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江川区人民政府!
今天是:
   

玉溪市江川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星云湖流域种植结构调整方案等三个方案的通知


来源:江川区人民政府网 时间:2019-03-29 15:17:53 点击率:148打印】【关闭


江政发〔20199


各乡、镇人民政府,大街街道办事处,区属各有关单位:

《星云湖流域种植结构调整方案》《星云湖流域农药负荷削减方案》和《星云湖流域化肥负荷削减方案》已经区政府第46次常务会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附件:1.《星云湖流域种植结构调整方案》

2.《星云湖流域农药负荷削减方案》

3.《星云湖流域化肥负荷削减方案》

 

 

玉溪市江川区人民政府

2019329

 

附件1

 

星云湖流域种植结构调整方案

 

为改善星云湖流域生态环境,根据《云南省九大高原湖泊保护治理攻坚战实施方案》要求,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遵循“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方针。深入贯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按照省委、省政府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的部署,多措并举,综合施策,调整优化星云湖流域种植结构,有效削减农业面源污染负荷,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农业发展新格局。

(二)基本原则

1.保护优先。紧扣星云湖保护优先原则,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压减大水、大肥、大药作物,有效削减农业面源污染负荷。

2.绿色发展。创建绿色标准化生产,打造“绿色食品牌”,推动星云湖流域农业发展方式转变。

3.分类施策。根据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加大对环翠大线和大铁线以下坝区蔬菜种植结构调整力度,实施休耕轮作、生态修复,合理确定替代农作物种类品种;环翠大线和大铁线以上坝区耕地大力开展水旱轮作,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通过转变农业生产方式,降低耕地复种指数,调整种植结构。

4.提质增效。注重资源利用集约化、生产过程清洁化、产业链条生态化、废弃物利用资源化、创建绿色生产标准化,推动星云湖流域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和农业提质增效。

5.政府主导。切实履行好顶层设计、政策引导、投入支持等方面的职责。引进平台公司运作流转土地,鼓励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集中连片承租流转土地,推动农业产业规模化发展,切实调动农民积极性,努力形成推进星云湖流域种植结构调整工作的强大合力。

二、主要目标

通过改革耕作制度、压减大水大肥大药作物、发展生态友好型作物种植等为主要措施,实现种植结构调整,削减化肥、农药使用量,到2020年,化肥、农药使用量比2015年减少10%,达到化肥、农药施用负增长的目标。

具体目标:星云湖一级保护区1500余亩耕地强制休耕;二级保护区实施1300余亩生态修复;巩固烤烟种植,进一步扩大水稻、油菜、蚕豆、荷藕等种植,压减蔬菜种植面积。到2020年,调整种植水稻1.5万亩,烤烟4.2万亩,油菜1.13万亩,蚕豆0.7万亩,荷藕0.3亩,比2018年减少蔬菜种植2.7亩。

三、重点工作

(一)推进耕作制度改革

1.加大休耕力度。

1)实施“四退三还”工程,推进耕地休耕。星云湖一级保护区内1500余亩耕地强制休耕,压减蔬菜种植4500亩(含复种)。(牵头单位:区星云湖管理局,责任单位:江城镇、前卫镇人民政府,大街街道办事处)。

2)二级保护区休耕1300余亩,实施生态修复,压减蔬菜种植3900亩(含复种)。(牵头单位:区水利局,责任单位:区财政局、市生态环境局江川分局,江城镇、前卫镇人民政府,大街街道办事处)

