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用占世界9%的耕地养活了世界近20%的人口。粮食不仅支撑起人口大国的物质基础,也关系着国运民生。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始终是建设农业强国的头等大事。2021年,安徽省审计厅组织开展全省粮食购销领域专项审计调查,通过审计促进根治问题积弊,推动完善制度机制,该项目获得2022年全国审计机关优秀审计项目一等奖。 
安徽省粮食购销领域专项审计调查省本级组集中会商研判审计重点事项。 压力 2021年9月初,刚刚结束项目的王飞和同事们,突然接到任务,组织开展全省粮食购销领域专项审计调查。 这个项目对于安徽省审计厅来说意义重大。“要举全厅之力,按照全国优秀审计项目的标准开展工作。”这是省审计厅对于项目的要求。为了更好地完成工作,安徽省审计厅第一时间成立了领导小组,厅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其他负责同志任副组长。在全厅范围内选择优秀审计人员,组成审计组。 突如其来的任务,集全厅骨干组成的审计组,只能干好不能干坏。 压力来自于未知。安徽已多年没有进行过粮食流通方面的审计。粮食购销对审计组来说是一个新的领域。审计组的首要问题就是要熟悉政策和流程。由于粮食政策不断变动调整,粮食领域的购销流程也非常复杂专业,要在短时间内掌握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 接到任务,审计组就开始工作。他们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粮食安全的重要论述,全面加强调查研究,进一步做实研究型审计。系统收集了党中央、国务院和安徽省委、省政府关于粮食购销领域的重大政策措施,以及粮食主管部门各类制度文件,形成文件汇编。举办政策培训会,邀请行业和相关领域专家进行政策解读。多次赴安徽省发改委、财政厅、国资委、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粮食集团等部门、单位开展调研,深入了解行业发展现状。 9月中旬,审计组赴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进行审前调查。根据调查掌握的情况,选择6个市作为审计重点。采用混合编组、异地交叉、扁平化管理的方式组织实施,统一发审计通知书,统一出具审计报告,统一调度指挥。 9月下旬开始试审。试审的选点审计组也颇经过了一番斟酌。省本级组的审计范围内有四个粮库,大小和规范程度都不相同。有的粮库相对体量较小,管理相对不规范,选择这个作为试点较为稳妥,也更容易发现问题。但审计组并没有按照常规思路考虑问题,而是选择了体量最大、管理最规范的粮库。“越有挑战才越能出成果,在最规范的点发现问题,才更有试点意义。” 选择难度,需要勇气,但压力也随之而来。如果发现不了问题怎么办?没有成果如何向厅里交待?之后全省的工作怎么开展? 面对未知的压力,审计组没有退缩,立刻兵分两路,就粮食流通和资产管理两个方面开始了工作。以账目、资金作为主线,熟悉流程、排查疑点。 审计需要仔细核实、谨慎求证,但试审又需要快速取得成果,获得可推广的审计经验。加班加点也就成为那段时间的常态。周末和晚上的加班不在话下,就连国庆节审计组也仅仅休息了两天。 经过近3周的现场审计,试审结束,取得了不错的成果。审计组的压力有了暂时的缓解,“这次试审使我们对于粮食流转和财务收支、资产管理做到了心中有数,同时还增强了信心。” 但审计工作才刚刚开始。 事上练 从接到任务到150多人的审计组进点,合肥市审计局总共用了不到10天的时间。 他们负责审计的阜阳市位于皖北平原,是安徽省粮食的主产区。审计内容点多面广,涉及粮库140多家。所有这一切要在一个月内完成。体量大、时间紧,合肥市审计局集合市县区审计局及内审力量,组成了150多人的审计组,赴阜阳市及所属8个市县区同步开展审计工作。 
