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政办发〔2014〕67号
江川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认真
做好行政调解工作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大街街道办事处,县属各有关单位:
为进一步规范行政调解行为,有效化解社会矛盾,根据《云南省行政调解规定(试行)》(云政办发〔2013〕137号,以下简称《规定》)、《玉溪市行政调解工作规则(试行)》(玉政办发〔2012〕178号,以下简称《规则》)和《玉溪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认真贯彻落实云南省行政调解规定(试行)做好行政调解工作的通知》(玉政办发〔2014〕118号)精神,现就做好我县行政调解工作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行政调解工作的重要性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体制,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工作体系,建立调处化解矛盾纠纷的综合解决机制。行政机关作为行政调解工作的责任主体,开展行政调解是关注民生、体察民情、化解民怨,妥善协调处理各方面利益关系,深入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具体体现。要充分运用行政法律手段及时化解当事人之间矛盾和纠纷,把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
二、明确行政调解职责
(一)政府法制部门主要职责
1.协调、指导和监督本行政区域内的行政调解工作;
2.制定完善行政调解配套制度;
3.负责行政调解宣传培训、情况汇总、建立台账、监督检查及考核等工作;
4.协调处理行政调解与司法调解、人民调解、仲裁调解的衔接关系;
5.对法律关系复杂、重大疑难的纠纷及带有普遍性的问题,会同有关部门进行研究,提出具体解决方案和建议;
6.加强行政调解人员的培训;
7.总结、交流、推广和宣传行政调解工作先进经验,培育行政调解工作先进典型。
(二)相关部门、法律法规授权组织和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的主要职责
1.统一领导本辖区、本部门的行政调解工作;制定完善本辖区、本部门的行政调解配套制度;
2.负责行政调解的宣传培训、梳理依据、情况汇总、建立台账、监督检查及考核等工作;
3.确定具体承办行政调解工作机构,具体承办行政调解工作,将行政调解工作落实到岗到人,包括行政调解的受理、调处、回访、登记、汇总、建立台账、立卷归档等工作;
4.对法律关系复杂、重大疑难的纠纷及带有普遍性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指导本地区、本系统行政调解工作。
三、认真梳理行政调解依据并向社会公开
行政调解依据包括两种情形,一是行政机关应当主动调解的情形;二是行政机关依当事人申请调解的情形。各部门(含法律法规授权组织)要主动与市级相关部门对接,对两种情形所依据的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进行梳理,通过梳理列明本部门行政调解的事项清单(详见附件3)。各乡镇(街道)、各相关部门行政调解事项清单于7月21日前上报至县法制办公室审查和备案,并于7月31日前通过政府信息公开网、报纸、宣传栏等形式向社会公开。
四、认真抓好学习培训工作
各乡镇(街道)、各相关部门要把学习贯彻省市行政调解工作的相关规定纳入本级政府、本部门培训学习计划和干部法制教育培训内容,认真组织学习,全面掌握行政调解工作的规定、程序和要求。
(一)培训目标。乡镇(街道)和部门分管领导及全体调解人员普遍熟悉掌握《规定》、《规则》,在行政调解工作中自觉贯彻执行《规定》、《规则》,规范行政调解行为,提高行政调解工作质量。
(二)培训内容。《规定》、《规则》及相关配套文件。
(三)培训主体。各乡镇(街道)、各部门负责对本辖区、本部门行政调解人员的培训。
各乡镇(街道)、各相关部门要制定宣传方案,充分发挥各种宣传舆论工具作用,采取设置宣传栏、张贴宣传画、发放宣传材料、知识竞赛等形式,广泛宣传,让社会公众了解《规定》、《规则》,提高行政调解的社会认知度,引导人民群众利用行政调解方式解决与行政管理职能相关的矛盾纠纷。
五、认真做好汇总报告工作
(一)报送每月行政调解工作情况
1.各乡镇(街道)、各相关部门负责统计本辖区、本部门行政调解工作情况,于每月28日前将本月行政调解工作情况汇总后填写《玉溪市行政调解工作情况统计表》(详见附件1)通过电子政务公文交换系统报送县政府法制办公室。
2. 各乡镇(街道)、各相关部门要于每季度完结次月5日前将上季度行政调解工作情况报县政府法制办公室。
(二)报送每年行政调解工作情况
行政调解案件形成的材料应当建立台账,按年度归档。各级各部门按照要求填写报送《行政调解情况汇总表》(详情见附件2)。
各乡镇(街道)、各相关部门负责将本年度行政调解情况汇总后于次年1月10日前报县政府及县政府法制办公室。
六、相关要求
(一)加强领导,保障有力。各乡镇(街道)、各相关部门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高度重视行政调解工作,进一步健全和调整完善“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法制机构牵头、相关业务科室为主要调解力量的工作机制。要设置开展行政调解工作的必要场所,配备必要设备等,为行政调解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必要条件,保障行政调解工作正常开展。
(二)完善机制,加强衔接。各乡镇(街道)、各相关部门要认真落实《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云南省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关于对行政调解协议进行司法确认的通知》(云高法�2014�11号)要求,积极配合做好人民法院委托调解或者需要行政、司法机关共同调解的有关工作。