2.推广“水稻+”绿色生态高效种植模式,降低耕地复种指数。发挥水稻田季节性湿地作用,加大良种良法集成技术推广应用,大力推广绿色水稻生态种植模式。2019年种植绿色水稻13000亩(大街2500亩、江城4000亩、前卫6500亩),2020年种植绿色水稻15000亩(大街4000亩、江城5000亩、前卫6000亩)。充分挖掘“水稻+”综合种养增产增效潜力,提高综合效益示范引领作用。通过实施“水稻+蚕豆”“水稻+蔬菜”“水稻+渔”等种植种养模式减少蔬菜种植面积,2019年实施“水稻+渔”种养模式示范100亩。2019年压减蔬菜种植1500亩(含复种),2020年压减蔬菜种植3000亩(含复种)。(牵头单位:区农业农村局,责任单位:区财政局、区水利局、区文化和旅游局,江城镇、前卫镇人民政府,大街街道办事处)

3.推广“烤烟+”绿色生态高效种植模式,提高肥料利用率。围绕打造烟叶绿色发展新典范,推动流域烤烟高质量发展,建设绿色烤烟生产基地。以前卫镇1万亩“2260”高端特色烟叶开发项目为重点,2019年种植绿色烤烟3.6万亩,2020年种植4.2万亩。推行“烤烟+油菜”“烤烟+蔬菜”“烤烟+荚豆”等种植模式,建设“烤烟+”绿色种植基地。共创建“烤烟+”示范区300亩,其中,在大街街道创建“烤烟+油菜”示范区100亩,江城镇创建“烤烟+荚豆”示范区100亩,前卫镇创建“烤烟+蔬菜”示范区100亩。2020年压减蔬菜种植750亩(含复种)。(牵头单位:区农业农村局,责任单位:区财政局、区水利局、区烟草产业服务中心、市烟草公司江川分公司,江城镇、前卫镇人民政府,大街街道办事处)

4.大力发展观光农业。种植以观赏荷藕为主的低耗肥药水生作物,种植荷藕3000亩,其中,在大街街道创建300亩荷藕种植示范基地。2019年实施乡村振兴示范建设项目,鼓励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通过招商创建一批功能齐全、布局合理、增收机制完善的现代休闲农业示范园区、示范农庄,为城乡居民提供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高品质休闲旅游体验区,促进农业与旅游、文化、健康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合,打造绿色生态环保的乡村旅游产业链,压减蔬菜种植9000亩(含复种)。(牵头单位:区文化和旅游局,责任单位:区财政局、区水利局、区农业农村局、市生态环境局江川分局、区星云湖管理局、区投资促进局、区星云建设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江城镇、前卫镇人民政府,大街街道办事处)

(二)压减大水大肥作物,发展生态友好型作物种植

1.增加蚕豆种植规模。充分发挥豆科作物生物固氮的作用,与禾谷类作物轮作、间作培肥土壤。建设绿色蚕豆种植基地,2019年在流域内建设绿色蚕豆种植5200亩(大街1500亩、江城1700亩、前卫2000亩),20207000亩(大街2000亩、江城2200亩、前卫2800亩),压减蔬菜种植2850亩(含复种)。(牵头单位:区农业农村局,责任单位:区财政局,江城镇、前卫镇人民政府,大街街道办事处)

2.调优蔬菜种植结构。为有效促进耕地保护及环星云湖绿色农业示范带建设,构建星云湖流域生态安全与农民增收稳定格局。以高效蔬菜经济作物为重点发展绿色蔬菜,进行“水稻+”水旱轮作,“水稻+”与“烤烟+”周年轮作、同茬轮作,加大耕地保护及节水控药减肥技术推广力度。压减以花菜、青蒜苗等为主的耗肥、耗药、耗水作物。推广测土配方、病虫害绿色综合防治措施、推行绿色蔬菜种植方式。(牵头单位:区农业农村局,责任单位:区财政局、区水利局,江城镇、前卫镇人民政府,大街街道办事处)

3.加大油菜种植规模。在流域内发展种植用水用肥用药少的作物,以减少使用量,降低复种指数,2019年种植油菜10320亩(大街2700亩、江城3300亩、前卫4320亩),2020年种植油菜11320亩(大街3000亩、江城3600亩、前卫4720亩),压减蔬菜种植1500亩(含复种)。(牵头单位:区农业农村局,责任单位:区财政局,江城镇、前卫镇人民政府,大街街道办事处)

