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启动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以来,江川区坚持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深入推进爱国卫生运动规范化、常态化。 有奖有惩出“重拳”,整治行动取得新成效。一方面针对小餐饮店卫生不达标、农贸市场脏乱差等难管控、易反弹的问题,制定《江川区餐饮服务行业“红黑榜”管理制度》,截至目前公布餐饮服务单位“红黑榜”8期,其中“红榜”餐馆8家,“黑榜”餐馆21家,已有6家在规定期限内积极主动完成整改,成功“脱黑”。在市场移动监管平台系统“净餐馆”专项行动中,餐饮单位销号864户,完成率100%。另一方面,建立了《江川区“清垃圾、扫厕所、勤洗手”专项行动长效管护“红黑榜”制度》、《江川区文化旅游市场“红黑榜”管理制度》、《江川区大街街道社区评价季度考核、以奖代补制度》激励先进、鞭策后进,督促落实各责任单位主体责任,广泛动员和引导群众参与到爱国卫生专项行动中来,让每个人都成为健康第一责任人,让爱国卫生专项行动飞入寻常百姓家。 规范管理出“铁拳”,环境卫生实现新提高。一则制定了《玉溪市江川区农贸市场规范管理达标制度》、《江川区大街农贸市场“文明诚信经营户”评选机制》、《江川区老街兴农贸市场长效管理制度》,进一步提升农贸市场精细化长效管理水平,巩固农贸市场改造提升成果,全面推进我区农贸市场达到“有设施、明标价、常规范、严秩序、优环境”,积极引导农贸市场强化管理、逐步提高星级档次,助推农贸市场的“颜值”和“内涵”提升。二则通过《江川区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百分制”管理制度》实现监督覆盖率100%,抽检合格率100%。实行《江川区城区门前五包责任制度》,让公众不仅要扫“自家门前雪”,还要管好“他人瓦上霜”,使“门前五包”责任管理走向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包”出美丽宜居家园。三则为切实加强城镇公厕建设运行维护管理,提升公厕管理水平,印发了《江川区城镇公共厕所管理办法(试行)》、《江川区农村公厕管理办法》,基本实现各类公厕制度达标和公厕管理达标,加强城市、旅游、镇区、学校、加油站、高速公路服务区、客运站、行政村所在地等270座公共厕所管理,全面推进公共厕所管理达标。 合理引导出“柔拳”,凝心聚力展现新动力。一是为进一步激发农民群众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积极性、自觉性和主动性,营造人人参与整治的良好氛围,制定《江川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红黑榜”制度》、《江川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派单”制度》,以正面激励与反面警示相结合的方式,宣传表彰先进、鞭策督促后进,持续巩固提升整治成效,改变农民群众不良生活习惯,提高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充分发挥舆论引导作用,借助各类新媒体平台,定期对“红黑榜”进行公布,挖掘典型事例,宣传典型经验,曝光反面典型。如,前卫镇业家山村委会八亩心村民小组通过网格化管理把“垃圾山”变成“示范村”,长期位居“红榜”。二是通过《江川区交通秩序整治长效管理机制》,对违停车辆采取“宣传教育+警告处罚”措施,并向沿街商铺、社区居民广泛宣传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和乱停乱放的危害,引导违停车辆及社区居民严格按照停车泊位原则规范停车。针对违停出租车采取停运并组织司机参加“双创知识”考试,成绩合格后放行,以柔性执法形成城市管理长效机制。三是为了解决城区内长期以路为市占道经营贩卖宠物的问题,通过积极协商,将山湖市场作为临时交易区并免费接纳商贩,提前发放《关于迁移猫、狗、鸽子交易市场的通知》,妥善安置城区猫、狗、鸽子等交易场地,劝导各商贩自行进入指定地点经营,消除双创和爱卫专项行动黑点,不仅改变占道经营现象,有效解决宠物粪便污染街道环境的问题,用柔性手段引导交易市场有序经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