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政办发〔2007〕14号
江川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
江川县2007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县属各相关部门:
《江川县2007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已经县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二○○七年三月十四日
江川县2007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一、2006年地质灾害情况
(一)地质灾害主要影响因素
根据江川县地质灾害史分析,江川地质灾害主要影响因素为暴雨,据县气象局资料,2006年降雨692.1毫米,为枯水年,较2005年的749.2毫米减少57.1毫米,雨量集中在7、10月,降雨量为331.3毫米,占全年降雨量的47.8%。全年日降雨量大于10毫米的有18天,日降雨量大于25毫米的有7天,日最大降雨量在雄关乡(10月10日),达67.1毫米。从地质灾害发生的时间来分析,降雨是引发地质灾害的主要影响因素。2006年江川县地质灾害活动强度、频度和危害程度都较2005年有所增强,与2006年单点性大雨、暴雨突出是相吻合的。
(二)地质灾害概况
2006年,江川县境内降雨偏少,但是单点性大雨、暴雨天气较多,因此,地质灾害活动强度、频度和危害程度较2005年有所加强。由于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同时采取了相应的防治措施,没有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主要灾害事件有:
1、2006年5月11日,清水沟磷矿1号排土场出现滑坡,滑体下移5―8米,威胁芹菜塘村群众财产及生命安全。
2、2006年6月5日,大街镇水箐沟村村后山体滑坡,威胁三户群众财产及生命安全。
3、2006年6月6日、10月10日,雄关爬地村出现滑坡、裂缝隙,影响普云聪等7户住房及生命安全。
4、2006年7月28日安化乡宴石洞河出现山体崩塌,五户住房受到威胁。
5、2006年9月19日、10月9日,前卫镇杨家咀第一、二组出现山体崩塌,威胁和影响过往人员及行车安全。
6、2006年10月11日,路居镇米潭水村出现滑坡、地面下沉,村庄道路多处崩塌,威胁和影响三户群众与住房的安全。
7、2006年10月12日、14日,大街镇天井凹村出现滑坡,滑体前沿直接威胁五户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二、2006预测检验
江川县2006年地质灾害实际情况与《2006年江川县地质灾害防灾减灾方案》预测结果基本相符,只是由于2006年降雨量偏少,地质灾害活动的强度、频度较预测情况有所减弱。由于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根据方案采取了相应的防治措施,建立了完善的群测群防网络,使2006年地质灾害没有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
三、2007年地质灾害预测
(一)2007年降雨量趋势预测
据江川县气象局气候趋势预测资料,江川县2007年降雨量趋势预计为950毫米左右,属降水正常稍偏多的年景,比2006年多257.9毫米,比多年平均降雨量多86.9毫米左右,春季雨水偏少,干旱明显。5月雨量偏多,雨季开始,降水稍偏多,主汛期6―8月,降水高峰期出现在7―8月,降雨时空分布不均匀,多单点性大雨暴雨天气,有洪涝灾害发生。9―10月,降水正常稍偏多,三秋期间有5―8天左右秋季连阴雨天气出现,雨季结束期比常年偏晚约在10月中旬前后。
(二)地震与地质灾害关系
从江川县历史地震资料和地质灾害史来分析对比,历史上江川县无地震―地质灾害链的事件发生。但考虑到江川县所处地质构造部位的特殊性,小江断裂带和安化断裂带为地震多发带,将来发生地震―地质灾害的可能性还是存在的。根据省、市地震局资料,结合江川县地质灾害史分析,2007年江川县发生地震―地质灾害链的可能性不大。
(三)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预测
江川县域内地貌为湖盆地貌和湖盆周围中低山地貌。湖盆内地形平缓,中低山地貌区水系发育,地形破碎。水系为源头地区上游支流,径流长度短、水流急。除九溪大河、董炳河汇入玉溪盆地内,其它大小水系均汇入抚仙湖和星云湖内,属珠江流域南盘江水系。县域内地质构造相对简单,但新构造运动强烈,微地貌再造活跃;公路建设、水利建设、矿产资源开发等人类工程活动强烈。这些活动的产生为地质灾害的形成提供了基础条件,在暴雨作用下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可能极大。
从江川县地质灾害发育特征、现状、灾害隐患点的稳定性、发展趋势,结合气象资料分析预测,总的来看,2007年有加剧的可能,危险性较大。灾害高发期为7―9月,活动范围和强度可能较2006年有所扩大和加强。灾害高发区主要是蔡家庄―烂泥箐―芹菜塘一带,太子寺一带,海门―隔河一带,安化新庄―宴石洞河一带,路居黑山脚―米潭水一带,前卫杨家咀一带,九溪河口―六十亩―大村一带,大街上头营采煤区、水箐沟―天井凹一带,螺蛳铺河流域―雄关爬地一带(见活动趋势预测图)。
地质灾害发生的主要因素为暴雨。