(三)大力发展林果产业

在星云湖面山坡耕地,加大25度以上坡地退耕还林力度,因地制宜集中连片在15度至25度坡耕地发展板粟、核桃、石榴、梨、桃等经济林果产业。(牵头单位:区林业和草原局,责任单位:江城镇、前卫镇、雄关乡、安化乡人民政府,大街街道办事处)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明确职责。成立由区政府分管农业的副区长任组长,区农业农村局、区水利局、区发展和改革局、区财政局、区自然资源局、市生态环境局江川分局、区投资促进局、区文化和旅游局、区林业和草原局、区星云湖管理局、区烟草产业服务中心、市烟草公司江川分公司、区星云建设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和乡镇(街道)等部门领导为成员的工作协调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区农业农村局,负责指导、协调等工作。

(二)整合资源,加大投入。区财政每年安排种植结构调整专项资金,保障工作有序推进。各成员单位积极争取中央、省、市政策、项目、资金支持,整合发改、烟草、林业和草原、农业农村、水利、生态环境、投资促进等部门的力量,协同推进星云湖流域种植结构调整工作。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杠杆撬动作用,鼓励和引导金融、保险、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农业庄园等积极参与,保障星云湖流域种植结构调整工作健康持续推进。

(三)培育主体,规模经营。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规模经营水平、完善利益分享机制,更好发挥带动农民进入市场、增加收入、建设现代农业的引领作用。引导土地重点流向种植大户、家庭农场,使之成为引领适度规模经营的有生力量。支持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发展现代生态循环农业,提高农业投入品利用效率。积极推广合作式、托管式、订单式等服务形式,以社会化服务推动生产经营的规模化、标准化和清洁化。

(四)科技支撑,强化示范。农业农村、烟草、林业和草原、科技等部门科技人员要重点开展传统产业提质增效、新兴产业培育关键技术试验研究及创新成果示范;作物新品种引种试验、作物新品种区域布局和新技术模式研究。区农业农村局要注重方式,创新方法,突出重点,积极创建示范区,以点带面,推动种植结构调整。

(五)强化招商,推动调整。制定促进流域特色农业发展招商引资办法,按照农业产业结构规划布局,突出规模化生产、集约化发展,有针对性的强化农业龙头企业招商,以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农业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优化调整种植结构工作。

(六)广泛宣传,营造氛围。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途径,大力宣传开展星云湖流域种植结构调整工作的重要意义,提高广大群众参与推进种植结构调整进程,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七)加强督导,落实目标。强化属地责任,各乡镇(街道)人民政府(办事处)要切实履行属地管理职责,搞好种植结构调整规划布局,严格落实种植结构调整工作,按区域、按年度、按项目将目标任务进行分解,层层压实责任。加强监督检查,及时掌握工作进展,组织开展项目督导,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附件2

 

星云湖流域农药负荷削减方案

 

为了切实减少星云湖流域的农药使用量,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持续推进农药“减量增效”工作,确保化学农药使用量实现负增长,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思路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以农业绿色发展为主线,以打造“绿色食品牌”为抓手,坚持“政府主导,全民参与;突出重点,综合治理;机制创新,市场运作”的原则,强化农药生产销售源头管理,实现农药监管常态化、制度化;积极推广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与统防统治技术,有效削减星云湖流域化学农药污染负荷。

二、主要目标

以试验示范为引领,加大绿色防控和统防统治的推广力度,提高农药使用水平。2019年在星云湖流域耕地内实施病虫害绿色防控16.2万亩次,2020年实施17.2万亩次。2019年、2020年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面积分别达到防治面积的32%40%以上,统防统治面积分别达到防治面积的36%42%以上,农药利用率分别达40%41%以上。到2020年化学农药使用量比2015年减10%以上。

