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川落地仅四月的铜小白工坊,以传统铜艺为根、现代创新为魂,将古典美学与现代工艺深度融合,不仅为当地铜工艺行业注入蓬勃生机,更成为激活传统产业升级的鲜活样本。
走进铜小白工坊,一派忙碌而有序的景象映入眼帘。匠人手握圆头锤,对着一块初具形态的铜坯细细敲打,“叮叮当当”的锤声清脆而富有节奏,铜坯表面渐渐浮起细密的锤纹。另一边,匠人一手只持长钳夹住器物边缘,另一只手使用喷枪对铜制容器进行加工,原本金黄的铜色在高温下渐渐变色。云南紫溪文化创意有限公司负责人马明传告诉记者,他们的制作流程严格遵循传统手工技艺,同时巧妙融入现代设计理念。从塑形、捶打、打磨,到作色、打蜡、安装把手,再到最后的清洗与入库,每一道工序都精益求精,只为确保作品既具美观度又有耐用性。
云南紫溪文化创意有限公司负责人 马明传:江川这边有非常悠久的铜文化,有很多手艺人,把这些匠人召集过来,把铜器做了一个升级版,和传统的不一样的就是从造型上、美感上、颜色上都有很大的提升。 据了解,云南紫溪文化创意有限公司旗下拥有大理创艺铜与江川铜小白两大铜艺工坊。其中,铜小白工坊专注于紫铜器物的制作,采用失蜡铸造工艺,让手工錾刻误差小于0.3mm,精度超国标3倍。在着色方面,采取高温淬火工艺,经过3次机械精磨加2次高温氧化着色的表面处理。工坊产品涵盖茶具、铜锅、香炉等生活实用器皿,每一件作品都经过精细的手工锻造,呈现出独特的艺术价值与实用功能,深受市场青睐。 云南紫溪文化创意有限公司负责人 马明传:我们的产品在市面上还是比较受欢迎的,销售模式我们基本还是借助线上直播、淘宝店铺等电商。经营三个月,我们大概生产了6000多件产品,每个月产值大概在30多万元。 近年来,前卫镇立足本地实际,积极培育新质生产力,持续深耕铜器产业精深加工环节。通过延伸产业链条,推动铜器产业向高端化、精细化方向发展。目前,全镇已有10多家专业铜器制造企业,近百户家庭投身手工铜艺创作,年产能超10万件,年产值上亿元。 前卫镇经济发展办公室主任 蒋维波:前卫镇的铜文化历史悠久,铜产业作为前卫镇重要的特色产业,经过近几年的发展,龙华铜雕传统非遗结合现代3D技术运用,春喜铜、紫溪文化等企业依托电商平台开辟了传统企业的新赛道,也是新质生产力的具象化体现。下一步,前卫镇将持续做好要素保障及精准服务工作,实现铜产业经营主体“个转企、小升规”,将铜产业打造成为前卫镇乃至江川区的一张靓丽名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