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夏粮收购进展情况 (一)全区夏粮收购数量情况。截至2020年6月30日,区内收购粮食53吨,比上年同期减少82吨。其中,收购小麦43吨,比上年同期增加18吨;收购蚕豆10吨,比上年同期减少100吨。收购菜籽404吨,比上年同期减少278吨。 (二)粮食收购价格情况。一是小麦收购价2.30元/公斤,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0.05元/公斤;二是蚕豆收购价5.80元/公斤,与去年相比增加0.30元/公斤;三是油菜籽收购价5.60元/公斤,与去年相比增加0.40元/公斤。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收购量大幅下降。夏粮收购数量减少的主要原因:受气候影响和种植结构调整,大量经济作物种植持续挤压粮食种植面积,生态农业建设、“三湖”区退田还湖等项目实施,实施耕地休耕轮作,土地流转“非粮化”等对粮食收购的影响,粮食种植面积减少,产量减少。据农业部门提供的数据,2020年江川区小春农作物种植面积为17.4115万亩,其中,粮食作物面积2.7837万亩(小麦0.4688万亩、蚕豆0.9037万亩、杂粮0.7022万亩、马铃薯0.646万亩、冬玉米0.063万亩);非粮作物面积14.6278万亩(油料2.7421万亩、蔬菜10.8418万亩、花卉0.9031万亩、草莓0.1408万亩),比2019年的22.1000万亩减少4.6885万亩,减幅为21%。粮食种植面积减少,产量也相应下降,收购量大幅下降。 意见建议:抓好粮食生产,切实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切实保障粮食的有效供给。严格耕地保护制度,进一步落实好耕地保护责任制,提高耕地质量。改善和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农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力度,加快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步伐,不断提升粮食单产水平,确保粮食生产的健康稳定发展。 (二)粮食仓储设施陈旧。由于粮点分散、粮库虽然数量多, 但大部分为上世纪建造,年代较为久远,设施也较为陈旧,储粮条件仍不足。如我区国有粮食企业粮油仓储、购销经营网点共有11个,即大街片区的大仓、油池、小大庄、大营点,江城片区的老粮点、东门粮油综合楼、教场粮点,龙街的老粮点、九溪粮点以及路居的中坝粮点、螺师铺粮点。企业现有粮食仓容2437.6万公斤,罐容171.4万公斤。其中,土木、砖木仓214.9万公斤,占总仓容的9%。这部分仓库因建成使用年代过长(建于50—70年代),虽经过多次维修,现已不宜长期存粮,大多只能堆放杂物或闲置。另外,大街小大庄粮点的275.6万公斤楼房仓,由于仓库(75.6万公斤)与房改住宅相连,仓库上层居住人员,仓库粮食薰蒸杀虫时存在安全隐患,不宜继续使用。龙街老粮点的165.8万公斤仓容(砖混仓109.6万公斤、土木仓56.2万公斤)、罐容31.5万公斤四周被民房包围,交通不便,车辆出入困难,不能正常使用。随着城镇化发展,江城老粮点已被江城镇人民政府征收纳入棚户区改造,减少仓容227.5万公斤,大街油池粮点也被纳入棚户区改造,减少罐容61.7万公斤,剔除上述仓库及经营网点,企业实际有效仓容只有1553.8万公斤,占总仓容量的63%,有效罐容78.2万公斤,占总罐容的45%,企业粮油储存能力不足。 意见建议:进一步国有粮食企业改革,盘活国有粮食企业低效、闲置资产,在江城教场粮点规划建设标准化粮库、大米应急加工车间及应急救灾物资仓库,将江城教场粮点打造成为粮油物资储备、粮油加工为一体的粮油储备加工中心,增强江川区粮油物资应急储备抗风险能力。一是处置龙街老粮点、路居粮点、螺蛳铺粮点、大营粮点和九溪粮点,资产处置变现资金用于项目扩建资金;二是区政府在江城教场粮点南面划拨23亩左右土地作为项目标扩建用地;三是区政府和主管部门积极向上争取上级资金支持,扩建项目资金缺口部分由区财政筹措解决。 (三)收购渠道狭窄。由于粮源不足,商品粮食少,全区仅两户企业从事粮食收购,保全区粮食安全主要通过外购来弥补粮食供给缺口。以江川区粮食供需平衡调查数据显示,2018年区外调入粮食8248万公斤,其中调入成品粮大米1890万公斤;2019年区外调入粮食9375万公斤,增加1127万公斤,增13.6%,其中调入成品粮大米1942万公斤,增加52万公斤,增3%。 