三、重点工作

(一)加强监测预警,及时做好防治指导

一是提升测报信息化水平。充分发挥已建成的农业有害生物控制区域预警站优势,利用好已配设备,提高自动化、智能化病虫监测水平,形成科学的病虫监测网络体系。二是及时发布监测预警信息。制定星云湖流域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监测预警工作方案,建立主要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监测点15个。认真开展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系统监测和大田普查工作,深入调查并掌握农作物病虫害发生动态,及时发布病虫害发生趋势预报及防治简报,适时指导农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科学开展病虫害防控,有效控制重大病虫害大面积发生,切实保障农业生产安全。(牵头单位:区农业农村局,责任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大街街道办事处)

(二)强化农药经营使用监管,确保农药管控到位

严格执行《农药管理条例》,加快实行农药经营许可制度。由区农业农村局牵头,20194月底前完成流域内农药经营户清查登记工作;6月底前对符合申报许可条件的,按规定时限及时给予审查、实地审核和颁证。对不符合条件的,告知限期一个月内予以整改,达到条件的及时办理手续;对达不到办理条件又拒不整改的农药经营户不予核发农药经营许可证。(牵头单位:区农业农村局,责任单位:区政务服务管理局)

(三)建立健全农药经营电子台账,确保农产品可追溯制度实施

强化农药经营电子台账监管。流域内农药经营户须建立农药销售台账制度,如实记录上传农药采购、销售信息,并将台账档案保存2年以上。把农药经营户电子台账管理纳入日常农药执法检查范围,对发现台账不规范的要责令限期整改,对不执行农药采购、销售台账制度的,要依法进行严肃处理,情节严重的立即取消农药经营许可证和工商注册。(牵头单位:区农业农村局,配合单位: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各乡镇人民政府,大街街道办事处)

(四)开展农药销售使用调查,摸清家底

开展农药销售量调查。严格督促星云湖流域农药经营户建立健全农药销售电子台账,统一纳入云南省农药数字监管平台管理,依托监管平台对流域内农药经营销售情况进行网上统计,适时掌握农药销售情况。

开展农药使用情况调查。每年在星云湖流域的乡镇(街道)选择有代表性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及种植大户、农户,分乡镇、分种植品种进行农药使用情况调查。每个乡镇(街道)设置10个调查点,全区设置50个,其中星云湖流域设35个,对主要农作物农药使用量调查点进行定点调查,掌握星云湖流域农药使用情况,及时提出削减指导意见。(牵头单位:区农业农村局,责任单位: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区林业和草原局、区供销合作社、市烟草公司江川区分公司,各乡镇人民政府,大街街道办事处)

(五)推进科学用药,提高化学农药利用率

强化业务培训和技术指导,推进科学用药。结合农作物绿色生态种植工作的开展,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重点,培养一批科学用药技术骨干,每年组织开展科学用药培训10500人次,辐射带动农民正确选购农药、科学使用农药。切实加大农业生产科学用药宣传力度,积极组织开展绿色防控技术培训,不断提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民开展绿色防控的能力意识,提高科学用药技术水平。积极推广使用高效节药植保器械,推广使用安全、低毒、低残留农药及生物农药,大力推广应用农作物精准用药技术,切实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牵头单位:区农业农村局,责任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大街街道办事处)

