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江川区人民政府!
今天是:
   

江川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08年江川县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江政办发〔2 ...


来源:江川区人民政府网 时间:2008-09-18 03:28:35 点击率: 92打印 】【 关闭

江政办发2008〕34号

 

 

江川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08年

江川县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属各有关部门:

2008年江川县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已经县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八年四月七日      

 

 

江川县2008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为切实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避免和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394号)、《云南省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的有关规定,结合江川实际,特制定2008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一、2007年地质灾害情况

(一)地质灾害主要影响因素:

降雨是引发地质灾害的主要影响因素。据江川县气象局2007年气候分析,全县2007年平均降雨963.8毫米,为丰水年,较2006年的692.1毫米增加269毫米,雨量集中在7、8两月,降雨量为480.2毫米,占全年降雨量的49.82%。全年日降雨量大于10毫米的有15天,日降雨量大于25毫米的有12天,较2006年增加5天,日最大降雨量在江城镇白家营(8月21日),达64毫米。从地质灾害发生的时间来分析,多发生在78月份,所发生的8起地质灾害与单点性大雨、暴雨时间相吻合。

(二)地质灾害概况:

2007年,江川县境内降雨偏多,单点性大雨、暴雨天气较多,地质灾害活动强度、频度和危害程度较2006年有所加强。全年共发生小型地质灾害 8起(其中滑坡6起、崩塌2起)损坏房屋27间,直接经济损失62万元。未造成人员伤亡。主要灾害事件有:

1.2007年5月20日,路居镇黑山脚村出现滑坡,滑体下移5―10厘米,一农户住房一侧倒塌,损坏房屋3间,滑体威胁该户财产及生命安全,造成直接经济损失3万元。

2.2007年5月21、22日,大街镇天井凹村村后山体滑坡,张桂林、陈文友、陈平生三户住房后倒塌12间,滑体威胁三户群众财产及生命安全,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0万元。

3.2007年7月10、12日,九溪镇小营村因地质结构土壤为膨胀土,房屋地板开裂、变形、倾斜现象属于特殊的地质灾害所造成的。灾害已造成83宗房屋,118户村民房屋不同程度的开裂、变形、倾斜,涉及建筑占地面积19.43亩(12690平方米),其中5户最为严重,直接经济损失 25万元,灾情较为严重。

4.2007年7月26日,雄关爬地村出现滑坡、裂缝隙,灾害造成一户住房受损4间,直接经济损失3万元,另14户住房出现裂缝,灾害威胁群众财产及生命安全。

5.2007年7月27日,前卫镇杨家咀一组出现山体滑坡,滑体造成通讯设施损坏,澄川公路中断,直接经济损失5万元,山体滑坡威胁和影响过往人员及行车安全。

6.2007年7月30日安化乡宴石洞河出现山体崩塌,一崩塌体威胁群众住房安全。

7.2007年8月14日,大街镇天井凹村再次出现山体滑坡,滑坡造成农户陈家雄住房8间倒塌,直接经济损失6万元。

8.2007年8月25日,路居镇米潭水村出现滑坡、地面下沉,村庄道路多处崩塌,威胁和影响18户群众的住房与生命安全。

二、2007年地质灾害预测检验

江川县2007年地质灾害实际发生情况与《2007年江川县地质灾害防治方案》预测结果基本相符。从地质灾害发生的时间来看,多发生在78月分,所发生的8起地质灾害与单点性大雨、暴雨时间相吻合;地质灾害和灾情所发生的地点与《2007年江川县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划定的重点危险区相符。

2007年降雨量偏多,地质灾害活动的强度、频度较2006年有所增强。由于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认真落实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和地质灾害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积极、主动采取防灾避灾措施,建立了完善的县、乡、村、组四级群测群防网络,使2007年地质灾害没有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三、2008年地质灾害预测

(一)2008年降雨量趋势预测:

据江川县气象局2008年气候趋势预测资料, 2008年降雨量预计为900毫米左右,比2007年少63.8毫米,比多年平均降雨量多14.8毫米左右,属降水正常年景。春季雨水偏少,干旱明显。5月雨量偏多,雨季开始,降水稍偏多,主汛期6―8月,降水高峰期出现在7―8月,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匀,多单点性大雨暴雨天气,有洪涝灾害发生。9―10月,降水正常稍偏多,三秋期间有5天左右秋季连阴雨天气出现,雨季比常年偏晚约在10月中旬前后结束。降雨的时空分布不均匀,大雨、暴雨和局地强降雨是诱发地质灾害发生的主要因素。

(二)地震与地质灾害关系:

