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身边,其实就有很多“唾手可得”的有毒物质。 比如水果的核。 大家应该还记得热播剧《甄嬛传》里,安陵容就是服了“苦杏仁”后,在宫中自杀的吧。 苦杏仁有毒很多人都知道,但是你可能万万没想到苹果核、樱桃核也能导致中毒。 2013年9月,重庆一个1岁零1个月大的孩子突然呕吐,可能就是和鲜榨苹果汁中的果核没有去除有关。 一位杨姓游客在游览上海辰山植物园时,采摘5颗樱桃食用后,不一会儿便出现腹痛、头晕症状,晕倒在地;最近园区并未喷施农药,经园方调查考证,可能和樱桃核压碎、咀嚼,生成氢氰酸导致中毒有关。 水果的核到底有没有毒害人体健康、置人于死地的能力? 蔷薇科植物的种子确实有毒 它们基本都含有氰化物 很多蔷薇科植物的种子,如桃、樱桃、沙果、杏、李子、枇杷、苹果等水果的果核,都含有“苦杏仁苷”和“苦杏仁苷酶”。 在众多果核中,属苦杏仁的苦杏仁苷含量最高,约为2%~3%。 苦杏仁苷遇水,在苦杏仁苷酶的作用下,就会分解为氢氰酸、苯甲醛及葡萄糖。 “氢氰酸”,不就是大名鼎鼎的氰化物吗? 氢氰酸中的氰酸离子(CN-)被吸收入血后,随血流运送至各处组织细胞,容易与三价铁(Fe3+)结合,引起细胞内窒息。 症状较轻的话: 会出现恶心、呕吐、头痛或头晕、四肢无力、精神不振或烦躁不安等症状。 症状较重的话: 会直接出现昏迷、体温降低、血压下降、脉搏减慢、呼吸困难等症状,甚至引起死亡。 水果的核虽然有毒 但不代表吃了就会中毒 吃苹果果核导致氰化物中毒,需要同时满足几个条件: 把苹果核嚼得很碎 果核外一般有种皮包裹,只有在把果核嚼碎的情况下,才能让苦杏仁苷释放。 起码吃30个苹果 苦杏仁苷的中毒剂量大约为0.5~3.5mg/kg,拿一个体重60公斤的成年人来举例,想达到苦杏仁苷的中毒剂量,起码需要摄入30~210mg苦杏仁苷。 一个苹果平均只有五到八颗种子,1g苹果核中的苦杏仁苷含量约为1~4mg;那么也就是说,我们起码需要吃30~52.5g苹果核(约为30个~50个苹果)才能达到中毒剂量。 在吃苹果导致氰化物中毒之前,更有可能因为撑坏肚子而被送入医院。 一口气吃完,不给代谢留任何余地 正常人可以代谢掉少量的氢氰酸。我们体内含有少量硫氰生成酶,能使一定量氰酸离子转变为无毒的硫氰化物,由肾脏排出,只是速度较慢而已。 看到这儿,我们也能总结出来了:偶尔吞下几个苹果核对身体无害。 真正需要小心的 有毒果核其实是这3种 杏仁 杏仁的苦杏仁苷含量很高,但经过一系列处理之后(如水煮,清水长时间浸泡、炒制等—)就可以去除大部分的苦杏仁苷。 直接从桃核、杏核中取出的仁并不好吃,不小心还会中毒;经过正规厂家加工之后的杏仁、桃仁等可以食用,但是切记不要吃得过多。 番荔枝(释迦果) 释迦果学名叫做番荔枝,它的果核中有一种叫做番荔枝素的神经毒素,过度、大量食用后可能会导致神经病变。 东南亚各国会将释迦果的果核用作杀虫剂,这也侧面印证了它的毒性。 白果 白果果核中,含有多种有毒成分,如白果酸、白果醇、白果酚、银杏毒、氰苷等等。 其中白果酸和银杏毒有溶血作用,并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和胃肠道的损伤;白果二酸,对皮肤黏膜有刺激作用,作用于中枢神经先兴奋后抑制,并引起末梢神经障碍。 一般情况下,白果的中毒剂量为10~50颗:婴儿食用10粒即可致死,幼儿生食5~10粒即可引起白果中毒,3~7岁小儿食用30~40粒可发生严重中毒,甚至死亡。 总结一下:吃普通蔷薇科水果,如桃、樱桃、沙果、杏、李子、枇杷、苹果等,稍微咽下去一两次果核对健康无害;真正需要小心的,其实是白果、扁桃仁等本身作为“零食”直接食用的果实,一定要炒熟之后再食用,并且不要吃太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