意见建议:积极鼓励和支持国有粮食企业及区内粮食经营大户同省内外的粮食产区建立长期稳定的粮食购销合作关系,签订产销合作协议,为全区粮食安全提供支持。 (四)粮食自给率低。粮食种植机械化程度低,农民种粮经济效益低,种粮积极性不高,粮食种植逐年减少,粮食对外依存度越来越大。据2019年粮食供需平衡调查,全年粮食需求量为11836.8万公斤,而当年粮食产量只有4522.4万公斤,缺口7314.4万公斤,缺口率达61.8%,粮食自给率仅为38.2%,粮食需求对外依存度高。以当年粮食产量计算,全区年人均占有粮食158公斤,与2018年全国人均472公斤占有量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确保全区粮食安全难度大。 意见建议:加大对农民实行专项粮食补贴政策,积极引导优粮优产,完善优良优购政策,促进农民增收,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 (五)产业发展滞后。主要存在的问题是由于区内粮食产量少,优质品种粮食储备不足,粮食加工企业少且加工能力弱、销售渠道单一、缺少较具竞争力的粮食品牌等的问题。就江川区而言,基本无粮食加工企业,为确保全区粮食安全,将国有粮食收储公司明确为粮食应急加工企业,粮食行政主管部门和企业签订了《粮食应急加工委托合同书》和《粮油市场保供稳价责任书》,但目前,由于部队电力线路改建、周围民房不符合10KV电力线路架设规范要求,仅有的一套日加工能力50吨的大米加工线处于停产状态。 意见建议:为确保全区粮食应急供应安全,建议在教场粮点规划建设大米加工生产线,并做好教场粮点扩建土地调规、项目可研、资金筹备等前期工作,将仓储与加工有机结合,切实提升粮食保供能力。 (六)应急加工能力弱。应急管理体制和机制不够健全,应急预案的完备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有待进一步完善,部门之间、上下之间的信息共享、应急联动、协调处置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意见建议:修订完善《玉溪市江川区区级储备粮管理办法》和《玉溪市江川区粮食应急预案》,使应急预案的完备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得到进一步完善,使部门之间、上下之间的信息共享、应急联动、协调处置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 (七)轮换消储压力大。当前国内外粮食价格倒挂,形成 了“谷强米弱”、“新强陈弱”格局,地方储备粮轮换价差不断增大,导致轮换亏损严重,地方财政压力不断增大。就江川区而言,一是由于当地不产粮,储备粮轮换基本靠外调,增加了轮换成本;二是储备粮存储时间为稻谷、小麦3年、玉米2年,导致轮换时集中出入库,形成了“谷强米弱”“新强陈弱”格局,粮食价格倒挂,粮食储备成本不断加大,相应区级财政压力不断增加,2019年我区储备粮轮换价差支出193万元,较上年增97万元。 意见建议:圆满完成市级下达我区粮食储备原粮规模550万公斤储备任务。按照《玉溪市江川区区级储备粮管理办法》规定,认真抓好区级储备粮油管理,定期不定期组织粮油储存安全检查,对储粮安全隐患及时督促企业进行整改落实到位;加强库存粮食品质监控,对库存粮食定期进行抽样送检,确保储备粮品质良好,切实发挥储备粮稳定粮食市场作用。同时,继续做好粮食市场分析研判工作,充分把握好粮食轮入轮出的时机,最大限度的减少价差损失,减轻财政压力。 (八)种植粮食作物效益低,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随着 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和种植经济效益的影响,农民种粮积极性不高。据市场调研,食价格增幅不大,2019年收购均价小麦为2.25/公斤、蚕豆为5.6元/公斤、油菜籽为5.4元/公斤;2020年收购均价小麦为2.30元/公斤、蚕豆为5.8元/公斤、油菜籽为5.6元/公斤,因此,区内越来越多的农民选择种植经济效益较高的蔬菜、烤烟等作物,粮食种植意愿不强。 意见建议:切实保护基本农田和耕地面积不被“非粮化”,并 采取划片轮作,确保粮食种植面积及粮食产量逐年有所增长。 玉溪市江川区发展和改革局 2020年8月18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