1、预测的主要依据
(1)江川县地质灾害发育现状;
(2)江川县2003―2006年地质灾害活动情况;
(3)2007年江川县降雨量趋势预测;
(4)各乡镇编制的辖区内2007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5)省、市地震局2007年地震趋势分析资料。
2、重点危险区预测(各危险区危险性较大的灾害点详见附表)
(1)上茅草湾―蔡家庄―烂泥箐―芹菜塘危险区(A1)
本区位于茶尔山水库西侧山区,为坚硬岩组分布区,断裂构造发育,岩石破碎。水系发育,地形坡度大,斜坡上风化层厚度大。矿产资源丰富,采矿活动剥离废石土量很大,在暴雨激发下易产生土体滑坡、泥石流、斜坡开裂变形等地质灾害。危害对象为村庄和水利工程设施。危险性较大的灾害隐患点有江城镇白家营村委会白玉寨滑坡(4)、蔡家庄滑坡(5)、烂泥箐滑坡(6),陈家湾村委会上茅草湾滑坡(1),江川天湖公司清水沟磷矿排土场和祁家营村委会芹菜塘滑坡(3)。
(2)新庄―宴石洞河危险区(A2)
本区位于安化乡政府驻地一带,处于安化东西向断裂的北盘。为半坚硬岩组分布区,泥岩和砂岩互层产出。安化断裂为活动性断裂,沿断裂带为地震多发区。受断裂活动的影响,岩石破碎。本区海拔高,为董炳河源头区,水系发育,微地貌再造活跃。斜坡上风化层较厚,降雨时易饱水产生土体滑坡,危害对象为村庄、农田、公路。危险性较大的灾害隐患点有安化乡早谷田村委会宴石洞危岩体崩塌(21)。
(3)太子寺危险区(A3)
本区断裂构造发肓,岩石破碎,山高坡陡,水系发肓,地形坡度大,斜坡上风化程度高,在暴雨作用下,易产生滑坡、崩塌和泥石流。危险性较大的有江城镇云岩村委会太子寺滑坡(2)。
(4)杨家咀―三家村危险区(A5)
本区位于澄川公路杨家咀至湖管站路段,由于公路建设、开山采石,形成高陡边坡,稳定性降低。在暴雨作用下易产生滑坡、崩塌、落石,危害对象为村庄、学校、公路。危险性较大的灾害隐患点有前卫镇杨家咀村委会的下大石咀滑坡(9)、三家村公路滑坡(8)、杨家咀小学后山山体滑坡(10)。
(5)河口―六十亩―大村―小营危险区(A6)
本区地处九溪大河南岸,玉江断裂纵贯全区,地层岩石破碎,第三系软弱岩组地层广泛分布。玉江断裂为活动性断裂,沿断裂带为地震多发区。地质环境脆弱。在降雨作用下容易产生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危险性较大的灾害隐患点有九溪镇马家庄村委会的河口村滑坡(17),六十亩村委会的六十亩村滑坡(19),大村村委会的大村滑坡(18),中营村委会的小营村滑坡(20)。
(6)黑山脚―米潭水危险区(A4)
位于路居北东红石岩一带,为坚硬岩组分布区,断裂构造活动强烈,岩石破碎,山高坡陡,容易产生滑坡和斜坡开裂变形地质灾害,危害对象为村庄,危险性较大的隐患点有路居镇红石岩村委会的黑山脚村危岩体(15)、岔母得村滑坡(14)、米潭水村滑坡(16)。
(7)上头营危险区(A7)
位于上头营煤矿区,煤矿开采使地质环境受到一定程度破坏,加之区内为软弱岩组地层分布区,在降雨作用下,地面塌陷、滑坡灾害发育。危害对象主要为村庄。危险性较大的灾害隐患点为大街镇上头营煤矿塌陷区上头营六组地面塌陷(13)。
(8)螺蛳铺河流域―爬地危险区(A9)
本区地处螺蛳铺河流域,地形坡度大,断裂构造发育,地层岩石破碎,地质环境较脆弱,采矿活动强度大。在降雨作用下,易产生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危害对象为村庄、学校,危险性较大的灾害隐患点有雄关乡下营村委会的爬地村滑坡(22)。
(9)小白坡水箐沟―天井凹危险区(A8)
位于江通公路伏家营―小白坡段两侧,地质灾害沿南北向断裂带分布,危害对象为村庄、水利设施。危险性较大的灾害隐患点有大街镇小白坡村委会的天井凹村滑坡(12)、水箐沟村滑坡(11)。
(10)海门―隔河危险区(A10)
本区地处抚仙湖与星云湖交汇地带,地质为炭酸钙,小江断裂带比较强烈,地质环境脆弱,公路建设工程活动强烈,在降雨激发下易产生崩塌,危害对象为村庄、公路。危险性较大的灾害隐患点有江城镇海门村委会的海门三组危岩体崩塌(7)。
3、矿山地质灾害预测
江川县磷矿资源丰富,开采强度大,点多面广,采石场也较多。矿山环境地质问题突出,采矿活动破坏了原始斜坡结构,大量的废石土堆积,在降雨的作用下,很容易产生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主要危险矿区有清水沟磷矿排土场滑坡,云岩磷矿排土场滑坡,上头营煤矿采空区滑坡,杨柳坝磷矿区滑坡,县水泥厂滑坡,螺蛳铺水洗砂场滑坡,螺蛳铺北头硅石厂滑坡。这些地质灾害不仅对矿山的安全生产构成威胁,而且还严重威胁到矿山附近村庄的安全。
4、旅游风景名胜区地质灾害预测
江川县旅游资源丰富,有较多的风景名胜点。据了解,2006年,各旅游景区、景点未发生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预测2007年也不会发生较大地质灾害,但由于各景点游客流量较大,再加之景区各种配套设施的建设,给各景区的生态环境带来一定的影响。在汛期到来时,旅游部门要加强对各景区、景点的巡查,发现险情,即时报告有关部门。
5、重大工程建设场地地址灾害预测
江川县正在建设中的星云湖出流改道工程和已开工建设的抚仙湖环湖路,这些工程建设将不同程度地改变山体斜坡的原始状态,形成较多的人工切坡,在降雨作用下可能诱发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6、公路地质灾害预测
(1)澄川高速公路沿线滑坡、崩塌、泥石流地质灾害;
(2)玉江高速公路沿线滑坡、泥石流、水土流失地质灾害;
