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 2024年11月江川及周边地区地震活动概况 u 江川区开展“11·6”全省防震减灾宣传日系列活动 u 江川区与成都理工大学教授携手合作开展水氡地震前兆观测研究 u 秉持为民初心,织牢织密基层地震监测预警网 一、2024年11月江川及周边地区地震活动概况 据云南省和玉溪市地震台网测定,2024年11月云南省共发生Ms3.0级以上地震1次,即彝良3.0级,地震活动与上月相比频度、强度均减弱。玉溪市2024年11月共发生1.0级以上地震20次,其中1.0~1.9级19次,2.0级以上1次,最大地震为11月14日峨山县2.3级。与上月相比地震频度、强度均减弱。江川区在2024年11月无精确定位地震,地震活动与上月相比频度、强度均减弱。
图1 玉溪市2024年11月度震中分布图
二、江川区开展“11·6”全省防震减灾宣传日系列活动2024年11月6日是第14个全省防震减灾宣传日,11月4日至10日为全省防震减灾集中宣传周。玉溪市江川区防震减灾局印发《玉溪市江川区2024年“11·6全省防震减灾宣传日”宣传活动方案的通知》(玉江震发〔2024〕7号),紧扣“讲安全、会应急,提升防震减灾意识”的主题,组织开展多形式多内容的系列宣传活动。一是集中宣传活动。11月6日,由江川区防震减灾局牵头,组织区应急管理局、区科技局、区科协等12家单位到江城镇开展集中宣传活动。通过摆放科普知识展板,发放科普知识宣传材料,现场为群众讲解科普知识。各单位还结合行业特点,对法律法规、自然灾害、异常气象等知识做了宣传讲解。此次活动共摆放宣传展板5块,悬挂宣传横幅1条,向过往群众发放防震减灾知识手册、宣传袋、趣味科普读本等宣传资料6800余份,有效普及了防震减灾法律法规、防震减灾科普等知识,增强了公众防灾减灾意识。二是广发宣传短信。11月6日当天通过移动云MAS向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领导干部职工和群众发送内容为:今年11月6日是第14个全省防震减灾宣传日,主题是“讲安全、会应急,提升防震减灾意识”,普及防震减灾知识,切实提升防震减灾意识,筑牢防震减灾的人民防线”的短信3871条。三是宣传氛围营造。区防震减灾局发挥位置优势,利用单位临街LED显示屏和地震信息发布与科普宣传音视频系统播放“2024年11月6日是第14个全省防震减灾宣传日,讲安全、会应急,提升防震减灾意识”宣传标语、“农村地震避险”等宣传短片;同时,全区各级各部门在宣传周期间,组织学习防震减灾知识,运用LED显示屏播放宣传标语。四是开展全省防震减灾宣传日知识有奖答题活动。宣传周期间,区防震减灾局联合区总工会等单位开展全省防震减灾宣传日知识有奖答题活动,答题内容包括法律法规、防震减灾知识等。全区共1620名职工群众踊跃参加答题,并在全部答对的182人中随机抽取100人发放奖品。五是推进“地震科普 携手同行”主题活动。江川区抓住全省防震减灾宣传日契机,组织参加“地震科普 携手同行”主题活动的学校开展活动,龙街中心小学、龙街中学等学校开展了讲座和演练。
图2 集中宣传 三、江川区与成都理工大学教授携手合作开展水氡地震前兆观测研究为切实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重要论述,根据“两个坚持三个转变”工作方针,充分挖掘江川区地球物理场观测潜能,实现地震监测手段多样化。近期,江川区防震减灾局与成都理工大学丁卫撑教授携手合作,资源数据共享,以江川地震观测机井为依托,开展地球物理场水氡观测研究。丁教授根据江川观测井特性,安装了数字化水氡自动观测系统一套,包括自动取样、沉淀过滤、静止脱气和观测记录等四个部分。与原人工水氡观测相比,自动化水氡观测不仅缩短观测时间、节约人力资源,最重要的是增加采样率、降低人为干扰误差。同时双通道每天6组数据的观测产出,强化对比观测,使得自动水氡观测研究更加科学严谨,既丰富了地震监测手段,又夯实地震预测预报研究基础。
图3 丁教授安装水氡观测系统
四、秉持为民初心,织牢织密基层地震监测预警网玉溪市江川区是一个地震活动比较活跃的区域,历史上曾发生过1763年12月30日江川通海间(今星云街道大营附近)6.5级和1789年6月7日的华宁路居(今江川区路居镇)7.0级地震,造成江川大量人员伤亡和民房倒塌。近年来也发生或多次遭受邻县区5.0级以上地震破坏。全区位于Ⅷ度以上地震高烈度区域,地震活动强度大、震源浅、灾害重。江川区防震减灾观测台站,属国家地球物理场重点观测台站。2018年以来,江川台水位、水温测项在全国地震监测质量评比中,荣获全国二等奖1次、三等奖3次;在全省地震监测质量评比中荣获全省第二名1次、第三名4次。在以该井观测数据研究为基础的地震预测预报研究中,荣获全省地震预报效能评比个人组第一名1次。经过多轮发展建设,江川区防震减灾事业虽然取得了很大进步,但是防震减灾基础依然薄弱,公众防震减灾意识不强,关注支持力度不够、地震观测台站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不相适应。为推进台站标准与智能化建设,不断提升地震监测预警能力,江川区防震减灾局以习近平总书记防灾减灾救灾重要论述为指导,认真贯彻《推进新时代防震减灾事业现代化建设的意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实施创新驱动。单位领导和各股室负责人主动担当,找准与项目实际情况的结合点,不断增强与上级部门对接,注重谋划,做实项目储备,落实一批亟需建设的项目。2024年争取到巨灾防范国债57.99万元,完成2期江川台观测环境提升改造、江川台和渔村观测站标准化智能化改造,江川强震动台和烈士陵园强震动台改造,雄关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基本台原址重建改造。项目充分发挥成效,经过一系列改造,江川区地震监测数据的质量和连续性、地震监测台站运行效率、智能化水平均显著提升,从而为地震监测预警提供高质量的基础支撑。同时为丰富监测手段,结合江川实际申报投资44.435万元,推进中国地震科学实验场项目建设,在江川建设1个宽频带地震观测台站和1个GNSS观测台站。2024年6月底,在雄关乡党委政府和区林草、自然资源等部门协助下已完成GNSS观测台台址勘选,并与农户签订用地意向协议,稳步推进项目建设。防震减灾不仅是应急之举,更应是服务民生的长久之计,必须立足当下、着眼长远,要立足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统筹规划综合防震减灾事业,加速推进防震减灾能力建设,全面构建综合防震减灾体系,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美丽新江川建设保驾护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