合肥市审计局赴阜阳市粮食购销领域专项审计调查组对阜阳某粮食储备库进行监盘。 第一手资料的获取非常困难。电子资料不完善,手写单据不规范,甚至于台账资料不全的情况都有发生。但审计组并没有因为客观原因而改变工作的方向。150多人,1个月时间,60多家企业、140多家粮库……马不停蹄、加班加点。资料不全就一家一家跑,账目不规范就一遍一遍梳理。既取得了成果,也锻炼了队伍。“大项目是锻炼人的,有时候不压一下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有多大能量。”主审孟勇说。 同样在事上练的,还有六安市审计局。由于是交叉审计,合肥市审计局在阜阳加班加点的时候,六安市审计局也在合肥开展着工作。 主审吴志星是个娃娃脸的九零后,对于他来说,最大的困难在审计初期。在安徽省内,六安市的审计力量并不是最强的。而合肥作为省会,粮食购销体量较大,库点粮站也比较多。如何入手是一个大问题。审计现场时间仅有一个月,中间又横跨“十一”假期,如何用有限的人力和时间完成复杂的审计工作,对于六安市审计局来说是一个不小的考验。 刚开始的时候,情况不熟悉,工作千头万绪,如何找到突破口成为了摆在审计组面前的问题。当时需要每周向厅本级审计组报告查找到的问题线索。第一次报告时间日近,有一两个县区组仍迟迟没有找到工作方向,没有发现任何问题线索。打不开局面,摸不到头绪,大家都很着急。 审计组想了很多办法打开思路。通过安徽省审计厅下发的审计动态和案例,学习工作经验;和发现问题线索的市县区沟通,借鉴工作方法;组内集思广益,发现线索后总结经验,形成工作思路。吴志星所在的市本级组,除了白天完成手头的工作以外,晚上还要和各县区组电话沟通,寻找审计思路,研判问题线索。一次次寻找、一次次取经、一次次讨论……铸成了优秀审计项目和出色的审计队伍。“这次项目对于我们来说是一次极大的考验,也是一次极大的锻炼。经过这个项目感觉每个人都有了很大的变化,是一次难忘的经历。” 
六安市审计局赴合肥市粮食购销领域专项审计调查组对库存的储备粮进行现场扦样,根据扦样结果测算数量。 本次审计涉及安徽省审计厅、安徽省16个市及下辖县区审计机关,共779人组成94个审计组。由各级审计机关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统一组织、统一行动、统一调度,在取得丰硕审计成果的同时,也在实际项目实施过程中锤炼了安徽审计人的政治素养和业务能力。 协作 阜阳市审计局负责对宿州市粮食购销进行审计。对于主审董李娜来说,这是一次全新的项目经历。“这是一个很特殊的项目,审计目标、特点和我们常规开展的项目是不一样的。” 项目现场只有一个月,试错和摸索的时间很少,一进点就要确定审计方向和方法。要快速熟悉项目整体情况,快速找到易发生问题环节和体制机制风险点。这时全省调度会就非常重要。安徽省审计厅建立了定期、不定期协调机制,采取视频方式召开全省调度会。省审计厅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分别主持,听取各市情况汇报,统筹调度有关工作。各审计组报送工作推进情况,分享经验方法。作为市级主审,董李娜每次会后都会整理会议内容,和市县各组进行分享交流。省市县共94个审计组通过这种方式联通起来,保证做到协调一致、上下联动。 
阜阳市审计局赴宿州市粮食购销领域专项审计调查组到宿州市国有粮食企业,实地查看地方储备粮存储管理情况,对仓库储备粮数量进行现场扦样检查。 与此同时,安徽省审计厅还加强与省纪委监委沟通协作,全面深化“纪审联动”机制。省审计厅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多次带队赴省纪委监委专题汇报会商有关工作,业务处室与省纪委监委有关监督执纪室密切配合、相互协作,确保工作形成闭环、监督形成合力。在案件协同查办、督促问题整改、推动形成长效等方面,双方密切沟通协作,打好组合拳、配合战,实现了监督同向发力、成果共享共用、质效全面提升。截至2022年12月底,审计发现问题整改完成率达到99.8%。 
安徽省审计厅召开全省粮食购销领域专项审计整改工作推进会 截至2022年12月底,有关粮食主管部门、被审计单位根据审计意见建议制定、修订制度规定950多项,其中省级粮食主管部门出台制度规范60多项。 审计人用责任描绘了一幅助力守护“江淮粮仓”的壮美画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