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川供销蓄航新里程 联农带农持续向好 ——江川区供销社经验材料 近年来,江川区供销社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供销合作社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服务“三农”为根本宗旨,聚焦主责主业,持续深化综合改革,积极探索“三位一体”改革工作,理顺体制、创新机制,增强活力,融入江川区委、政府的乡村振兴的重点中心工作,充分发挥供销的商贸流通、经济合作、产业帮扶、综合服务等优势,联农带农助力乡村振兴工作。 一、主要工作成效 (一)密切与村集体经济形成利益联结,探索乡村经济发展“新活力” 江川区供销社认真贯彻供销服务“三农”宗旨,积极作为,探索创新激发乡村振兴“新活力”。一是创新联农带农模式新途径。以“党组织+经济联合社+村民”的方式,投资40.2万元与安化彝族乡安化社区集体经济组织通过股份合作方式,创办玉溪市江川区安山源商贸有限公司,区供销社持股20%,主营生产有机质。通过股份合作方式,供销社与当地群众利益紧密联接起来,从根本上实现带动群众增收,基质年产量可达5000立方,实现产值300万元,实现带动当地群众增收120万元。二是发挥农资主渠道作用,推进农资助农供应服务网络建设。区社农资公司与5个村办公司(九溪镇矣文村、江城镇龙街村、前卫镇小街村、庄子村、渔村村办公司)联结合作经营,开展农资直销,正在对接3个村。区社农资公司依托农资业务长期经营和市场保有率高等主渠道优势,通过采取“农资企业+庄稼医院+村办公司+农资消费合作社+农民合作社+种植大户”的模式,由农资公司直接配货到销售网点,节约运杂成本,同时定期组织培训、把脉问诊的技术指导服务。村办公司负责开拓区域内的零售方式的销售业务和配送。真正做到让利于民,密切农资与农业、农民关系,把农民所需的农资商品送到群众家门口、田间地头,极大地方便群众生产生活,为农服务“零距离”。农资直营店的开办,切实帮助村办公司脱离了空壳公司,助力村办公司实体化运转。三是开拓合作经营业务,助力乡村振兴。区供销社通过积极争取区委政府支持,2023年8月12日至21日与江川区教体局、星云街道联合举办江川区首届村“BA”文化节活动。区供销集团公司与三街社区村办公司联结运营,村“BA”文化节,发挥了供销联农带农作用,通过用好“体育热度”,借势发展“体育+产业”经济路径,发挥“赛事搭台、经济唱戏”的动能,撬动农文旅融合带动经济发展,带动了村集体经济良性发展,积极推进了乡村振兴的精神文明振兴。据统计,日均人流量达2万人,人流量总计20余万人次,抖音线上观看量达71.1万次,带动消费100多万元。 (二)密切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共融,探索助农方式“新途径” 区供销社结合全区现代农业和农业基地建设基础、供销服务职能,探索创新助农“新途径”,建设“数字供销”。一是立足实际探索创新消费业态和模式。采取线上+线下体验消费,扩大升级信息消费,培育壮大智慧零售、互联网+合作社、直播+农产品等消费新业态,建立7个乡镇农产品展示专区,社属电商公司建立淘宝店铺、抖音直播间、“云品惠”小程序,搭建832平台、中国消费扶贫网合作平台等线上智慧供应链接,目前合作企业达156个,其中:村办企业10个,2023年前三季度来实现年销售收入达907.04万元。二是建立“互联网+数字化+新零售”生活圈。围绕社区、医院、银行、车站等居民生活圈,探索商品流通体验式服务,投放点位35个覆盖江川区域,充分应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信息技术手段,加快推进农产品数字化,推动全区供销服务方式变革,实现数字服务于经济发展相融合;三是延伸农业产业发展“最末端”服务。探索发展“生鲜配送”农产品销售终端服务业务,依托66个合作社、50个家庭农场和种植大户等经营主体形成的资源调配链接,与9家企业、学校建立合作关系,逐步实现农产品起始端循环链接,助力乡村振兴产业发展。 (三)密切基层流通网络体系建设,培育促农增收“新动能” 按照培育龙头引领、主体多元、形式多样、服务专业的原则积极组建农服企业、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改造基层社,大力培育托管服务主体。一是持续深化社有企业改革。