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江川区人民政府!
今天是:
   

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亟待关注的重点问题及建议


来源:江川区人民政府网 时间:2020-06-12 05:04:41 点击率: 761打印 】【 关闭

 

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亟待关注的重点问题及建议

 

 

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后冲刺和收官阶段,补短板、强弱项、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十三五”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区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按照《全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统计监测指标体系》(2019年新修订方案)标准测算,2019年我区的小康指数为84.29%,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奠定了较为坚实的基础。但同时,短板和弱项也十分明显,该监测体系一共52项指标,评价指达100%的有26项,未达100%有也有26项(含全国约束性指标、全省、全市平均水平指标),可以说是形势严峻、压力巨大。按照《玉溪市江川区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工作方案》,区发改局主要负责农村贫困人口累计减少、恩格尔系数、城乡居民收入比地区经济发展差异系数人均GDP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等七项指标,现将有关情况告如下:

一、目前已完成的指标

1.“十三五”以来农村贫困人口累计减少(现行标准)。目标值7273人(部门建议将“十三五”规划目标10000人修订为7273人),十三五以来农村贫困人口累计减少7273人(其中:7188人为系统内累计减少人数,85人为死亡、嫁出、转移人口),评价值100%

2.恩格尔系数。目标值30%2019年,江川区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22.7%;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23.5%,全区恩格尔系数25.22%,评价值100%

二、目前尚未完成的指标

3.城乡居民收入比目标值2.692019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766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688元,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71,评价值99.36%

2020年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计划42750元,增长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计划15778元,增长9%,按照完成计划目标来看,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71评价值99.36%

存在的困难问题:

一是数据来源不可控。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总量和增速是由国家统计局云南省调查总队审核、评估、核定后反馈而来。按照国家住户调查方案要求,两个收入的测算是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抽取江川区140户住户(城镇60户和农村80户)为调查对象,每月记录家庭收支日记账,由区统计局进行数据采集、审核、处理、汇总调查原始账面数据,上报国家统计局玉溪市调查队审核后上报省调查队,由国家统计局云南省调查总队对县区调查结果进行审核、评估、核定后反馈给县区公布使用。

二是抽样调查样本代表性不强。我区撤县设区后,城镇周边的村庄被划入城镇范围,抽中的调查点多以种植也为主,存在以农村居民收入反映城镇居民收入。

三是家庭收入登记不全面。建议调查员加强记账指导,减少少报、漏报、瞒报的情况。

意见建议:一是发挥政府在稳就业上的引导和服务功能,劳动就业及各相关部门在加大已经出台的各项促进就业政策措施落实力度的同时,加快劳动力市场信息共享平台和劳动保障队伍建设。

二是进一步加大就业培训和促进创业的投入力度,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提高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

4.地区经济发展差异系数目标值45%全市层面是指各县(区、市)人均GDP的差异系数,即9个县(区、市)人均GDP的标准差与均值之间的比率。该指标采用全市平均数,2019玉溪市地区经济发展差异系数为46.89%,评价值为95.97%

三、目前未完成且差距较大的指标

5.人均GDP2010年不变价)地区生产总值与年平均常住人口之比。目标值58000元。江川区2019现价GDP133.9362亿元,2019年平均常住人口为28.83万人,人均GDP现价)为46457评价值为64.14%。完成目标值GDP现价需达170亿元以上。

存在的困难问题:一是基数低,基础差、底子薄。2010年—2018年我区人均GDP年均增速(可比价)为12%,“十三”前四年也保持在10%左右的高速增长,高于国家、省、市平均水平,但距离全国小康标准仍然有很大差距;二是我区国土面积小、常住人口多、人口密度较高;三是经济发展还面临着许多困难问题,新兴产业培育不足。主要包括:受用地指标、资金等因素的制约,以园区经济为代表的工业经济支撑作用还不够有力。受人多地少、环境保护压力加大等因素制约,农业发展空间不足。受基础设施不完善等多种因素影响,第三产业潜力没有得到充分挖掘和发挥;四是环境保护的压力大。我区位于“二湖一库”(抚仙湖、星云湖、东风水库)泾流区,多年来,我区投入了大量财力、物力,积极开展“二湖一库”的保护治理工作,面临着既要部分产业退出、禁入、限入,又要投入大量资金保护的双重压力,涉及区域范围广、资金量大,在区级事务繁多、财力有限的背景下,未来保护和治理的压力将持续加大。如何解决好既要保护好生态环境,又要“吃饭”发展的问题,迫切需要国家、省、市加大政策性补偿的力度。

意见建议:

切实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全力推动经济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打好“三张牌”战略部署和市委、市政府“建好一座城、治好一湖水、打造一个高地”等工作要求,围绕区委、区政府确定的“六大重点产业”为核心,全力推动产业创新发展,打造创新经济新高地,切实发挥科技的引领和支撑作用,加快构建结构合理、特色鲜明、具有江川优势的迭代产业体系。

