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江川区人民政府!
今天是:
   
当前位置: 首页  > 部门动态

答好五问促增收 | 江川区巧答增收“五问” 让群众务工有门路 居家有收入


来源:江川区人民政府网 时间:2025-09-17 16:55:05 点击率:0打印】【关闭

围绕省委书记王宁提出的增收“五问”,江川区聚焦“湖泊保护与农民增收”双重目标,通过培育劳务经纪人、搭建灵活就业平台等多种举措,有效激发沿湖群众内生增收动力,全力壮大劳务经济,走出了一条生态与生计共赢、保护与发展协同的可持续发展新路径。          

眼下正值大蒜采收旺季,在红塔区北城街道蒜田里,由金雪娇带领的“务工团”正忙着拔蒜、清理、装车。

工人 赵存芝:以前我们自己找活计做,活计相当少。现在劳务经纪人接我们来这里做,做得高高兴兴的,收入也增加了。

劳务经济人 金雪娇:我每天跟基地老板联系好,做好计划和明天的安排,用公交车每天早上6点把工人拉到玉溪红塔区,基本上7点就下地工作了。每天都有100个人左右,每个月的工资在3000元~4000元左右。

为进一步破解沿湖群众“就业难”问题,江川区创新工作机制,大力培养熟悉用工市场,组织带动能力强、热心群众工作的劳务经纪人,通过巧妙打好红塔区、江川区两地农业“时间差”,“牵线搭桥”组织跨区域用工对接,助力群众稳岗增收。目前,江川区共培养377名劳务经纪人,带动4000余名沿湖村民实现就业,年人均增收3万元。

江川区人社局副局长 许涛 :推广劳务经纪人,整个江川目前来说,效果还是比较可以的,特别是到用工旺季的时候,基本是供不应求。像金雪娇这边,她今年安排村民务工的工期9月份都排满了。

就业“红娘”为村民铺好稳定“增收路”,销售大户则带动群众居家编织“致富网”。在星云街道河咀社区,张松艳正和姐妹们一边聊天一边加工渔网。她告诉记者,渔网加工时间灵活,顾家增收两不误,根据工艺难度和规格不同,加工每条渔网可收入30至3000元。

村民 张松艳:在家加工渔网还是可以的,轻轻松松,风吹不着日晒不着,工资都是送网过去老板就结算给我们。

江川区渔业资源丰富,织网手艺代代相传。在助农增收过程中,河咀社区通过强化利益联结,依托20家规模以上网具销售大户带动社区居民从事渔网加工与外销,成功破解“小农户”对接“大市场”难题,形成了“大户带动、灵活就业、稳定增收”的良好发展格局。

渔网销售大户 李波:每天发网出去给工人,工人有300多个,旺季的时候每天可以销售七八百条渔网。

河咀社区居委会副主任 张涛:目前整个社区从事网具加工有1030多户、3000多人,一年的销售收入在4000万元左右。

今年以来,江川区积极建立劳务经纪人“人选库”,精准摸排务工带头人、网具销售大户,通过区+镇(街道)+ 村(社区)”三级联动模式搭建企业用工桥梁,并通过建设区级“零工市场”、沿湖乡镇零工驿站,打造15分钟就业服务圈。截至8月,江川区通过乡镇、社区(村)就业工作群、劳务经纪人招聘信息群等发布就业岗位信息3.8万个,越来越多的沿湖群众在乡村振兴中实现了灵活就业、稳定增收。


  • 主办:玉溪市江川区人民政府     承办:玉溪市江川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联系方式:0877—8011091
    网站标识码:5304210001   网站地图
    备案号:滇ICP备05004768号-1 滇公网安备:53042102000006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877-2077670

    网站支持IPv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