(六)推进绿色防控与统防统治示范,削减化学农药用量

推广病虫害绿色防控与统防统治,以农作物绿色生态种植为抓手,认真落实农作物绿色防控奖补政策,提高农民、新型经营主体绿色防控积极性。重点集成推广应用抗病虫害品种、作物结构优化、健康种苗培育等生态调控技术,光诱、色诱、性诱等病虫害物理防控技术,以虫治虫、以菌治虫及生物农药应用等生物防控技术。2019年在星云湖流域耕地内实施病虫害绿色防控16.2万亩次,创建1000亩水稻绿色防控示范样板以及实施大面积的统防统治工作;2020年实施病虫害绿色防控17.2万亩,创建1000亩水稻绿色防控示范样板以及实施大面积的统防统治工作。鼓励支持社会化服务组织开展绿色防控与统防统治,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集成示范综合配套的技术模式,逐步实现农作物病虫害全程绿色防控的规范化作业。建立核心示范区3个,面积500亩。逐步辐射带动我区绿色防控技术发展,同时推广各种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因地制宜推广种子处理、诱导抗剂、释放天敌、“四诱”技术、生物农药等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扩大绿色防控技术应用面积,提升绿色防控效果。(牵头单位:区农业农村局,配合单位:区林业和草原局,市烟草公司江川区分公司,各乡镇人民政府,大街街道办事处)。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强化组织保障。各级相关部门要切实履行主体责任,成立相应工作机构,明确工作人员,细化措施,落实责任,增强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高度重视农药减量增效工作,坚决、持续的实施减量措施,确保实现星云湖流域内农药负荷削减。

(二)完善投入,细化政策扶持。建立和完善以财政投入为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民投入为辅的多元化投资机制。一是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将安全低毒低残留农药使用、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和统防统治等所需资金纳入星云湖流域保护治理专项资金,统筹安排,建立投入保障机制。二是加强项目和资金整合,积极争取国家、省对生态循环农业发展、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和统防统治等方面的项目资金支持,多方筹集资金,确保工作扎实有序推进。

(三)加大培训,强化科技支撑。一是围绕绿色防控、科学调查等关键技术,由区农业农村局组织专家组,深入乡镇、村组开展科技培训及指导,提高农民科技素质。二是积极组织新型农业经营业主、农户代表开展绿色防控与统防统治融合示范基地学习观摩交流活动,积极宣传和推广绿色防控新技术、新摸式,发挥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

(四)广泛宣传,强化氛围营造。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新媒体、农民田间学校等多种形式广泛进行宣传,大力宣传《农药管理条例》《农药的科学选购与合理使用》及绿色防控技术,提高广大农户参与星云湖保护治理、发展绿色生态农业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宣传引导农户科学用药,积极开展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努力营造推进农药负荷削减工作的良好氛围。

   

 

 

 

 

附件3

 

星云湖流域化肥负荷削减方案

 

为切实减少星云湖径流区化肥施用量,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持续推进化肥“减量增效”工作,结合江川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思路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道路,紧扣打造“绿色食品牌”的目标,以农业绿色发展方式转变为导向。围绕我区农业产业发展,按照“精、调、改、替、休”的技术路径,深入推进化肥减量增效工作,加快施肥方式转变,减少不合理化肥投入,助推农业提质增效,农民持续增收。

二、基本原则

(一)精准施肥、分类指导。减少农田氮磷施用量,根据土壤供肥保肥性能、作物需肥规律,实行分类指导,减少不合理的化肥投入,改变落后的施肥方式,做到精准施肥、环保施肥、高效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

(二)有机肥替代、绿色引领。围绕主要作物、重点区域深入推进有机肥替代化肥示范,推进有机肥用量不断提高、化肥用量持续下降,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农产品日益增长的多样性、个性化、优质化的需求。

(三)政府主导、综合施策。坚持政府主导、农民主体、企业主推、社会参与、共同推进的方式,充分调动技术部门、企业、农民的积极性,强化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新设施的推广应用。根据不同耕作制度的作物需肥特点,科学制定和落实化肥减量增效措施,综合运用行政、经济、技术等手段,有效推进科学施肥。

(四)典型示范、辐射带动。选择复种指数高、需肥量大的作物,开展化肥减量增效示范。以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为重点,示范推广行之有效的化肥减量增效技术,集中打造一批化肥减量增效示范典型,发挥示范辐射效应。

三、主要目标

持续推进化肥负增长行动,到2020年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90%以上,化肥利用率达40%以上,减少化肥使用量10%(比2015年)。在重点区域、重点产业上探索建立促进化肥减量增效的组织方式、技术模式,建立健全耕地质量监测网络体系,构建化肥减量增效的长效机制。

