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江川区人民政府!
今天是:
   

“簋”上的审计故事......


来源:审计署 时间:2022-09-19 10:33:15 点击率: 211打印 】【 关闭

西周时期人们把文字铸造在青铜器上的技术比商代又有了很大进步,国家的重大契约,都刻铸在簋鼎壶等宗庙彝器上,在其中我们看到了战争、交易、诉讼、祭祀……这哪里是青铜器,简直就是西周大百科全书。有了这些记录,那些湮灭于历史尘埃中的事件、人物,重现人间,并将永远流传。


大宰琱生复审岁贡,这个事件记载在一件制作精美的琱生簋上。簋是商周时期盛食物的器皿,功能相当于现在的大碗。北京有名的簋街,就是这个簋。


琱生,是一个人的名字,周宣王时但任大宰。相当于后世王朝的宰相,具有考核监督官员财经方面政绩的职能。

 

微信图片_20220919103604.png

五年琱生簋现藏于美国耶鲁大学博物馆

 

“召伯于四年年终已献其要(会计簿书),因有未谛,于翌年岁首(即五年正月己丑)复受大宰琱生之命前来合勘。”


事件发生在周宣王时代,西周自周武王灭商至幽王亡国共传了11代12王。周宣王是西周王朝的第十一位王,他的父亲是以“弭谤”著称的周厉王,他的儿子是以“烽火戏诸侯”亡国的周幽王。周宣王时期西周已经衰弱,宣王即位后任用贤臣,整顿朝政,一时出现了“宣王中兴”的局面。

 

微信图片_20220919103542.png


周宣王在位第五年的时候,当时负责诸侯采邑主贡税事项的召伯虎提供的上一年会计簿书,经琱生审计后发现,王后君氏的父亲止公没有向朝廷缴纳贡税,多有积欠,于是琱生叫召伯虎前来接受核定岁贡,也就是接受审计。


王后君氏派遣妇氏及时赶来,想为父亲不缴贡税的过错开脱,说止公不交税和召伯虎的“纵许”有关。如果止公的过错有三分,召伯虎就有二分,止公有二分,召伯虎就有一分。而召伯虎承认自己的“纵许”,但他为自己辩解说,从他的父母一代就是这样的,他不敢违背父命。召伯虎作为宣王的大臣、财税主管援引历史惯例,以不敢违背父命为由,纵许止公不交贡税,显然是不妥的。


实际上,西周审计始终把对群臣百官财经政绩的考核和实现财政财务收支的监督摆在重要地位,无论是对收支等账簿文书的勾考检查,还是官计制度中的审计监督,都是围绕这一目标进行的。


好了,这期就聊到这儿,下期更精彩哟......


文字:李丽华

录音:张   弛

剪辑:王易欧

素材来源:李金华主编《中国审计史》等,文中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 主办:玉溪市江川区人民政府     承办:玉溪市江川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联系方式:0877—8011091
    网站标识码:5304210001   网站地图
    备案号:滇ICP备05004768号-1 滇公网安备:53042102000006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877-2077670

    网站支持IPv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