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查”所反映的是审计的基本业务能力,即发现问题、揭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问题导向是审计工作的重要指导原则,只有扎实地掌握审计对象存在的问题和深刻地剖析问题产生的深层次原因,才能对宏观经济运行趋势做出科学的分析和判断,预测预警宏观经济运行风险,为宏观调控政策提供依据。因此,必须切实加强青年审计干部“能查”能力,提升审计业务水平。
一是要提升调研能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调查研究是做好工作的基本功。加强调查研究能力,是落实“研究型审计”的重要举措,有利于发现宏观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在初任培训中,可从调研主题的选择、调研范围的确定以及调研方法的掌握三个方面来提升青年审计干部的调研能力。首先,必须学会选好调研主题,提高调查研究的目的性。全国审计工作会议中强调,要把研究作为审计的前置准备。因此,确立切合经济社会发展规律与深化改革发展路径的研究主题,有利于有的放矢地开展审计工作。其次,必须学会合理选择调研的范围与对象,多层次、多方位、多渠道地调查了解情况。要坚持“全面审计,突出重点”的指导方针,精准定位调研范围与对象,解剖典型与了解全局相结合,总结经验和找准问题相结合,不断提高调研的全面性、针对性与效率性。最后,必须掌握并灵活运用各种调研方法。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青年审计干部一方面要掌握好检查、观察、统计等基础调研方法,夯实审计基本功;另一方面也必须与时俱进,学习、掌握和运用大数据审计调研方法,提高调研的科学性。
二是要提升理论水平。进一步熟悉财会制度与法律法规,加强对国家大政方针政策的理解,有利于揭示问题,也有利于更好地追踪反馈宏观调控政策的运行效果。要提升青年审计干部的理论水平,一方面要抓好政治培养,提升学员政治觉悟和站位,从而准确把握宏观经济政策调控目标、运行机理与落实难点,钻研国家大政方针背后蕴含的政治意图、战略考虑和实践要求,深入揭示问题;另一方面也要加强业务培养,青年审计干部既要熟练掌握审计准则原理与财政会计等基础知识,也要不断丰富知识库,全面学习宏观经济运行各个领域的政策体系、专业知识与业务流程,锻炼大数据思维和应用能力,做到融会贯通,一专多能。
三是要提升分析能力。加强综合分析能力,有利于科学观察和分析宏观经济运行趋势与社会现象,从纷繁芜杂的表象中洞察本质,找出切实可行的、有针对性的措施来解决问题,为宏观经济体制改革保驾护航。因此,初任培训的课程内容也必须着重提升青年审计干部的综合分析能力,培养学员学会在获得取证材料和审计线索后,通过比较、分析、归纳等方式对调研内容进行“深加工”,立足宏观、深入微观,分析问题背后的深层次原因。青年审计干部只有在审计中做到由表及里、去粗取精,透过现象看本质,切中时弊地进行综合分析,才能切中要害,发现规律,揭示真相,真正为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和措施的制定提出切实有效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