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镇地处江川北部,位于东经102°48′、北纬24°25′之间。东临全国第二大深水湖抚仙湖,南临星云湖、距区城18千米,西与玉溪市红塔区、昆明市晋宁区六街乡、晋城镇接壤,北距省会昆明市80千米,澄川高速、国道213线(晋思段)和澄川二级公路穿境而过。全境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海拔最高2648米、最低1720米,东西最大横距19千米,南北最大纵距15千米。境内主要河流有东西大河、学河、周德营河、大龙潭河、玉带河,有西河一库、西河二库、茶尔山水库、大龙潭水库、大平地水库、螺蛳坝水库、滴白水水库7座水库,坝塘59座。镇政府所在地振兴街13号,驻地海拔1733米。 镇域面积222.67平方千米,辖江城、隔河2个社区居民委员会和左卫、大地、孤山、黄营、陈家湾、白家营、云岩、温泉、侯家沟、龙街、西河、海门、三百亩、明星、牛摩、尹旗、翠峰、桐关、祁家营19个村民委员会,9个居民小组,123个村民小组,119个自然村。 2023年全镇辖区内人口总户数28150户(含托管区),总人口73821人,其中男37294人,女36527人;乡村人口58397人,城镇人口15424人。人口密度332人/平方千米。 2023年,江城镇完成地方生产总值36.03亿元,增5.2%。其中,一产9.45亿元,增3.6%;二产8.27亿元,增6.5%;三产18.31亿元,增5.5%。500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3.25亿元。2023年地方财政收入5631.53万元,增38.32%;财政支出5640.14万元,增29.47%,无财政拨款结转和结余。 全年粮食播种面积30772亩,总产1.46万吨。其中,水稻种植2192亩,单产556千克/亩;玉米种植18753亩,单产585千克/亩;小麦种植1903亩,单产220千克/亩;豆类种植5596亩,单产179千克/亩。油料播种6983亩,总产370.3吨。烤烟种植10507亩,总产1429.76吨,均价每公斤36.16元。蔬菜种植72509亩,总产15.31万吨,产值达2.64亿元。花卉种植12424亩,产值4.94亿元。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48181万元,其中,农业105992万元,占71.53%;林业4628万元,占3.12%;牧业33422万元,占22.55%;渔业1403万元,占0.95%;农林牧渔服务业2736万元,占1.85%。攻坚完成耕地流出整改任务1134.25亩,复耕复种撂荒耕地3200亩,新建高标准农田1.02万亩,茶尔山灌区建成高效节水灌溉4587亩。年末,生猪存栏1.91万头,肥猪出栏4.52万头。大牲畜存栏1133头,其中,牛存栏913头,出栏618头。羊存栏3565只,出栏1051只。家禽存栏64.91万只,出栏67.19万只。兔存栏654只,年出栏2230万只。全年肉产量5652吨,禽蛋总产6130吨。 2023年末,江城镇有个体工商户5548户,企业754户,其中农民专业合作社42户。招商引资完成3.096亿元,规上企业实现总产值8.503亿元,增23.54%;规模工业增加值完成2.21亿元,增14.6%。新纳规1户,现有规上企业8户。盘活翠峰纸业老厂区低效厂房108亩,鸿湖、南兴、和润等投资700万元完成技改,实现外贸出口4000余万元。 先秦时期,江城属古滇国地,创造了灿烂的青铜文明。汉武帝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置俞元县,属益州郡,江城镇龙街为县治所在地。唐高祖武德元年(公元618年)置绛县,属黎州。唐肃宗上元元年(公元760年),南诏向东兼并黎州等地后,河阳郡属下有江川县,江川县之名始于此。后晋天福二年(公元937年)设江川步雄部。元宪宗六年(公元1256年),改为千户所,属罗伽万户府。至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设江川州,领双龙县。至元二十年(公元1283年)降州为县,属澄江路。此后历代相沿称江川县。明崇祯七年(公元1635年),迁治江川驿(现江城镇)。民国初年,江川属滇中道,道废后属省。民国22年(公元1933年)更名为启文镇,民国29年(公元1940年)再更名为钟玉镇。1950年10月,县城迁往大街。2001年12月,江川县行政区划调整,原江城镇、龙街镇、翠峰乡撤并为现在的江城镇。 江城有丰富的旅游资源,有珍贵的湖泊山水自然景观、丰富奇特的鱼文化、历史悠久的人文资源、清新自然的田园风光,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和底蕴深厚的历史沉淀蕴育了古滇青铜文化和渔文化。镇内景点林立,“两山(孤山、李家山)两湖(抚仙湖、星云湖)两文化(“渔文化”、青铜文化),一寺(碧云寺)一河(玉带河)一古镇(江城)”是江城特有的资源。这里拥有18.8公里的抚仙湖湖岸线和10.6公里星云湖湖岸线。玉带河连接两湖,勾画出一幅高原水乡图景。尤其“一村辖两湖”的天然奇观,可谓天下一绝。抚仙湖西岸旅游带风光旖旎、各具特色,被人们誉为“云南的北戴河”。