从江川县历史地震资料和地质灾害史来分析对比,历史上江川县无地震―地质灾害链的事件发生。但考虑到江川县所处地质构造部位的特殊性,小江断裂带和安化断裂带为地震多发带,将来发生地震―地质灾害的可能性仍然存在。根据省、市地震局资料,结合江川县地质灾害史分析,2008年江川县发生地震―地质灾害链的可能性不大。

(三)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预测:

江川县县域内地貌为湖盆地貌和湖盆周围中低山地貌。湖盆内地形平缓,中低山地貌区水系发育,地形破碎。水系为源头地区上游支流,径流长度短、水流急。除九溪大河、董炳河汇入玉溪盆地内,其它大小水系均汇入抚仙湖和星云湖内,属珠江流域南盘江水系。县域内地质构造相对简单,但新构造运动强烈,微地貌再造活跃;公路建设、水利建设、矿产资源开发等人类工程活动强烈。这些活动的产生为地质灾害的形成提供了基础条件,在降雨作用下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可能较大。

从江川县地质灾害发育特征、现状、灾害隐患点的稳定性、发展趋势,结合气象资料分析预测,总的来看,2008年有加剧的可能,危险性较大。灾害高发期为7―8月,活动范围和强度可能较2007年有所扩大和加强。灾害高发区主要是蔡家庄―烂泥箐―芹菜塘一带,太子寺一带,海门―隔河一带,安化新庄―宴石洞河一带,路居黑山脚―米潭水一带,前卫杨家咀一带,九溪河口―六十亩―大村一带,大街上头营采煤区、水箐沟―天井凹一带,螺蛳铺河流域―雄关爬地一带。(见活动趋势预测图)

1.预测的主要依据

1)江川县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报告;

2)江川县2007年地质灾害现状;

3)2008年江川县降雨量趋势预测;

4)各乡镇2008年地质灾害防灾减灾方案;

5)省、市地震局2008年地震趋势分析资料。

2.重点危险区预测(各灾害点详见附表1:江川县重要地质灾害一览表)

1)地质灾害中易发区(Ⅰ)

  ① 安化~陈家湾~白依寨中易发区(Ⅰ1)

本亚区北、西以县界为界与晋宁县、红塔区接壤,东、南以白玉寨~陈家湾~大石洞为界,所属乡镇为安化乡大部、江城镇北西部分,面积58.78km2,本亚区谷坡陡峻,地形坡度在30~40度,以陡坡为主。地层以二迭系下统白云岩、二迭系上统玄武岩为主,岩体抗风化能力弱,地表风化强烈,断裂发育,森林植被覆盖一般,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形式以陡坡耕种为主,造成大量水土流失。该区内共有灾害点7个,其中滑坡2个,崩塌1个、不稳定斜坡4个。威胁人口728人,威胁财产328万元。主要危险点有安化乡小营村稀性泥石流沟、大石洞河村崩塌、上茅草湾滑坡、白玉寨滑坡、清水沟滑坡。

②土官田~鸡窝~大营~河口(Ⅰ2)

本亚区西以县界为界与红塔区接壤,北、东、南以马家庄~新窑村~古城为界,所属乡镇为九溪镇、大街镇部分地区,面积56.276km2。本亚区地表水系发育,河流溯源侵蚀强烈,谷坡陡峻,地形坡度在30~40度,以陡坡为主。森林植被覆盖一般,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形式以陡坡耕种为主,造成大量水土流失。地层以震旦系下统砂岩、震旦系上统白云岩为主,岩体抗风化能力弱,地表风化强烈,断裂发育。该区内共有灾害点12个,其中滑坡5个、崩塌2个、不稳定斜坡4个、泥石流沟1条。威胁人口144人,威胁财产136万元。主要危险点有土官田、鸡窝、小营村、河口村、凹子村滑坡,河口村稀性泥石流沟

③天井凹~爬地村~黑山脚中易发区(Ⅰ3

本亚区南、东以县界为界与通海、华宁县接壤,北、西以雷打石~黑山脚~小白坡为界,所属乡镇为大街镇东南部分、雄关乡、路居镇,面积147.01km2。本亚区谷坡陡峻,地形坡度在30~40度,以陡坡为主。森林植被覆盖一般,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形式以陡坡耕种为主,造成大量水土流失。地层以二迭系下统白云岩、二迭系上统玄武岩为主,岩体抗风化能力弱,地表风化强烈,断裂发育。该区内共有灾害点35个,其中滑坡12个,崩塌4个、不稳定斜坡17个,泥石流沟2条,威胁人口739人,威胁财产464万元。主要危险点有路居镇黑山脚施母村、黑山脚村崩塌,岔母得村、红石岩村、米潭水村、雄关乡爬地村、白石岩村滑坡,龙潭村稀性泥石流

