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宁海街道大庄社区小河边小组通过采取“拆三房、腾空间,建基础、齐配套,党建+、勤整治,盘资源、补短板,立机制、促长效”的“五步走”方法,解锁村庄治理密码,建立人居环境整治长效机制,绘就了乡村振兴新图景。 走进小河边小组,整齐划一的新房鳞次栉比,硬化道路干净整洁,昔日乱堆乱放的角落变身成了一个个美丽的小花园。
大庄社区小河边小组 党支部书记、组长 李明:我们组通过这一块闲置的空房、空地,以前的老房子改造,改造出来76宗土地。以前没改造之前,是停车也不好停,到处都是些垃圾,从改造之后环境就大大得到了提升。
据了解,2015年至2017年,小河边小组分两批拆除危房、闲房、旧房,结合“一户一宅”政策统一规划,不仅解决了群众住房安全问题,更腾出了村庄发展空间。如今,新建民居样式统一、道路宽敞,昔日村子的杂乱景象已被规范有序的村容取代。
村容大变样,民生基建也得跟上。2018年至2022年间,小组通过争取项目资金、自筹资金等方式,累计投入超200万元,完成公厕、雨污水管网、供水管网、厨房公房及停车场等建设,彻底破解了吃水难、排污难、停车难等民生痛点。
大庄社区小河边小组 党支部书记、组长 李明:我们村通过厕所革命以后,建了公厕,解决了群众外出上厕所难的问题。还有,自来水管也到位了,通到各家各户。还有一个雨污(分流)水管,每家每户都涉及到了雨污分流,解决了村里面污水横流问题。
小河边小组的变化,离不开党建在整治中的“红色引擎”作用,小组的17名党员化身“整治先锋”,带动群众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形成了“党员带头干、群众跟着干”的良性循环。
大庄社区小河边小组 党支部书记、组长 李明:我们村设有两名保洁员,一名是专门扫街道的,每天都在坚持,还有一名扫厕所,一天扫三次。还有通过我们大力的宣传,每家每户现在已经做到很自觉的自发的组织去清扫街道卫生,自家门前屋后他们都清理得比较干净,整个村子的环境卫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在长效治理上,小组推出“1530”保洁机制、“积分超市”、“门前五包红黑榜”及“十联户”网格化治理四项机制,打出“组合拳”,提升了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实现了从“要我整治”到“我要整治”的转变。
宁海街道大庄社区小河边小组 党支部书记、组长 李明:我们村还设置了“1530”和“积分超市”,“1530”这个设置是每个月 1 号、11 号、21 号组织党员干部还有群众代表来统一打扫整个村的卫生,在每个月的 5 号、15 号、25 号来进一步检查打扫,30 号来总结汇报。还有这个积分超市也比较有特色,老百姓的积分通过好几个环节来组成,环境卫生、家庭和睦等等好几个因素,每个月评判一次,目的就是为了激励老百姓更好的来爱护环境,更好的打扫卫生。
小河边小组的宜居和谐图景,正是宁海街道以人居环境整治撬动乡村治理的生动缩影。从“拆三房”到“建机制”,从“补短板”到“谋长效”,既扮靓“面子”,更做实“里子”。
宁海街道党工委副书记 金家红:下一步,宁海街道将坚持党建引领、坚持三问于民、坚持发动群众、坚持补齐短板、坚持长效机制,逐步推广小河边小组的典型示范经验,以点带面,引领带动辖区村组群众协同提升人居环境,切实让人民群众可感可及人居环境改善带来的实惠和好处,努力打造更多的生态宜居美丽新乡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