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川区中医医院以健康县城建设为契机,始终坚持“患者需求至上”,紧扣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核心,强内涵、抓质量、优服务,竭尽全力为人民群众的健康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医疗卫生服务,群众就医获得感和满意度持续提升。2024年以来,江川区中医医院各项服务数据屡次刷新历史新高,日门诊量从日常的200多人次增加到最高400多人次,单日在院人数由日常的90人次连续突破提升到最高221人次,单日新入院人次最高达 32人次,单日手术台次最高达12台。今年2月与去年11月相比,门诊人数由7651人次增长到9431人次,增长23.26%;住院人数由327人次增长到495人次,增长51.38%。 融入集团化发展,促进资源共享。积极融入玉溪市城市中医医疗集团建设,2月23日,玉溪市城市中医医疗集团江川院区正式揭牌。依托城市中医医疗集团建设和紧密型医共体建设,不断探索先进的医疗技术和管理经验,建立上下联动、资源共享的运行机制,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实现人员培养、专科建设、质控对接、双向转诊等平台互通,推动技术优势互补、学科融合发展、服务整体提升,为江川区老百姓提供更高层次、更高质量、更多元化的医疗卫生服务,为健康江川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借力专家工作站,助推上下联动。按照“建站必有成效、成效惠民利民”的建站目标,借助城市中医医疗集团等平台加大专家工作站建设力度,积极探索与市中医医院的多学科共建、发展和合作模式,推动科研创新、人才培养、服务能力提升。目前在建1个、拟建3个省级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在原有3个省市级专家工作站的基础上,于今年2月增设4个市级专家工作站,帮助江川院区重点学科、专科建设提质增速,全力实现区域医疗服务同质化、均等化。专家团队通过定期坐诊、带教查房、手术、疑难病例讨论等方式,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省市级中医医院优质的中医药诊疗服务。 夯实中医药事业,打牢基层基础。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重要指示精神和《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十四五”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等要求,发挥区中医医院龙头作用,指导各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开展中医药业务工作,推进中医药文化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3月7日,举办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项目、中医适宜技术培训会,组织各乡镇卫生院、卫生所(室)共149人参加。明确深入推进实施省委省政府《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实施方案》的具体举措,提出2024年内80%的乡镇卫生室开展4类6项中医适宜技术的工作目标,全力推进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中心项目建设,提速江川区中医药事业发展。 立足高质量发展,提升综合能力。一是全力打造医院核心特色专科,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目前在建中医优势专科7个,其中2个省级重点专科(肛肠科、骨伤科),4个市级重点专科(针灸科、治未病科、外科、老年病科),云南省县级中医医院老年病科建设项目1个老年病科通过市级验收;2024年拟申报中医优势专科2个(急诊科、推拿康复科)。二是调整优化科室病区,加快推进综合服务能力提升。为快速提升老年病、内科系列疾病,各类急、危、重症救治能力和院前急救服务能力水平,对内科(老年病科)和急诊科病区设置运行管理做出调整优化;结合当前业务用房、人力资源等综合资源配置状况和人民群众健康需求实际,新增针灸科、推拿康复科两个科为临床一级科室(之前为合并设置),加强治未病科诊疗资源配置。 锚准患者满意度,改善就医环境。一是优化急诊急救流程。建立中层领导干部24小时值班制度及行政后勤人员夜间导诊制度,进一步细化急诊科、内科、外科、骨伤科、影像科、麻醉科的责任与义务。二是美化院区环境。拆除院区围栏和简易房,提升改造医院外围环境,重新划分院内停车区域,加强员工停车监管,将车位让给来院就医的患者和家属。三是优化门诊空间布局。注重服务流程的规范和简化,主要门诊科室、收费室集中搬至老楼门诊一楼,将心电图、B超室搬迁到新楼一楼,窗口前移,最大程度方便患者,实现看病挂号住院办理一体化服务,节约患者时间成本。四是为患者提供饮水、轮椅、毛毯、服务箱等便民服务设施,让住院患者体验家一般的温暖。 下一步,江川区中医医院将继续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以中医特色为品牌,以患者满意为目标,依托城市中医医疗集团建设和紧密型医共体建设,积极探索多学科共建、发展和合作模式,深挖中医药精髓,持续推进中医优势专科项目建设,努力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和水平,步履坚实推进江川区中医药健康事业发展,为广大群众生命健康保驾护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