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江川区立足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引领种植大户发展花卉种植,以花兴农、以花富民,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能。 在安化乡光山村盛丽花卉有限公司的绣球花基地里,蓝紫相间的花朵缀满枝头,工人们穿梭其间忙着采摘分拣,新鲜的绣球花经包装后将发往全国各地。这是江川区立足资源禀赋发展“鲜花经济”的生动场景,一朵朵鲜花正成为助农增收、乡村振兴的“致富花”。
光山村的气候土壤仿佛为花卉而生。盛丽花卉负责人李胜利望着320亩花田满脸欣慰,这里培育的大海蓝、重瓣孔雀等八个品种的绣球花,凭借优良品质在市场占据一席之地。
盛丽花卉有限公司负责人 李胜利:光山这边气候比较适合栽绣球花,在市场上比较占优势,包括它的颜色、长势各方面都可以。
李胜利告诉记者,基地年产鲜切花300万枝,产品通过昆明斗南花卉市场销往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最远出口至韩国、俄罗斯等国家。更让他振奋的是今年7月与盒马鲜生的合作,每天稳定供应上万枝鲜切花,单支零售价保持在9.9元--19.9元,实现了“种花不愁卖”的良性循环。
盛丽花卉有限公司负责人 李胜利:在原来没有和盒马合作之前,靠我们自己的销路,反正是销路没有那么大,但是现在我们跟盒马合作以后,每天的订单到一万枝以上,销路比原来大的多了,种出来的花不愁卖。
不仅如此,在基地从事修枝、剪花、包装等工作的工人都来自周边村子,正是因为这条绣球“花路”,帮助他们的平均年收入增长了近50%,绣球成了名副其实的“致富花”。
工人 刘丽:我家是旧村的,在这里工资一百多块钱一天,在这里做活老的小的都管了,家里也管了,在这里做活还是开心的,经济收入也比以前好了,零花钱也充足了,生活条件各方面也好了。
光山村的“鲜花经济”是江川区花卉产业蓬勃发展的缩影。依托独特的高原地理环境、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优越的气候条件,江川区构建起“一核三园”的产业发展格局,形成从科研育种到种植销售的全链条体系。
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 邓树芬:近年来,江川区加快花卉产业创新发展,以亚洲花卉科创谷为核心,辐射前卫花卉产业园、雄关农业科技示范园、安化光山多肉产业园三大特色基地,形成科研、种植、销售全链条协同效应。
如今,花卉产业已成为江川区高原特色农业的主导产业,培育了114个花卉经营主体,形成300多个花卉品种的产业矩阵,带动8000多人就业。截至目前,全区花卉种植面积4.1万亩。其中,蝴蝶兰种苗占全国市场份额的30%至40%,百合、康乃馨在昆明斗南花卉市场冬春季交易中分别占六成、七成,光山村更成为云南单体规模最大的多肉基地。
从庭院盆栽到万亩花田,从本地销售到出口创汇,江川花卉产业的蓬勃发展,不仅扮靓了乡村颜值,更提升了村民生活品质,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这朵“致富花”正越开越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