四、重点工作

(一)夯实土肥基础性工作

扎实开展农户施肥强度及农户施肥情况调查。各乡镇(街道)要按照技术要求,2019年调查60个点,在2018年基础上开展农户施肥情况调查工作,每年调查650户,其中:大街街道152个、江城镇173个、前卫镇119个、九溪镇98个、安化乡54个、雄关乡54个,每个村选择当地有代表性的农户10户,分别调查每季作物施肥情况。开展化肥利用率及肥效试验,探索主要作物氮磷钾肥利用率,为化肥减量增效提供科学依据,2019年、2020年分别开展5组试验。(牵头单位:区农业农村局,责任单位:区财政局、区烟草产业服务中心、市烟草公司江川分公司,江城镇、前卫镇、雄关乡、安化乡人民政府,大街街道办事处)

(二)深入推进测土配方施肥

每年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11.5万亩以上,技术覆盖率达90%以上。积极开展取土化验、田间试验、施肥配方优化、技术指导与宣传培训等基础工作,建立一批土壤改良、地力培肥和化肥减量增效示范区。并以示范区建设为抓手,深入开展农企合作推广配方肥工作,引导企业调整产品结构,转变生产和服务方式。2019年、2020年分别取土样50个,发放施肥建议卡4万份,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培训0.1万人次。(牵头单位:区农业农村局,责任单位:区财政局、区烟草产业服务中心、市烟草公司江川分公司,江城镇、前卫镇、雄关乡、安化乡人民政府,大街街道办事处)

(三)加大新型肥料示范推广

积极推进新型肥料、套餐肥料的试验示范、推广,改良土壤结构,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以商品有机肥推广为重点,推广应用水溶肥、土壤调理剂、腐殖酸水溶肥、含氨基酸水溶肥等新型肥料,优化施肥结构。2019年、2020年每年完成10亩新型肥料示范,以点带面推动新型肥料的应用。(牵头单位:区农业农村局,责任单位:区财政局、区烟草产业服务中心、市烟草公司江川分公司,江城镇、前卫镇人民政府,大街街道办事处)

(四)积极发展水肥一体化

推广应用节水保墒、水肥一体化、喷灌、滴灌等技术措施,促进施肥方式的转变,达到节肥、节水、节本增效。推广实用施肥设备,改表施、撒施为深施。建设应用水肥一体化技术0.6万亩,推行施肥与灌溉相结合、节水与节肥相协调的“土—肥—水”耦合技术;开展不同灌溉方式、灌水量、施肥量、养分配比、水溶肥料等对比试验,摸索技术参数,形成星云湖径流区主要作物水肥一体化技术模式;组织开展水肥一体化技术、科学施肥用药等绿色生产技术培训;改进施肥方式,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氮磷流失,降低农业面源污染负荷。(牵头单位:区农业农村局,责任单位:区水利局、区烟草产业服务中心、市烟草公司江川分公司,江城镇、前卫镇、雄关乡、安化乡人民政府,大街街道办事处)

(五)开展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示范推广

以水稻、玉米、青蒜苗、花椰菜等主要作物为重点,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建立一批有机肥替代化肥示范区,为大面积推广应用有机肥提供科学依据。每年示范3.6万亩,举办样板1.03万亩。(牵头单位:区农业农村局,责任单位:区烟草产业服务中心、市烟草公司江川分公司,江城镇、前卫镇、雄关乡、安化乡人民政府,大街街道办事处)

