力,不断提升城乡居民防灾减灾意识和技能,到2025年,基本建成与全面小康社会相适应的自然灾害现代化防治体系,减小灾害对江川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使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显著下降。 2.分项目标 体制机制:健全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初步形成资源整合、信息共享、互联互通、协调联动的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体制机制。 防震减灾:新建工程项目达到第五代地震区划图设防要求,实现震后5~10秒为危险区提供地震预警信息;2~5分钟给出城市烈度速报结果;15分钟内给出地震烈度空间分布图,基本形成地震烈度速报能力。 地质灾害:实现地质灾害高发易发区应查尽查、地质灾害隐患点应防尽防,全面落实因灾治理和搬迁任务。 气象预测:气象预测预报预警准确率和精细化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乡镇级6要素区域自动气象站覆盖率达100%。 防洪抗旱:基本建成防洪抗旱减灾安全体系,防洪保护区、重要河段防洪保障能力达到国家规定的设防标准。中小河流防洪标准提高到10~20年一遇。 林业灾害:全区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l‰以内,林业有害生物无公害防治率达85%以上,林业有害生物成灾控制率在4‰以内。 灾害救助:自然灾害发生12小时内受灾人员基本生活得到初步救助。 物资储备:达到国家规定的区级救灾物资储备规模要求,储备物资能力达到保障紧急转移安置0.5万~0.7万人,物资储备库总建筑面积不小于630平方米。 应急避难:制作全区应急避难场所分布图(表),向社会公开;确保人均避难场所面积大于1.5平方米。 队伍建设:依托政府专职消防队等专业救援机构,引导和支持社会力量有序参与防灾减灾工作,加强专业灾害监测信息员、灾害救援工作人员等的引进和培训,实现防灾减灾队伍和工作人员的专业化、规范化。每个城乡社区不少于1名灾害信息员。 防灾减灾示范社区:争创不少于2个防灾减灾综合示范社区。 四、《规划》的重点工程 “十四五”时期,通过实施2大方面9项重点工程,推动规划目标全面落实。 (一)气象监测预警预报提升工程 1.完善气象综合监测能力提升工程。在乡镇新建4个6要素,实现江川区乡(镇、街道)6要素自动气象站监测全覆盖,再新建4个温雨两要素区域自动站;选取2个重点旅游景区,各布设一套6要素自动气象站、1套大气电场仪、一套负氧离子观测站(加装电子显示屏)。在江川辖区内高速公路沿线选取4个重点路段,每个重点路段布设一套 6 要素自动气象站、1 套天气现象智能观测仪,进一步提升江川区交通气象服务的能力;新建1套机场自动气象监测系统;更新购置1辆机要通信车和应急指挥车。 2.提升高原湖泊生态气象监测网工程。围绕星云湖生态保护需求,完善星云湖地面生态气象观测网。以全省高原湖泊生态气象监测网建设为契机,争取在星云湖径流区新增建设1个水上生态气象观测站、1个湿地生态气象观测站,4个多要素自动气象观测站,1个负氧离子观测站。 3.江川区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建设。完成江川区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建设,实现与国家、省、市中心信息共享对接。项目建设内容包括江川区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建设、14个部门应用终端采购和软件本地化部署应用三项任务。 (二)综合防灾减灾能力提升工程 1.灾害风险调查和重点隐患排查工程。开展全区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摸清灾害风险隐患底数。以地震、地质、气象、水旱、森林和草原等领域为重点,开展灾害风险调查评估和重点区域灾害隐患排查,根据灾害风险调查评估结果,分批、分重点开展重点区域、重点工程、人口密集区房屋建筑、桥梁隧道、河堤大坝、通信、供电供水供气、输油气管线、交通设施等工程安全隐患排查和抗灾性能评价,针对性开展高层建筑、地下空间、大型城市综合体、石油化工及文物古建、城中村等高风险区域场所安全隐患排查和综合治理。建立省、市、县三级贯通、行业领域信息共享的自然灾害风险数据库,研究确定灾害风险区划,编制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图和自然灾害综合防治区划图。 2.创建全国综合防灾减灾示范社区。以创建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工作为抓手,在全区深入开展城乡社区防灾减灾救灾能力建设,提升基层综合减灾能力。十四五期间争取创建2个以上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 3.玉溪市江川区城镇应急避难体系建设。按照“规划科学,布局合理,平灾结合,建管并重”的原则,结合江川区应急避难场所短板突出的实际问题,进一步完善我区城镇应急避难体系建设,城建区、乡、村三级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到十四五末实现城镇不少于一个l 类应急避难场所和若干二类应急避难场所,满足全区12万城镇人口应急避难需求。 4.玉溪市江川区应急救灾物资储备中心建设。新建4500平方米的应急储备仓库及配套设施。 5.玉溪市江川区应急救灾物资储备及更新计划项目。按照市应急物资储备安全管理工作计划要求,对比我区现有应急救灾物资储备的种类和数量,经区应急局与区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商议,建议新增帐篷734顶、折叠床3040张、棉被2034、衣服3760套、棉大衣4371件等,床单1629床、枕头1625,合计金额362.85万元。 6.玉溪市江川区政府专职消防队伍基础设施建设。按照中央、省、市对加强应急管理建设的总体安排部署和有利契机,结合江川区实际,坚持科学谋划,立足区情,统筹协调,稳步推进江川区政府专职消防队建设,以“完善制度建体系,整合资源搭平台,争取保障建队伍”为整体工作思路,着力推动江川区政府专职消防队营房、库房及训练场地建设,进一步提高我区应急救援队伍整体战斗力,加强应急管理及灾害救援工作,最大限度保护我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五、《规划》的保障措施 一是在区委、区政府领导下,持续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 二是加大资金投入,建立健全与防灾减灾需求相适应的资金保障机制。 三是落实跟踪评估,强化监督管理。 链接:玉溪市江川区“十四五”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规划(2021-20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