(3)江华路雄关段泥石流、滑坡地质灾害;
(4)江通路小白坡---伏家营段泥石流、滑坡地质灾害。
四、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对策和措施
2007年地质灾害防治思路:以历史和现实危害严重的突发性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为重点,抓住重点区域和危险性较大的灾点,开展调查,汛期监测和防治工作,兼顾其他地质灾害,如水土流失。坚持预防与治理相结合,突出“以人为本”的原则,避免造成人员伤亡,将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限度为目标,为此,应切实做好如下工作:
1、认真贯彻落实省、市防治地质灾害的法规、政策和工作部署,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处理好发展与地质灾害防治的关系,加强对防灾减灾工作的领导。
2、做好法律法规、防灾减灾知识的宣传工作,增强群众防灾减灾意识。汛期到来之前,各乡镇要对群测人员进行一次培训。
3、进行地质灾害管理人员业务知识培训,提高业务技能和管理水平。
4、加强与气象、地震、水利部门的联系,互相协作,搞好防灾减灾工作,尤其是要加强与气象部门的联系,及时了解气候变化情况。
5、汛期要坚持24小时值班制度、巡查制度、应急调查制度、预测预防制度。
6、鉴于江川县磷矿及其他矿产资源开采点多面广,引发的矿山环境地质问题较多,要加强对矿山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监督和管理。要求各矿山企业设专人对排土场、开采边坡进行巡察。
7、建立健全防灾减灾指挥机构,进行应急指挥、调度、协调工作。
8、建立群测群防网络,对危险性较大的22个灾害隐患点设专人进行监测,对危险性一般的21个灾害隐患点设专人进行巡查,做到责任明确、任务落实。
9、各乡镇人民政府要组织有关部门编制本乡镇2007年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和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制定切实可行的防灾减灾对策、措施。
各乡镇人民政府要成立“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制定落实本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的措施,工作落实到村、组和地质灾害危险区(点),责任落实到人。对地灾点要在汛期到来前进行疏通沟渠,使排水畅通。
五、相关职能部门的职责
1、建设部门要加强对建设项目和建设单位的管理与监督,防止建设过程中引发地质灾害,对出现的险情要及时采取措施,及时治理,保障项目和周围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2、交通部门要组织开展公路沿线地质灾害调查,编制公路沿线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建立公路沿线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系统,督促建设单位落实安全措施,做好公路沿线地质灾害的预防和治理。
3、旅游部门要组织开展各旅游区(点)地质灾害调查,编制旅游区(点)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建立旅游区(点)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系统,加强对辖区内从事旅游服务的企事业单位和从业人员防灾知识的培训,加强对旅游者防灾知识的宣传。
4、水利部门要加强对建设项目建设单位的管理与监督,防止建设过程中引发地质灾害,对出现的险情要及时采取措施,及时治理;加强主要水利工程设施区的监测,及时预报,保障下游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5、气象部门做好汛期地质灾害气象预测预报及预警信息的发布,将气象预测预报及预警资料及时通报各有关部门。
六、加强群测群防工作,建立县、乡(镇)、村、组及监测点的四级群测群防网络系统。乡(镇)、村及各级相关部门要密切协作,加强地质灾害险情的巡回检查,发现险情及时处理和报告。
七、矿山主管部门和国土资源部门要加强对矿山企业的管理和监督,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督促矿山企业落实矿山地质灾害的监测、预防和治理措施。
八、县、乡(镇)两级政府要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在年度计划和预算中安排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资金,确保地质灾害及其隐患得到及时监测、预报、调查,确保群测群防网络系统的建立和运行,有效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的安全。
附件:1、2007年江川县地质灾害活动强度趋势预测图;
2、危险性较大的灾害点预测一览表;
3、重要地质灾害点监测内容一览表;
4、2007年江川县地质灾害防治监测网络名单。
二○○七年三月十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