一是聚焦新型工业化,确保二产更强全力做大增量。加快“一园多片”发展建设,发挥园区集聚效应,突出装备制造、电子信息、新能源、纸制品等重点,坚持培育高新产业与升级传统产业并重,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全力做好服务协调工作,着力加快项目落地、推进等工作,确保签约项目尽早落地,在建项目尽快投产,完成孵化大楼、联塑二期、数码产业园、信卓誉等重点项目建设,确保新旧动能转换平稳顺畅。有效盘活存量。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稳增长各项政策措施,切实减轻企业负担,不断优化对企服务工作,强化“一企一策”帮扶,切实盘活存量强化要素保障。积极搭建银政企对接平台,进一步拓宽工业企业融资渠道,着力解决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切实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实际困难问题,促进中小微企业健康发展;创新驱动发展全面实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强化科技人才支撑,组织申报云南省院士专家工作站、计划产业技术领军人才、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加大装备制造、磷化工、食品等领域技术创新力度,推动科技成果引进转化应用。

二是聚焦产业结构调整,确保三产更实加大文化旅游产业培育力度。高质量完成全域旅游规划并组织实施,推进文旅融合,完善基础设施,做实智慧旅游。大力培育康养产业,有力推动瀛景国际康社区抚仙湖华侨城国际康旅度假区;加快发展星云湖周边新兴旅游业态,加快推进环星云湖生态旅游区、南岸乡村振兴示范区、前卫古滇铜街建设,加快星云湖环线、湿地湖滨带等旅游设施建设;积极发展精品乡村旅游,着力打造一批特色旅游村、乡村振兴示范村、田园综合体、怡情休闲民宿客栈等旅游载体,推进特色旅游村建设;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产业。加大物流资源整合力度,引导物流企业、专业市场和社会性仓储物流设施向物流园区集中,全力加快雄关特色农产品加工产业园、润特物流、宏程物流建设;繁荣发展商贸流通业。积极发展数字经济,完成1185G站点建设,实现建成区5G网络全覆盖,努力扩大对外贸易。

三是聚焦三张牌打造,确保一产更优。按照接二连三、融合发展的思路,坚持把打好绿色食品牌作为生态立农、质量兴农、品牌强农的主要抓手,促进烤烟、花卉、蔬菜、经果等产业提质增效,加快推动高原特色农业集群化、规模化、品牌化、链条化发展。

6.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0年不变价)。目标值25000元,2019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375元(2010年不变价)(现价26041元,其中,城镇居民39766元,农村居民14688元),评价值85.50%。完成目标值需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4500元以上(12%),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000元以上(29%)。

2020年的计划数居民42750元,增长8%,农村15778元,增长9%。

存在的困难问题: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发展水平相一致,存在的主要问题也是经济发展总量不足,速度不快、结构不优、质量不高。

意见建议:一是切实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全力推动经济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高居民收入就根本的办法还是加快经济发展,特别是实体经济的发展,除此之外,别无捷径可走;二是千方百计提高居民增收渠道。如扎实做好劳动力转移工作,鼓励居民外出务工,积极发展第三产业等,也是增加居民收入的有效渠道;三是加大城乡统筹力度,不断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四是继续做好脱贫攻坚工作,巩固提高脱贫攻坚成果,努力提高低收入人群的收入。

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目标值56%2019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51.77%,评价值为92.45%,从2019年的GDP来看,完成目标值需服务业增加值达75亿元以上,2019年的服务业增加值是69亿元,差6亿元,所以虽然评价值不低,但实际差距很大。

存在的困难问题:我区文化旅游等第三产业发展不足,第三产业比重不高,潜力没有得到充分挖掘。主要原因:一是抚仙湖尚岸托管后,我区目前已无A级以上景区,虽然我区还有渔文化、古滇青铜文化等许多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但保护、开发、打造均尚需时间、资金投入;二是现代服务业发展方面,受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水平,如基础设施、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发展程度不高的影响和制约,与发达地区相比差距明显。

此外,导致此项指标难于完成还有另一方面的问题,由于我区工业化水平低,近年来,区委、区政府按照“打造一个高地”的要求,以龙泉工业园区发展为核心,大力发展新型工业,取得了明显成效,工业经济的增长速度总体快于第三产业。

意见建议:一是认真贯彻落实省、市《服务经济倍增计划》(2017——2021年),进一步落实“找问题、补短板、抓落实、奔小康”要求,全力加快推进服务业发展。围绕计划提出的三大类十四个产业,充分结合自身优势,突出重点,做实文化旅游及大建康产业、现代物流、商贸流通业,积极发展信息、金融等现代服务业新业态,全面推动服务经济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二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大对限上(规上)服务业企业政策优惠力度,深挖行业潜力,加大引导企业入库工作力度,增强企业入库主动性。继续落实各项扶持政策和奖励办法,抓好土地、资金、价格、人才等要素保障。不断提升行政效率,优化消费环境,努力营造良好环境,不断提升服务业占GDP比重。三是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吸引更多的大项目、好项目落户江川,增强大项目对服务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四是坚持补短板、强弱项,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为加快三产业的发展奠定基础。

 

  • 主办:玉溪市江川区人民政府     承办:玉溪市江川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联系方式:0877—8011091
    网站标识码:5304210001   网站地图
    备案号:滇ICP备05004768号-1 滇公网安备:53042102000006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877-2077670

    网站支持IPv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