2022年整合社属7个公司组建玉溪供农供销集团有限公司,已完成集团发展战略和经营理念确立、制度体系建立、部门机构设置、人力资源重新配置,赋予7个子公司新的经营定位,增强集团的投融资能力,拓展增加新业务版块基质生产加工、新兴文娱活动、金融咨询服务、传统手工食品开发4类,逐步实现规模化产业经营快速形成区域性龙头辐射和带动效应。二是夯实建基层组织建设。全区7个乡镇(街道)已恢复重建6个基层社,目前启动雄关乡基层社恢复重建工作,2023年实现全区基层供销社全覆盖,建成5个村级供销社,建成村级综合服务社34个,为农产品流通网络传输奠定基础;三是推进“村社共建”。领办创办合作社52个,其中:国家级示范社1个、省级示范社6个,获得绿色食品认证1个,入社成员554户;深入实施“绿色农资”行动,建立29个农资连锁店,农资年销售总额4380万元,联动带农实力整体提升;四是全力推进乡村农贸市场融合建设,打牢流通主阵地。区供销社社属公司投资300余万元,建设江城镇龙街村委会、雄关乡雄关社区、安化乡安化社区农贸市场项目,通过对江城镇龙街村、雄关乡雄关社区、安化乡安化社区3个乡镇农贸市场进行建设,实现了资产收益投资与农产品流通职能发挥的双赢,每年可增加收益50余万元,帮助3个乡镇所在村(社区)实现集体经济增收13万元。农贸市场建设完善了农村流通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对实现畅通农产品疏通、刺激农村消费、改善消费环境、增加农民收入、统筹城乡发展、助力乡村振兴,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具有重要的意义,更好地为乡村振兴服务。 二、主要做法 江川区供销社把联农带农、为农服务办实事办好事、建设完善农村现代流通服务网络当作服务“三农”的具体工作来抓,多措并举实现联农助农带农。 (一)始终坚持为“三农”服务宗旨 新时代供销合作社要想站稳市场脚跟,谋求更大发展,必须始终坚持为“三农”服务宗旨,江川区供销社牢牢把握“姓农、为农、务农”基本原则,通过与村集体经济融合,重点培育好县域内流通服务网络集采集配中心、建立乡镇(街道)商业流通综合服务中心和村级服务网点,打造县域流通服务网络和平台,努力成为党和政府服务“三农”的综合平台和载体,在服务中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增强自身实力。 (二)推动供销业务转型升级,更加紧密的服务乡村发展 供销的发展要紧贴群众,紧跟时代发展,实现人民群众在哪里,消费方式在哪里,供销经济就服务到哪里!江川区供销社以“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改革为契机,积极打造社属集团公司,建立健全现代企业管理机制,壮大社有企业发展,做实服务三农的经济基础;为很好发挥供销社流通的服务职能作用,江川区供销社持续将电商业务进行到底,融入新兴的线上消费方式,将传统销售模式主动的切换到线上的各类型消费方式,以适应人民群众的消费需求;努力探索资产的开发管理业务,将地方发展实情与供销实际有效结合,撬动社会资本投入和加入,放大供销资源效应,有效的盘活和投资开发自有资产和村集体资产,实现供销资产与村集体资产共同开发、共同受益、实现效益最大化;推动农资业务的转型升级,将农资业务与乡村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荣辱与共,实现农资服务乡村,乡村的发展推动农资壮大;努力探索农产品的销售服务途径,结合江川实际,积极发挥供销力量,延链补链,谋化打造农副产品的精深加工服务,创建江川土特产品牌,适应市场需求,助推乡村农副产品的销售。 (三)发挥供销社“合作”与“经济”属性,带着村集体经济经商创收 供销社从事商贸流通行业70多年,有其自身的职责所在,也有其经营的精髓传承。江川区供销社积极践行“合作”精神和“经济”属性,以开放的态度、合作共赢的思路,勇于与乡村集体经济进行合作经营实践,充分发挥供销开办公司和经商的优势,努力带动集体经济进行市场化的运作和市场经营,培养乡村集体经济经营人才,传授企业管理和经营之道,建立企业管理体制,规范村组行政与村集体经济关系。通过与多个村集体经济的经营业务的联结,供销社社有企业业务逐渐壮大,供销社服务网区域范围不断扩大、服务形式不断实体化、与乡村联结更加紧密;联结合作使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参与市场经济竞争意识和能力不断增强。 (四)发挥供销社行政与市场经营的双重优势,撬动各方资源的支持 供销社,一方面是政府组成部门的其他部门,另一方面又管理着社属的企业,因此,我们要发挥供销社双重部门的优势,认真研读各项政策文件,特别是乡村振兴类的政策文件,从中找寻可供销公司运作的工作事项,积极协调政府各部门,共同协作推进工作,为政府提供供销的解决方案,从而既为政府及相关部门解决工作,又为供销发展提供了政府有效资源的支持,还为乡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新途径。 三、在改革中谋化供销下步工作 下一步,江川区供销合作社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区委委关于全面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的决策部署和要求,落实有效措施,全面深化供销社各项改革,努力开创江川供销联农带农助农工作新局面。 (一)深化社有企业改革,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坚持和加强党对社有企业的全面领导,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强化权利责任对等,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董事会的决策作用、监事会的监督作用、经理层的经营管理作用,形成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法人治理结构。持续深化劳动、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建立现代企业的绩效考核机制和薪酬管理制度,将员工收入与工作业绩、企业效益和发展目标挂钩,形成管理人员能上能下、职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的机制。 (二)全面服务乡村经济,健全农村流通网络建设。将供销社的工作置于乡村振兴大局中,供销社社有企业业务要充分服务好乡村各领域,重点打造好江川县域农村流通网络建设,抓好四网合一建设,主要包括农资网络建设、日用品网络建设、农副产品上行网络建设和供销基层网络建设。2024年积极争取并推进乡村流通服务网络项目建设和完善,培育1-2个农贸市场项目。积极探索基层服务网络,建设集采集配中心,搭建物流配送中心。探索无人超市,对城区内各区域进行综合调研分析,试点进行无人超市建设,推进无人售货机业务,细分群众各类消费需求,确保从现有饱和市场立住脚跟。继续推进农资直销业务合作,扩大生鲜配送范围,通过与各村集体经济共建各类流通实体让供销业务逐步与乡村振兴融合,成为供销合作经济组织的新发展。 (三)拓宽建设思路,延伸农产品附加值产业链。一是积极融入农业发展重点工作,努力发挥供销优势,开展现代农业发展的延链补链工作。依托供销的“一库三中心”平台和电商平台,积极与各村办公司合作,共同进行农(特、土)产品、鲜花花卉产品和手工艺产品的深加工和开发,组建农产品开发公司,创立江川土特产品牌,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二是持续实施农产品加工提升行动,以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为核心,通过云南卓一食品有限公司为核心,构建以鲜食菌菇、干制菌菇和菌菇深加工产品为基础,以食用菌饮料、方便食品食用菌料包、食用菌保健品、营养品等为创新增长点的产品体系,提高食用菌全产业链的综合价值。扩宽农产品产业链,实现平台共建、资源共享,收益共享。 (四)创新理念,推进资产收益方式多样化。谋划好待开发的振兴路资产(原生资公司、老县社资产),计划与星云街道的资产共同开发,结合城市发展和拉动消费促进经济发展需要,拟打造江川的城市消费场景:江川特色商业中心,开发土地面积8.5亩,预计总投资2100万元,建筑面积8504平方米。 (五)拓展集团公司业务,提升运营服务能力。总结2023江川区首届“村BA”文化节活动经验,依托首届“村BA”赛事活动成功经验契机,组建农文旅文化策划公司,创新农文旅发展新路径,谋划好乡村振兴中的农文旅产业的项目策划实施,带动江川经济持续向好。 玉溪市江川区供销合作社联合社 2023年11月5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