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江川区扎实推进城乡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着力提升养老服务供给能力,全力提升养老服务质量,推动县、乡镇(街道)、村(社区)三级示范性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网络建设,为“健康县城”创建打下了坚实基础,提供了坚实保障。 一是持续优化养老服务供给。以养老服务设施建设为重点,扎实推进养老服务设施配建,全面优化养老服务供给,提升养老服务水平。全区现有养老机构6所,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农村互助养老站)36个,农村幸福院26个,村级养老服务中心(老年活动中心(室))210个,养老床位1802张,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达91%,新建居住小区养老服务设施配建率达100%。 二是持续提升养老服务质量。以“项目建设”为依托,改善特殊困难老年人居住环境。自2021年起,江川区组织实施特殊困难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根据不同老年人的居家环境和生活习惯量身定制改造方案,配置设施设备,让专业养老服务延伸到家庭。截至目前,投资51.5万元完成160余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以“市场化运营”为手段,补齐养老服务短板。制定《玉溪市江川区敬老院面向社会开放方案》、《江川区公办养老机构收费方案》,按照市场化原则向社会开放,全区6个养老服务机构均转型为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具备长期托养、日间照料、上门服务、供寄对接等综合功能,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覆盖率达85%。以“五社联动”为抓手,提升社区治理和服务居民的能力与水平。2023年,投资20万元实施“五社联动”助力“一老一小”服务试点项目,通过社区搭台、社会组织赋能、社工助力、志愿者力量补充、公益慈善资源响应,探索出了一条具有江川特色的“五社联动”助力社区治理新路径。以“星级评定”为驱动,提升养老服务质量。全面推进养老机构等级评定,2023年,九溪镇、前卫镇、雄关乡敬老院获评一级养老服务机构,进一步激发了养老机构加强自身服务质量建设的内生动力,推动了服务质量进一步改善。 三是持续推进“老年幸福食堂”建设。按照《云南省民政事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加强“老年幸福食堂”的规范化建设与管理,积极探索“物业+小区食堂”、“中央厨房+幸福食堂”等助餐服务模式。德馨苑、文祥里建成“物业+小区食堂”助餐模式;九溪社区、六十亩、马家庄、大村形成集中式制餐、多村联合、统一化配送的“中央厨房+幸福食堂”助餐模式;鸡窝村、桐关村建立“低龄老人为高龄老人服务”互助助餐模式;三街社区、渔村建立“社会组织爱心捐赠+志愿服务”爱心助餐模式。同时,建立健全健康档案和卫生健康管理制度,加强从业人员健康监测,优化一日三餐食物搭配,让老年人真正享受到干净卫生、营养均衡的膳食服务。全区约有200余名老年人与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签订协议,助餐服务的开展形成了良好的养老氛围。 四是持续提高普惠养老服务保障能力。严格落实老年人社会救助各项政策和老年人社会福利政策,强力推进老年兜底保障服务,不断提高普惠养老服务保障能力。认真落实高龄老人保健(长寿)补助政策。严格按照补助标准,按月做好高龄津贴的社会化审批、核对、发放,2023年1-10月累计发放7.25万人次,402.84万元。抓好经济困难老年人服务补贴政策。2023年4月起,全面建立审核审批规范机制,采取线上、线下联合审核方式,按程序逐一核实符合条件的发放人群,按月发放补贴,2023年4-10月累计发放2455人次,12.27万元。强化经济困难失能老年人基本养老服务兜底保障功能。向上争取中央资金43万元,用于支持有意愿入住养老机构的经济困难失能老年人集中照护,减轻其家庭照护压力,切实增强老年人及其家庭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五是持续建强养老服务队伍。不断加强养老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全面提升养老护理员技能水平,提升养老护理服务队伍的规范化,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提供人才支撑。全年开展职业技能培训3期,累计培训养老护理员126人次。组织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活动,形成区乡村三级医疗机构一体化共管网络,全区共组建家签服务团队165个,开展以预防保健、疾病诊治、康复护理、健康体检为主的医养结合服务,极大地解决了老年人就医难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