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川区坚持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依托农业龙头企业和农业基地,带动沿湖农民就业,以务实举措答好省委书记王宁提出的“群众持续增收之问”,让沿湖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 花卉既是技术密集型产业,也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在位于江城镇的玉溪禾韵园艺产业有限公司的包装车间里,数十位员工正在熟练地分拣包装当天采摘的玫瑰花。 玉溪禾韵园艺产业有限公司员工 李花:他们采花完分拣送进来以后,我们进行鲜花的包装,一个月下来工资能够拿到3600元到3700元,一年的收入差不多5万元。 为了拓宽"企业增效+农民增收"渠道,江城镇积极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鼓励禾韵园艺延伸产业链条。目前公司已发展为集研发、种植、销售于一体的的高新技术花卉企业。依托“公司+基地+农户”模式,企业常年固定用工100多人,临时性用工达400多人,80%以上为女性,帮助部分沿湖女性实现了务工增收和照顾家庭“两手抓、两不误”。 玉溪禾韵园艺产业有限公司员工 潘金粉 :在家门口,十多分钟就能到基地上班。地租出去一年有2000元的租金,上班一个月有2000多元。 玉溪禾韵园艺产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姬翔生: 农民增收和现代农业是很容易结合起来的,鲜花是不能用设备来替代操作的,从增收的角度来讲,我们大力推行工厂数字化模型,和相应的承包制度结合以后,数字化测定每个人的劳动效率,根据每个人的劳动效率,再根据能力大小来推行承包制度,这样就人尽其能,多劳多得。 建在家门口的花卉企业有效吸纳女性劳动力就业,规模化蔬菜基地则让农村老年劳动力就业有岗、增收有路。江川区泉溪蔬菜产销专业合作社在前卫镇渔村集中流转土地310亩,开展蔬菜规模化种植,每天固定用工20多人,高峰期达200多人,其中绝大部分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工资每人每天100到150元,部分沿湖农民年人均增收2万多元。 江川区泉溪蔬菜产销专业合作社员工 杨宝仙 :从家里来这里上班10多分钟就到了,来到这里,老板安排什么工作我们就做什么工作,一个月有2000多元收入,比较稳定。 江川区泉溪蔬菜产销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万海坤:我们以每年2000元一亩的价格把他们的地租过来,有剩余的劳动力就到我们基地来打工,我们又按每天或者每个小时结算工作给他们。他们就有了双重收益,也有稳定的保障。 近年来,江川区相继启动“四退三还”、环湖截污治污等项目,沿湖流转土地面积达8908亩,沿湖农民人均耕地面积不足0.5亩。为妥善解决沿湖6万多农民增收致富这个重要的民生问题,回答好省委书记王宁提出的增收“五问”,破解农民增收与湖泊保护难题,江川区加快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壮大农业基地,沿湖6家农业龙头企业、260个农业基地、116个合作社,直接带动沿湖农民就业1.8万余人,年人均增收6000余元,沿湖农民的“钱袋子”正不断鼓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