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1日是第30个“世界艾滋病日”,今年的宣传活动主题是“共担防艾责任,共享健康权利,共建健康中国”(英文主题是Right to Health)。意在说明健康是促进人类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人人都享有健康权利,艾滋病感染者同样享有平等获得健康服务的权利。 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防治艾滋病既需要政府组织领导,也需要全社会和每个人贡献力量,形成“政府领导,部门合作,人人参与,共建共享”的良好局面,共同努力实现健康中国建设目标。 2017年11月29日云南省卫生计生委副主任陆林通报了2017年云南省艾滋病防治情况:2017年1-10月,全省已开展监测检测1254.1万人(较去年同期增加29.6%),新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9,663例(较去年同期减少了60例,下降0.6%);报告死亡2,874例。 截至2017年10月31日(以下数据均统计到10月),全省累计报告现存活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98,878例,其中艾滋病病毒感染者58,464例,艾滋病病人40,414例。 2017年艾滋病疫情特点:一是全省艾滋病疫情总体平稳,在检测人数逐年增加的情况下,当年新报告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已连续四年下降。二是性传播比例继续上升,已达93.6%。三是艾滋病病人病死率持续下降,已从2010年的6.4%降为2016年的3.2%,下降50%。四是报告外籍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数呈上升趋势,每年报告外籍感染者超过1000例。五是母婴传播率已降至较低水平(2.83%),接近全球消除母婴传播标准(2%)。 认识艾滋病 艾滋病的确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传染病,由感染艾滋病病毒(HIV病毒)引起。HIV是一种能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的病毒。它把人体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CD4T淋巴细胞作为主要攻击目标,大量破坏该细胞,使人体丧失免疫功能。因此使得人体易于感染各种疾病,并可发生恶性肿瘤,病死率较高。目前还尚未研制出根治艾滋病的特效药物,也还没有可用于预防的有效疫苗。只能依靠药物维持寿命,同时减少病毒传播。 艾滋病发病以青壮年较多,发病年龄80%在18~45岁,即性生活较活跃的年龄段。不过艾滋病是一种慢性传染病,HIV病毒在人体内的潜伏期平均为8~9年,患艾滋病以前,病人可以没有任何症状地生活和工作多年。一旦发展为艾滋病,病人就可能出现各种临床表现。一般初期的症状如同普通感冒、流感样,随着病情的加重,症状日见增多,继而渐渐侵犯内脏器官,出现原因不明的持续性发热,还可出现咳嗽、气促、持续性腹泻、肝脾肿大、并发恶性肿瘤等。 感染了艾滋病病毒(HIV)但没有出现症状的人称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可在没有症状或只有轻微疾病情况下生活和工作多年,他们在外表上和正常人一样,没有任何区别,但可以把病毒传给他人,作为传染源的意义更大。如果不作血液中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谁也不知道自己是否是感染者。当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抵抗力遭受到艾滋病病毒严重破坏、不能维持最低的抗病能力时,便出现很难治愈的感染、肿瘤等多种病症,这时就称为艾滋病病人。当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发展为艾滋病病人后,自然病程下一般会在半年至两年内死亡。![]() ![]() 从感染艾滋病病毒到血液中能够检测出艾滋病病毒抗体这段时间称为“窗口期”。窗口期一般为2周~3个月,有极少数人可长达6个月。在“窗口期”作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结果呈“阴性”,但是体内有病毒。它有较强的传染性,可以将病毒传播给他人。 潜伏期:从艾滋病病毒侵入人体到出现临床症状之前这段时间。艾滋病平均潜伏期为7-10年。处于潜伏期的感染者没有症状,体表外观等一般状况正常,与常人无异。对早期发现及预防造成很大困难。潜伏期不是静止期,更不是安全期,病毒在持续繁殖,具有强烈的破坏作用。潜伏期的病毒有传染性,可以将病毒传播给他人。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三类: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其中性传播比例相对更大,并且在近几年,同性传播的比例正在不断上升。2011-2016年,我国15-24岁大中学生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净年均增长率达35%,且65%的学生感染发生在18-22岁的大学期间。而在青年学生中通过男男性传播感染的已达81.6%,形势非常严峻。 以下日常行为也不会传染HIV: ·抚摸、拥抱、亲吻、握手等礼节性接触; ·与感染者共用碗筷、杯子等日常餐具; ·使用公共设施,如厕所、游泳池、公共浴池、电话机、公共汽车等; ·蚊子、苍蝇、蟑螂等昆虫叮咬。 只要积极地做好控制和预防,艾滋病是完全不足为惧的。具体的防控方法主要从艾滋病的传播途径着手。 1.预防经性感染 2015年,我国新增艾滋病患者中94.3%是通过性传播途径感染的。性伴侣固定、坚持使用安全套是预防经性感染艾滋病的有力措施。 ·每次发生性行为时都正确使用男用或女用安全套。 ·避免多个性伴侣、一夜情等高危性行为。 ·得了性病要到正规医院诊治,患病期间应避免性行为。 2.预防经血感染 输入了被艾滋病病毒污染的血液或血液制品、身体上的伤口或粘膜接触到被艾滋病病毒污染的血液均有可能感染上艾滋病。 ·注射药物时一定要使用新的一次性针头和针管。 ·不与他人合用剃须刀、洗漱用具。 ·使用血液、血制品或器官移植前必须做HIV抗体检测。 3.预防母婴感染 艾滋病毒主要是妊娠、分娩和母乳喂养期间在母亲及其婴儿之间传播。很多人认为艾滋感染者不能要孩子,其实艾滋病毒的母婴传播是几乎可以完全避免的。艾滋病患者也可以像正常的夫妻一样,生出健康的小孩。 ·做好产前检查,感染HIV的孕妇要与医生积极配合,采用正确的药物和治疗,帮助胎儿抵御HIV,可以有效降低病毒的传递。 ·艾滋病毒感染者用母乳哺育可能会将HIV传染给孩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