(三)落实责任,强化监督。各乡镇(街道)、各相关部门要严格按照梳理列明的行政调解事项清单,落实调解责任单位及其人员,及时妥善调处纠纷。行政调解工作将纳入县委、县政府综合目标考评的范围,对未按规定调解矛盾纠纷,影响社会稳定的,将在年度综合目标考评中予以扣分;对不履行调解职责,化解社会矛盾纠纷不及时,造成严重后果的,要予以问责。
(四)贯彻落实情况的报送。各乡镇(街道)、各相关部门要将贯彻落实及工作开展情况(包括组织开展工作情况、学习培训情况、梳理和公开行政调解依据情况等)于今年7月25日前报县政府法制办公室。
附件:1.玉溪市行政调解工作情况统计表
2.行政调解情况汇总表
3.行政调解事项清单
4.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云南省行政调解规定(试行)的通知
5.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云南省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关于对行政调解协议进行司法确认的通知
江川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4年7月11日
附件1
玉溪市行政调解工作情况统计表
填报单位: 填报时间: 年 月 日
|
行政复议 |
行政仲裁 |
治安调解 |
其他调解 |
调解主体 |
复议 申请 |
调解方式结案 |
受理 案件 |
调解方式结案 |
受理 案件 |
调解 结案 |
州市行政单位 |
县区行政单位 |
乡镇行政单位 |
件 |
件 |
件 |
件 |
件 |
件 |
件 |
件 |
件 |
件 |
土地征用流转 |
|
|
|
|
|
|
|
|
|
|
房屋拆迁 |
|
|
|
|
|
|
|
|
|
|
企业改制破产 |
|
|
|
|
|
|
|
|
|
|
移民安置 |
|
|
|
|
|
|
|
|
|
|
计划生育 |
|
|
|
|
|
|
|
|
|
|
矿山矿产 |
|
|
|
|
|
|
|
|
|
|
水利资源 |
|
|
|
|
|
|
|
|
|
|
山林土地 |
|
|
|
|
|
|
|
|
|
|
婚姻家庭 |
|
|
|
|
|
|
|
|
|
|
邻里纠纷 |
|
|
|
|
|
|
|
|
|
|
民间借贷 |
|
|
|
|
|
|
|
|
|
|
生产经营 |
|
|
|
|
|
|
|
|
|
|
合同纠纷 |
|
|
|
|
|
|
|
|
|
|
消费维权 |
|
|
|
|
|
|
|
|
|
|
环境保护 |
|
|
|
|
|
|
|
|
|
|
交通事故 |
|
|
|
|
|
|
|
|
|
|
物业管理 |
|
|
|
|
|
|
|
|
|
|
房产交易 |
|
|
|
|
|
|
|
|
|
|
医疗纠纷 |
|
|
|
|
|
|
|
|
|
|
劳动争议 |
|
|
|
|
|
|
|
|
|
|
知识产权 |
|
|
|
|
|
|
|
|
|
|
财物损毁 |
|
|
|
|
|
|
|
|
|
|
人身损害 |
|
|
|
|
|
|
|
|
|
|
学校教育 |
|
|
|
|
|
|
|
|
|
|
安全生产 |
|
|
|
|
|
|
|
|
|
|
涉军维权 |
|
|
|
|
|
|
|
|
|
|
民族宗教 |
|
|
|
|
|
|
|
|
|
|
行政行为 |
|
|
|
|
|
|
|
|
|
|
干群关系 |
|
|
|
|
|
|
|
|
|
|
村务管理 |
|
|
|
|
|
|
|
|
|
|
其他 |
|
|
|
|
|
|
|
|
|
|
合计 |
|
|
|
|
|
|
|
|
|
|
附件2
年行政调解情况汇总表
填报机关:(印章) 时间:20 年 月 日
纠纷种类 |
受理 数量 (件) |
调解 结案 数量 (件) |
撤案 数量 (件) |
调解 成功 数量 (件) |
申请司法确认 数量 (件) |
合 计 |
|
|
|
|
|
治安纠纷 |
|
|
|
|
|
交通事故纠纷 |
|
|
|
|
|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林权、水资源使用权、矿产权纠纷 |
|
|
|
|
|
医疗纠纷 |
|
|
|
|
|
环境污染纠纷 |
|
|
|
|
|
劳动人事和社会保障权益纠纷 |
|
|
|
|
|
知识产权纠纷 |
|
|
|
|
|
物业权益纠纷 |
|
|
|
|
|
工商登记和消费者权益纠纷 |
|
|
|
|
|
与行政管理职能相关的其他纠纷 |
|
|
|
|
|
联系人: 电话:
附件3
(单位名称) 行政调解事项清单
序号 |
项目名称 |
调解类别 |
法律依据和具体条文 |
具体承办机构和电话 |
备注 |
1 |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调解 |
申请调解 |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3号)第五十一条:因土地承包经营发生纠纷的,双方当事人可以通过协商解决,也可以请求村民委员会、乡(镇)人民政府等调解解决。 当事人不愿协商、调解或者协商、调解不成的,可以向农村土地承包仲裁机构申请仲裁,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
具体承办机构名称 电话号码 |
|
2 |
电力争议纠纷调解 |
申请调解、主动调解 |
《电力争议纠纷调解规定》(国家电力监管委员会令第30号)第四条:当事人可以向电力监管机构申请调解,电力监管机构也可以主动调解。当事人一方明确拒绝调解的,不得调解。 |
具体承办机构名称 电话号码 |
|
… |
… |
… |
… |
… |
|
|
|
|
|
|
|
注:1.“调解类别”分为“申请调解”和“主动调解”两类;
2.该清单要于今年7月31日前通过政府信息公开网、报纸、宣传栏等形式向社会公开;
3.市直部门向社会公开的行政调解事项清单,要于今年8月10日前报市政府法制办公室备案;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和县区部门向社会公开的行政调解事项清单,要于今年8月10日前报县区政府法制办公室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