2)地质灾害低易发区

 ①云峰村~竹园村~牛魔营~大沙咀(Ⅱ1)

本亚区北、东以县界为界与澄江县、华宁县接壤,西、南以Ⅰ1、Ⅰ2相连,所属乡镇为江城镇、前卫镇,大街镇及路居镇北西部分,面积332.03km2。本区总体地形较平缓,地形坡度在20~30度,以缓坡为主。森林植被覆盖较好,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形式以缓坡耕种为主,水土流失量较少,地质灾害发育程度低,出露地层有震旦系下统砂岩、震旦系上统白云岩、二迭系上统玄武岩、二迭系下统白云岩等。该区内共有灾害点26个,其中滑坡2个、崩塌7个、不稳定斜坡16个、泥石流2条,威胁人口314人,威胁财产421万元。主要危险点有江城镇太子寺村、庄科、白家营滑坡,风吹口村不稳定斜坡,海门村崩塌、海门村稀性泥石流沟。

②阳山庄~前营~扯纳苴(Ⅱ2

本亚区西、南以县界为界与红塔区、通海县接壤,北、东以Ⅰ2、Ⅲ2相连,所属乡镇为大街镇及九溪镇南部,面积54.95km2。地形坡度在20~30度,以缓坡为主。森林植被覆盖较好,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形式以缓坡耕种为主,水土流失量较少,地质灾害发育程度低。出露地层有震旦系下统砂岩、震旦系上统白云岩等。该区内共有灾害点1个,威胁人口30人,威胁财产14万元。主要危险点有九溪镇扯纳苴村

3、矿山地质灾害预测

江川县矿产资源开采主要以磷矿及建筑材料用砂、石为主,开采强度大,点多面广。矿山地质环境、地质灾害问题突出,采矿活动中森林砍伐、水土流失、石漠化等破坏极为严重,扰动了地质体的相对稳定性。开采过程中大量废弃土石随意排放,露天采场边坡过高过陡,在降雨的作用下,极易产生滑坡、泥石流、崩塌等地质灾害,不仅对矿山的安全生产构成威胁,而且还严重威胁到矿山附近村庄的安全。主要危险矿山有:

1)清水沟磷矿排1号土场滑坡;

2)云岩磷矿排土场滑坡;

3)上头营煤矿露天矿坑采空区滑坡及地下采场塌陷;

4)杨柳坝磷矿采场边坡滑坡;

5)江川县水泥厂采石场边坡滑坡;

6)螺蛳铺水洗砂场滑坡;

7)螺蛳铺北头硅石厂采场边坡滑坡;

8)大街镇羊鼻子山采砂场滑坡;

9)大街镇雨西摆采砂场滑坡。

4、旅游风景名胜区地质灾害预测

江川县风景名胜旅游景点主要分布在沿湖一带。2007年,各旅游景区、景点未出现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预测2008年地质灾害危害程度与2007年相当。但旅游部门要加强汛期各旅游景点沿途公路的巡查、排查,发现险情,应及时向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

5、重大工程建设项目地质灾害预测

星云湖出流改道工程和抚仙湖环湖公路建设等工程建设项目,对地形地貌原始状态破坏较大,人工切坡、隧道开挖及工程中大量排放的废弃碴石土,在强降雨作用下可能诱发滑坡、崩塌、泥石流、塌陷等地质灾害。工程建设项目单位和施工单位要加强地质环境保护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汛期应加强地质灾害的巡查排查、监测、防治、应急等措施的落实,发现险情,应及时向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报告。

6、公路地质灾害预测

1)澄川高速公路大石咀至侯家沟沿线滑坡、崩塌地质灾害;

2)玉江高速公路沿线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

3)江华路雄关段泥石流、滑坡地质灾害;

4)江通路小白坡伏家营段泥石流、滑坡地质灾害。

预测2008年地质灾害危害程度与2007年相当。但公路交通部门要认真落实地质灾害防灾责任、措施;汛前、汛中做好地质灾害隐患巡查、监测、治理及汛后的复查;督促相关单位认真做好地质环境保护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及地质灾害防灾责任、措施的落实。

四、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对策和措施

2008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主要目标是: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开展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编制,抓住重点危险区域和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加强巡查、监测、预报和预警,进一步落实地质灾害防治各项工作制度,健全和完善群测群防网络体系建设,进一步提高地质灾害预报成功率,加大山区农村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普及,提高全民防灾、避灾和减灾意识,最大限度地减少、避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主要措施:

(一)认真贯彻落实省、市防治地质灾害的法规、政策和工作部署,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处理好发展与地质灾害防治的关系,加强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领导。县政府成立健全防灾减灾指挥机构,对地质灾害防治进行统一指挥、调度、协调工作。建立健全防灾减灾责任体系,落实行政首长责任制。

