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以来,江川区遵循“党委统筹、政府主导、权责明晰、资源下沉、能力提升”的工作思路,以一总院两院区六分院的模式组建医共体总医院,实行县域内医共体一套党委、一套行政、一套财务“三个一”管理体制,强化专科建设,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逐步形成“责任、管理、服务、利益”四位一体的紧密型域医共体。2023年县域内就诊率达91.39%,基层就诊率达68.14%,县域内住院量占比较去年提高7.79个百分点,医保资金县域内支出率同比增加3.93%,全区诊疗服务能力得以不断提升,为群众撑起健康保护伞。 一、深化责任共同体,实现县域“一盘棋” 一是高位推动促改革。成立以区委书记、区长任“双组长”的医改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一名政府领导分管医保、医疗、医药,全区各部门上下一盘棋形成了深化医改的强大政治推动力和体制保障力。2023年召开常委会2次、常务会3次、规委会1次、医改会1次、医管委会3次专题研究医改工作,区领导开展专题现场调研10次,解决困难问题。 二是更新硬件赋新能。申请国家贴息贷款、自筹资金购置核磁共振、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仪等设备945台,填补区域多项医学技术空白。对总医院门诊体检中心、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门诊病区和急诊医学部、停车场等统一升级改造,新增停车位110个,实现检查项目可在体检中心一站式完成。 三是松绑减负出实招。建设区人民医院2号住院楼,建成后可新建8个层流手术室、150张普通床位、23张重症监护床位,扩容辖区医疗资源。2023年实现公立医院收支平衡100%,区级财政卫生支出预算执行率达101.74%。 二、强化管理共同体,实现管理“一本账” 一是引才育才强引擎。以“走出去,学回来”的形式提升专业技术水平。全年累计选派100余名医护人员到省内外医院进行中长短进修培训,不断补齐专科技术短板。引进34个省市级专家工作站,对口强化24个专科,上级坐诊专家457人次,服务群众3000余人次。开展肿瘤放化疗及根治术、介入手术等新技术50余项。 二是聚内借外强基层。医共体总医院下沉技术骨干至基层700余人次,基层上派轮岗学习100余人次。2023年基层分院出院患者3107人次,增长率为81.7%;基层床位使用率较去年提高10.91个百分点。 三是药械统管惠民生。成立医共体药事管理委员会,建立医共体统一药品目录,对抗菌药物实施分级管理,全年共指导、督促各成员单位规范、合理用药2次,点评处方14405张,开展药物管理专题培训4次、覆盖医务人员281人次,基层合理用药水平得以不断提升。实现药品统一配送,统一支付,耗材统一招采,采购金额较各家分散采购同比下降26.43%。 四是统一财务提效能。制定《江川区医共体财务统一管理实施方案》,通过局域网集中统一管理,分户核算,实施分事行权、分岗设权、分级授权的支出审批权限管理,医共体内资产、资金统一调配,2024年度财政预算由总医院统一完成。 三、优化服务共同体,实现服务“一条心” 一是学科引领添动力。区总医院以全面质量与安全管理为核心,将临床科室分为大外科、大内科2个大组,成立MDT团队,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顺利通过国家PCCM规范化建设验收并获评为二级优秀单位,眼科通过云南省薄弱专科省级验收,儿科、肝胆外科、泌尿外科被确定为2023-2025年度市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区中医院区外科、老年病科、针灸科、治未病科被确定为2023-2025年度市级中医重点专科建设项目。2023年全区出院患者33288人次,较去年同比增长34.27%;三级手术1032台次,同比增长56.6%,四级手术442台次,同比增长127.84%,三四级手术占比28.25%,同比增长10.27个百分点。 二是发展安全同推进。统一医共体内医疗护理质量核心制度、技术规范、人员培训等标准,组建临床质控小组11个,定期对全区医疗机构医疗质量管理制度落实情况开展全面督查,不断强化医疗机构医疗质量管理能力。 三是升级服务优体验。区总医院增设特检室彩超数量,分流门诊和住院病人,缩短术前等待时间;各病区以病人为中心,患者需求至上开展优质护理,为就诊病人递上一杯热水、一个毛毯、一个热水袋,成立24小时免费担架服务队,为行动不便及无陪护的老人开展代挂号、代缴费、代取药,平车或轮椅送患者就诊、治疗、检查、办理住院手续“三代四送”服务。实行线上预交费及床旁结算制度,建立医患沟通交流群,开展咨询预约服务。 四是打通信息加速度。建成医学影像诊断中心、心电诊断中心,实现“乡检查,区诊断”。2023年远程影像诊断阳性率84.85%,远程心电诊断阳性率75.18%,其中基层影像、心电检查可为群众分别人均节省检查费、车费等费用。 五是诊后管理助康复。建立诊后复查和随访制度。在患者出院后3日内完成首次电话回访,1月内完成二次回访,指导患者相关注意事项、提醒复查等。利用科室就诊微信群,为患者提供相关的健康教育宣传,帮助患者了解疾病的特点、预后和治疗方法,促进患者积极参与治疗和康复。定期对患者满意度开展调查,倾听患者的建议和反馈,改进服务质量和诊疗效果。 六是医防融合保健康。成立江川区慢病管理中心,乡镇慢病管理分中心全覆盖。全年门诊8145人次,电话回访肿瘤患者2379人次、慢病患者33545人次。创新慢病管理模式,定期对慢病患者开展入户体检114次,免费诊疗服务2834人,检查出患病人数1231人。全区慢病患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规范化管理率达93.93%。 四、硬化利益共同体,实现责利“一家人” 一是收入统管增效益。印发《玉溪市江川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资金打包管理工作方案(试行)》,从2024年起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资金打包至总医院,由总医院统筹推进医共体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二是三医联动惠民生。实行城乡居民医保资金按人头打包付费至总医院统一管理使用。为确保各村卫生室更好开展诊疗服务,满足区域内群众就医需求,自2023年10月起区总医院每月增拨资金至各乡镇分院。2023年乡村两级医保资金占医共体总打包资金的比例为26.9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