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不让任何一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也不让任何一户家庭因学返贫,我们携手并进,开拓创新,克难攻坚,通过细化服务,狠抓管理,为江川贫寒学子交出三份满意答卷,确实开展好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为越来越多的贫困大学生们解决了后顾之忧,让他们能安心学业,圆梦大学。 入学卷——做到应贷尽贷,圆贫寒学子大学梦 依照《国家助学贷款操作规程》相关规定,我区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始终遵循“以人为本,学业为重,方便群众,强化管理”的理念,坚持“应贷尽贷”原则,细化措施,优化流程,并大胆尝试,不断创新。2018年我区开始实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电子合同,凡条件符合的学子实现“一对一”优质服务(即一个志愿者或一个老师指导服务一个学生注册、申请直到办结)。使用高拍仪读取身份证信息,提高了查询速度和准确率;扫描身份证等材料进入系统里,也提高了信息真实性和准确性;在电脑上签订合同、打印合同一站式办理完毕;电子合同的打印份数也减少了,只用打印给学生、家长的,减少了我们留档和上交纸质合同环节。办理秩序有条不紊,极大地提高了我们的办理速度。2018年我们全部采用电子合同方式办理合同2052份,办理贷款1589.09万元,实现“零”投诉。多年来,我区的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规模始终保持全市前列,而且学生信息准确率高。 还款卷——本息回收保持较好成绩,违约率为“0” 截止2018年底,我区已累计回收本息2201.76万元,历年应收本息都按时全部收回,至今无一名贷款学生违约,本息回收率为100%。2018年5月,江川区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就深入高中学校开展感恩教育、励志教育和诚信教育,办理贷款时向申贷学生发放《江川区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告知书》。给大学毕业贷款学生发放《给毕业学生的一封信》。通过QQ群、微信公众号、短信群发(旺铺助手)、邮件群发与贷款学生建立紧密联系。区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每天都有2部手机和2部座机提供开通热线,提供快捷高效服务。每年自7月开始,通过多种方式与大学毕业的贷款学生及其家长进行联系,告知贷款偿还和利息收取的程序和日期。一是给每位大学毕业贷款学生、家长发放《给毕业学生的一封信》,详细介绍生源地贷款提前还款和年终扣划本息的流程及截止日期。二是逐一电话通知,多次提醒。三是通过“旺铺助手”群发短信,“365邮件群发”邮件详细告知。四是安排乡镇学校帮助通知贷款学生或家长。五是下村、入户,耐心做好政策宣传,确保告知率100%。 服务卷——狠抓管理,服务能力再上新台阶 一、用真挚的爱心对待学生。我们继续向社会公开践行“一个承诺”和“四个一贴心服务”,“一个承诺”就是承诺不让一名学生因贫失学,“四个一贴心服务”就是给贷款学生(家长)送上一杯热茶,给贷款学生(家长)送上一个凳子,给贷款学生(家长)展示一张笑脸,给贷款学生(家长)提供一份便利。耐心解答学生、家长的每一个疑问,细心指导每位同学进行注册、申请、还款,免费为学生打印、复印材料。 二、努力提升服务能力。一是完善管理制度,保证各项资助政策得到落实。制定了江川区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宣传资料、须知、给毕业学生的一封信等制度。二是广泛宣传,提高社会知晓率。三是严格工作程序,对每一笔贷款都进行了严格而认真的审查,确保贫困证明、学生个人信息资料真实可靠,力争把每一分免补资金用于资助贫困学子,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公正。 三、推行“一对一”服务模式。2018年共招聘8名志愿者,参与贷款高峰期工作,首推“一对一”服务模式。贷款学生、家长到资助中心申请贷款,就安排一志愿者或教师实行“一对一”服务,指导和帮助完成注册、申请、打(复)印材料、签订合同。 四、注重感恩教育和诚信教育。与高中学校、教师加强感恩教育和诚信教育。尤其在助学贷款发放和利息回收过程中,我们加大对学生、家长(共同贷款人)进行感恩教育和诚信教育的力度,因势利导,增强学生的感恩意识和诚信意识,树立诚信还款的思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