(二)做好法律法规、防灾减灾知识的宣传工作,增强群众防灾减灾意识。汛期到来之前,各乡镇对群测人员进行一次专题培训。

(三)进行地质灾害管理人员业务知识培训,提高业务技能和管理水平。

(四)加强与气象、地震、水利部门的联系,互相协作,搞好防灾减灾工作.尤其是要加强与气象部门的联系,及时了解气候变化情况。

(五)认真落实汛期领导带班、24小时值班制度,巡查、监测制度,地质灾害速报制度和地质灾害应急调查制度。

(六)各矿山企业、矿山企业主管部门要认真落实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各项责任制。矿山企业主管部门要加强对矿山企业的监督和管理,督促矿山企业制定和落实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责任及措施;各矿山企业要落实专人做好地质灾害点的巡查、监测及地质灾害的治理工作。

(七)完善群测群防体系建设,对危险性较大的21个灾害隐患点设专人进行监测,对危险性一般的灾害隐患点设专人进行巡查。认真落实“五项”工作制度,汛前、汛中各乡镇人民政府要积极组织地灾巡查排查及隐患、险情的排除和疏通,做到责任明确、任务落实。

(八)各乡镇要认真落实行政首长第一责任人职责,加强、充实“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和人员配置。镇人民政府要认真组织有关部门编制好本乡镇“2008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和“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认真落实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各项工作制度和措施。做好汛前、汛中组织各部门、各村委会、村民小组开展地质灾害隐患巡查排查、疏通村前村后及房前屋后沟渠、填埋裂缝和汛后进行复查等隐患消除工作。

九)各乡镇要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在年度计划和预算中安排地质灾害防治专项经费,确保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顺利开展。

五、相关职能部门的职责

(一)国土部门要加强群测群防工作,建立县、乡(镇)、村、组及监测点的四级群测群防网络系统,认真搞好地质灾害防灾知识宣传培训,切实加强地质灾害险情的巡回检查,认真落实“五项工作制度”,做好监测预防和突发性地质灾害点应急调查,发现险情及时处理和报告。

(二)教育部门要加强对有地质灾害险情的学校和村小学生进行防灾知识教育,制定地质灾害突发事件应急方案。

(三)建设部门要加强对项目建设单位和项目施工单位的管理与监督,切实落实地质灾害防治责任、措施,做好事建设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做好重大建设项目地质灾害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防止建设过程中引发地质灾害,对出现的险情要及时采取措施,及时治理,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四)交通主管部门要认真组织开展公路地质灾害调查,编制交通部门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和地质灾害突发事件应急方案,建立和完善交通部门地质灾害防治体系,落实地质灾害防灾责任、措施;汛前、汛中做好地质灾害隐患巡查、监测、治理及汛后的复查;督促项目建设单位认真做好地质环境保护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及地质灾害防灾责任、措施的落实。

(五)旅游部门要认真组织开展各旅游区(点)地质灾害调查,编制旅游区(点)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和地质灾害突发事件应急方案,建立和完善旅游区(点)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体系,落实地质灾害防灾责任、措施;汛前、汛中做好地质灾害隐患巡查、监测、治理及汛后的复查;加强景区内从事旅游服务单位和个人地质灾害防灾知识的宣传培训,加强对进入景区游客地质灾害防灾知识的宣传教育。

(六)水利部门要加强对各项水利设施、项目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的管理与监督。加强水利设施的巡查、排查,防止各种水利设施带病运行,对出现的隐患、险情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置。汛期应切实落实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责任制、防治措施,加大巡查力度,对各隐患点落实专人监测,发现隐患或出现险情应及时向政府及有关单位报告,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加强对项目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制度、责任、措施的监督管理,切实保护好地质环境,严防建设过程中引发地质灾害。

(七)气象部门要做好汛期地质灾害气象预测预报及预警信息的发布,及时将气象预测预报及预警资料通报各有关部门。

(八)县国土资源局和相关部门要加强对矿山企业的管理和监督,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督促矿山企业切实履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矿山地质灾害的监测、预防和治理责任,切实做好矿山安全生产与人员保护工作。

 

附件:1.2008年江川县地质灾害活动强度趋势预测图;  

  2.江川县地质灾害防治一览表;

3.江川县重要地质灾害点一览表;

4.2008年江川县地质灾害防治监测网络名单。

 

 

出处:江川县政府办
  • 主办:玉溪市江川区人民政府     承办:玉溪市江川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联系方式:0877—8011091
    网站标识码:5304210001   网站地图
    备案号:滇ICP备05004768号-1 滇公网安备:53042102000006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877-2077670

    网站支持IPv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