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依据 省委、省政府作出“把云南建设成为中国最美丽省份”的决策部署,提出加快全域旅游发展,实现旅游转型升级,把云南打造成为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的要求,省第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确定“狠抓‘厕所革命’,让生活更文明更美好,确保‘五一’前全面消除A级以上旅游景区旱厕,年内实现重点旅游城市A级厕所全覆盖,全面消除所有城镇建成区旱厕,实施学校卫生厕所标准化建设,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0%”的目标任务,有效解决过去存在的找厕所难、如厕难、排队等候时间长、厕所管理服务脏乱差等影响云南旅游形象的问题,助推云南全域旅游发展和最美丽省份建设。 二、重大意义 “厕所革命”是指对发展中国家的厕所进行改造的一项举措,最早由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提出,厕所是衡量文明的重要标志,改善厕所卫生状况直接关系到人民的健康和环境状况。一是事关民生福祉。城乡公厕、旅游厕所建设和农村户厕改造与人民群众的工作、生活密不可分,直接决定着城乡居民的生活质量,既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要求,也是提升城乡服务功能、提升城市品位和农村人居环境的迫切需要,体现出党和政府对公众的细微体贴和人文关怀。厕所虽小,却连着民心,事关民生福祉,各级各部门必须全力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实抓出成效。二是事关文明程度。公共厕所建设管理水平都代表着一座城市对外宣传的“窗口”和形象,它是城市发展中不可缺少的公共产品,也是衡量一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管理工作和文明程度的重要内容,不仅是人们日常生活必备的设施,还是一个地方文明程度的标志,是生活水平、生活质量和城乡居民文明素养的标志,事关城市、乡村的文明程度。三是事关旅游发展。云南作为旅游大省,旅游厕所是游客出行必备的生活设施,是旅游公共服务水平高低的直接体现,更是反映旅游业文明进步程度的重要标志。打造云南全域旅游发展和“一部手机游云南”,下决心整治旅游不文明的各种顽疾陋习,就必须从旅游厕所建设管理这些小事抓起,这是提升旅游业品质的务实之举。四是事关人居环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厕所问题不是小事情,是城乡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不但景区、城市要抓,农村也要抓,要把这项工作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具体工作来推进,努力补齐这块影响群众生活品质的短板。他多次强调,随着农业现代化步伐加快,新农村建设也要不断推进,要来个“厕所革命”,让农村群众用上卫生的厕所。 三、主要内容 (一)全部消除城镇建成区公共旱厕。2019年消除城市(县城)建成区内市政直管旱厕60座、社会公厕对外开放旱厕310座,消除乡镇政府所在地公厕中旱厕2950座,实现城镇建成区无公共旱厕的目标,同步改造提升乡镇镇区通槽式简易水冲厕所,新建城市公厕610座(旅游厕所79座)、改建391座(旅游厕所202座);2020年新建城市公厕630座(旅游厕所79座)、改建409座(旅游厕所202座),巩固提升城镇旱厕消除成果,实现由数量向质量的提升转变;在城市新区、大型综合开发、商住小区等项目规划建设中,按500—800米范围1座标准同步规划建设二类以上公厕。 (二)全面消除A级以上景区旱厕。全面消除230个A级旅游景区内117座旱厕,实现旅游景区无旱厕的目标;2019—2020年在全省主要旅游城市(城镇)、游客聚集公共区域、主要乡村旅游点、省级特色小镇、旅游小镇、旅游景区(点)、旅游度假区、旅游综合体、旅游交通沿线、精品自驾旅游线路沿线、加油(加气、充电)站(点)、铁路客运站内新建、改建A级以上旅游厕所1100座以上,积极推进旅游景区智慧厕所建设。 (三)实现重点旅游城市A级旅游厕所全覆盖。全省61个重点旅游城市建成区内所有公厕,昆明市按照6座/平方公里、其他重点旅游市按照4座/平方公里标准要求,2019年新建A级旅游厕所142座(新建城市公厕改造提升)、改建112座(已有城市公厕改造提升),实现重点旅游城市A级旅游厕所全覆盖;2020年新建、提升改造公厕均按A级旅游厕所标准执行。 (四)推进学校卫生厕所标准化建设。2019年消除乡镇以上政府所在地1193所学校1823座旱厕,推进中小学校、幼儿园厕所标准化建设,加强通槽式水冲厕所的维护管理;2020年消除全省农村6933所学校7120座旱厕,实现全省中小学校、幼儿园无旱厕的目标。 (五)实施村委会卫生厕所和农村户厕无害化改造。按照中央农办等8部委印发的《关于推进农村“厕所革命”专项行动的指导意见》(农社发〔2018〕2号),2019—2020年,村委会所在地公厕分别改造提升4226座、3207座,实现村委会、县乡公路沿线村庄无害化卫生厕所全覆盖,完成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改造200万座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