古人曾留下“百里湖光小洞庭,天然图画胜西湖”“孤山一点横烟小,何羡霞标挂赤城”的诗句。近年来,江城镇文化旅游产业快速发展,2023年投资861万元建成将军巷文旅街区,唐淮源纪念馆全年接待讲解省、市、区团队121批次3103余人次。界鱼石景区全年接待游客10.2万余人次。年接待游客超过100万人次, 孤山旅游风景区位于江城镇孤山村委会会境内,约2.6平方公里,1993年后开发为风景旅游区。此处风光旖旎,湖光山色相辉映,被人们誉为“云南的北戴河”。孤山又名瀛海山,面积82亩,是抚仙湖水域中唯一的岛屿。元、明时期,岛上庙宇有八殿、五阁、三亭、一堂、一庵、一塔,塔为铜塔,基宽5丈,高9丈,13层,结构奇巧精妙,为当时滇中胜迹,有“巍然形冠南州”之称,后因兵燹岛上建筑被毁。1989年孤山开发为旅游景点,现在的建筑为后期建造。 碧云寺又名武当别院,位于抚仙湖西岸碧云山中,总面积1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037平方米,最初为明朝中期湖北均县武当山的一弟子所建,2005年被评为国家AA级旅游风景区,是目前江川县三个佛教开发点之一。碧云山上古木参天,藤萝相连,山体险峻奇巧,风光秀丽,碧云寺建筑古朴典雅,巧夺天工。登山览景,湖山相映,水天一色。寺内有一名联:谋人财害人命奸盗邪淫人你烧香拜佛也无益,忠于国孝于亲清正廉明见神不拜又何妨。 明星鱼洞位于明星村委会境内,澄川二级路旁,依山傍水,绿树成荫,风景秀丽,一股股清泉从岩缝中涌出,岩缝中生长着大榕树像一把把大伞遮盖着鱼洞。多年来,渔民祖先利用这一自然优势,开凿鱼沟、鱼洞,采用奇特的“车水捕鱼”方式捕捞抚仙湖特产抗浪鱼。2005年明星鱼洞被评为国家AA级旅游风景区。 神鱼泉位于温泉村委会徐家头村内、李家山山下,由一组泉组成,分为神鱼洞、内井、外一井、外二井。各井相连,均会出水,井内有一种会嗑葵花子的聪颖乖巧青鱼,被称为“神鱼”。当把葵花子撒于水面时,鱼群争相抢食,上跃下翻,水花飞溅,神鱼嗑葵花子去壳吐渣,片片空壳顺流下漂,成一奇景。神鱼繁衍生息在狭小的石井中,鱼群由少增多,从不见鱼卵,也不见鱼尸,当地人从不食神鱼泉之鱼,相传食后必然生病。此区域附近还有阴沟鱼、厕所鱼等奇景,共同组成一组神奇的鱼文化。 界鱼石公园位于连接星云湖、抚仙湖的玉带河中部,这里依山傍水、绿树浓荫、怪石林立、环境清幽,是旅游观光和避暑的理想场所。界鱼石是一块天然怪石,高6.3米,宽5.4米,石上凹凸不平,布满小洞穴,其形峥嵘,形状奇特。星云湖的大头鱼和抚仙湖的抗浪鱼到此石下即回返各自水域,互不往来,在这里形成了“两湖相交,鱼不往来”的自然奇观。2001年4月,玉溪市人民政府公布界鱼石为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界鱼石奇观载入《中国名胜大辞典》。 李家山古墓群背靠多依山,面向星云湖,山势呈东南走向。在山顶鸟瞰,东南面星云湖碧波荡漾,东北面大片良田村庄美如图画。透过野牛大山丫口,依稀可见美丽的抚仙湖。山下有温泉常年涌出,水温宜人。1966年前,李家山古墓群保存完整。1972年1月18日李家山古墓群第一次发掘,1991年12月至1992年4月进行第二次正式发掘,1994年和1997年进行第三、四次发掘,共发掘清理古墓87座,出土文物4000多件,牛虎铜案就是1972年在李家山发掘出的。李家山古墓群被评为1992年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1993年11月,李家山古墓群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6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江川文庙位于江城镇北面的钟秀山南麓,现江川二中驻地。始建于清乾隆四十四年(公元1779年),落成于道光四年(公元1824年),历时45年。文庙占地31亩,是云南省第二大文庙,仅次于建水文庙。文庙总体建筑为中轴式对称的古代宫殿式土木建筑结构,由一殿、二门、二庑、四祠、一池组合而成,外配崇圣宫、钟秀书院。整个建筑群规模宏大,气势雄伟、结构严谨、构思巧妙、雕刻细腻、工艺精湛,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2003年12月,文庙被省政府公布为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文星阁位于江城镇中心,始建于清道光十九年(公元1839年),占地121平方米。文星阁为木质结构,布局井然,结构大方,身系宝塔形。四角柱架为穿斗式结构,中间部位亦为台梁式斗拱构成,斗拱又分为七彩拱和九彩拱。楼层三叠,呈正方形。阁楼高19米,36棵圆柱支撑,形态巍峨,造型美观,建筑精巧,别具一格。文星阁各层阁檐下均雕刻画绘图案,有透雕、浮雕,楼内塑有魁星神位。古时,每逢七月初七,附近的先生和学生皆到阁内祭拜魁神星。阁顶有多色琉璃瓦及葫芦顶装饰,点缀成精美图案,四周嵌“八仙”“异兽”“金鸡”等。2001年9月,玉溪市人民政府把文星阁公布为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江城镇对文星阁进行修缮,使之面貌焕然一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