(六)推进星云湖径流区耕地休耕轮作

1.一级保护区内1500余亩耕地强制休耕,开展生态修复(牵头单位:区星云湖管理局,责任单位:江城镇、前卫镇人民政府,大街街道办事处)。

2.环翠大线和大铁线以下一级保护区以上耕地加大种植结构调整,推进耕地轮作,大春发展烤烟、水稻,小春发展油菜、蚕豆等节水节肥型作物,其他发展荷藕等具有湿地净化功能的水生作物,调整优化种植结构,配套实施有机肥替代部分化肥、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技术等农艺措施,每年实施2500亩水稻绿色高产高效创建,调优结构,开展轮作,减少化肥施用量。(牵头单位:区农业农村局,责任单位:区财政局、区水利局、区文化和旅游局、区烟草产业服务中心、市烟草公司江川分公司,江城镇、前卫镇人民政府,大街街道办事处)

3.在流域内12条主要入湖河道实施1300亩生态修复工程(牵头单位:区水利局,责任单位:江城镇、前卫镇人民政府,大街街道办事处)。

(七)开展耕地质量监测评价

结合农业生产实际,根据各乡镇(街道)耕地面积及作物种植结构,建立8个耕地质量监测点,调查每季作物化肥施肥种类及施用量,对耕地土壤主要养分进行分析化验,监测土壤养分现状,定期编制耕地质量监测报告,为耕地质量提升提供指导意见。扎实推进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全区科学布设耕地质量调查点位26个,其中:大街街道5个、江城镇6个、前卫镇5个、九溪镇4个、安化乡2个、雄关乡2个、路居镇2个。挖掘剖面,分区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按年度开展耕地质量主要性状调查与数据更新工作,构建耕地质量数据平台,加强耕地质量数据管理,及时掌握不同区域耕地质量变化趋势,分析影响耕地生产的主要障碍因素,为定期发布耕地质量等级信息提供依据。(牵头单位:区农业农村局,责任单位:区财政局、区烟草产业服务中心、市烟草公司江川分公司,江城镇、前卫镇、雄关乡、安化乡人民政府,大街街道办事处)

(八)加大执法力度,加强肥料监管

在全区范围内建立化肥销售台账、销售调查点,监管化肥销售品种、销售量。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违反《肥料登记管理办法》的行为,在关键农时季节、农资销售高峰期定期不定期检查肥料市场及生产企业,对抽检不合格的肥料产品立案查处并进行曝光。(牵头单位:区农业农村局,责任单位:市公安局江川区分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区供销合作社,江城镇、前卫镇、雄关乡、安化乡人民政府,大街街道办事处)

五、保障措施

(一)明确责任。各乡镇(街道)人民政府(办事处)要切实履行主体责任,明确责任。区级牵头单位要切实履行好协调抓总职责,细化措施,落实责任,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加大政策扶持。鼓励农户增施有机肥,鼓励社会化服务组织开展沼液沼渣综合利用、商品有机肥生产、水肥一体化等农化服务,引导各类农业经营主体、社会化服务组织和企业等参与化肥负荷削减工作。一是加大财政资金投入,每年将商品有机肥推广、新型肥料试验示范、耕地质量提升、农户施肥强度调查及农户施肥情况调查、肥料市场监管所需资金纳入财政预算以予保障。二是项目资金整合,积极争取国家、省对高效节水减排、生态循环农业、“绿色食品牌”打造、休耕轮作等项目资金支持。

(三)开展培训指导。围绕化肥减量增效、测土配方施肥等关键技术,深入乡村组、田间地头,以种植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为重点开展技术指导服务,结合项目实施,有计划培训农户,提高农民科技意识。

(四)广泛宣传引导。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途径,大力宣传开展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的重要意义,提高广大群众参与星云湖保护治理、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减少化肥施用量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广泛宣传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生态循环农业、化肥减量增效新技术、新模式等典型经验,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五)落实目标考核。强化属地责任,按区域、按年度、按项目将目标任务进行细化分解,层层压实责任。加强监督检查,建立季报制度,及时掌握工作进展,组织开展项目督导,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 主办:玉溪市江川区人民政府     承办:玉溪市江川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联系方式:0877—8011091
    网站标识码:5304210001   网站地图
    备案号:滇ICP备05004768号-1 滇公网安备:53042102000006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877-2077670

    网站支持IPv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