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敬老院收养孤寡老人,是党为老百姓办的一件大实事。领导既然放心把这个担子交给我,身为共产党员的我就绝不能退缩。” “让老人健康长寿、生活幸福,让孤儿感受关爱、茁壮成长,让精神病人不出问题、恢复正常,是我一辈子最大的愿望和追求。” ——李定翠 32年前,风华正茂的她,放弃了自己开办小诊所的愿望,来到敬老院为当地孤寡老人和孤儿服务。从此,她精心照顾这里的每一位老人和孤儿,陪伴他们。她就是江川九溪敬老院原院长李定翠。 把敬老院当家 一脸灿烂、和蔼的笑容,柔和的声音,整洁朴素的着装是李定翠给记者的第一印象。得知记者要采访报道她时,李定翠谦虚地说:“我的工作很平凡,都是些日常小事,没有什么值得称赞的,况且现在我已经离开敬老院了……”实在拗不过记者,李定翠只好把之前的一些个人事迹材料及整整一纸箱奖状翻了出来。那一页页泛黄的纸张及一本本鲜红的奖状,讲述了李定翠32年与敬老院里的孤寡老人和孤儿相依相伴的故事。 1985年,在九溪一合作医疗站干了18年的李定翠被邀请去九溪敬老院当院长。“当时我还年轻,想着到敬老院都是与一些孤寡老人打交道,内心还是犹豫了一下。但转念一想,办敬老院收养孤寡老人,是党为老百姓办的一件大实事。领导既然放心把这个担子交给我,身为共产党员的我就绝不能退缩。”李定翠说。就这样,李定翠说服了家人,领着每月45元的工资,全心全意伺候敬老院里的老人。 当了院长后,“如何使这些孤寡老人过得更幸福”成了她思考最多的问题。李定翠带领老人开挖荒地种蔬菜水果,还养猪养鸡。另外,她还在敬老院办起了小诊所,在方便老人看病的同时,也为敬老院创收。32年来,李定翠通过自己的努力和真心,把九溪敬老院办得红红火火。 待老人和孤儿如至亲 李定翠虽是院长,但一天到晚都没有歇脚的时候,早晨,要给老人端水洗脸;中午,要把卧床不起的老人背到院子里晒太阳;晚上,给老人洗脚、修剪趾甲;夜里,她还要细心地关注老人的动静。一次,敬老院的一位老人患上十分严重的心脏病,老人以为自己无药可救了,叫李定翠不要再为他费心。但李定翠没有放弃,守护在老人床边打针喂药、端屎抬尿、擦洗身子,在她的悉心照顾下,老人终于好转了起来。老人激动地拉着李定翠的手说:“我无儿无女,却得到了比儿女更亲的人的照顾,真是我上辈子修来的福分啊。” 有一个13岁的孤儿,进院时总是抱着脑袋愁眉不展。纳闷的李定翠拨开头发一看,发现小女孩头发上虱子成堆、虮子成串。身为母亲的李定翠心一下酸了起来,她亲手帮小女孩捉虱子、篦虮子。通过几天的清洗打理,小女孩变得清清秀秀,院里的老人看了都感慨:“真是有人盘弄像枝花,无人盘弄树杈杈!定翠把她盘弄成一枝花了。” 还有一个小女孩,父亲是精神病患者,母亲离婚出走,小女孩刚满两岁就被父亲关在一间黑暗的房子里,11岁才被解救出来。“当时组织也是出于对我的信任,才将小女孩送到我们敬老院。小女孩初到敬老院时,走路像鸭子般笨拙,不认字、不说话。”为了让小女孩尽快回归正常生活,李定翠把她当作自己的女儿养,教她走路、说话,陪她睡觉。在李定翠母亲般细腻的照顾下,小女孩的体质得到了恢复,智力得到了发展,还背上书包走进了学校,期间李定翠还将自己的医术传授给了她。 32年来,李定翠所在的敬老院共收养孤寡老人、孤儿、残疾人、精神病人130余人。她常说:“让老人健康长寿、生活幸福,让孤儿感受关爱、茁壮成长,让精神病人不出问题、恢复正常,是我一辈子最大的愿望和追求。” 据了解,建院之初,李定翠的三个孩子最大的只有13岁,丈夫在江川县城工作,离家19公里,家里还有责任田。为了办好敬老院,她把老母亲接来照管孩子,责任田退了回去。“有人说我是‘不称职的母亲’和‘不称职的妻子’,扪心自问,我觉得这个评价恰如其分。”特别是1997年9月,李定翠唯一的儿子因车祸不幸去世后,她虽然悲痛万分,但却没有丢下敬老院不管,而是用繁忙的工作来冲淡内心的悲痛。 今年4月,李定翠因为年龄退了下来,但心里仍然放不下敬老院里的老人,很多老人也都习惯了有她在的日子。就在记者采访当天,李定翠笑着告诉记者,现在的她哪也去不了,因为每天都有院里的老人到家里找她,有的老人甚至每天要来三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