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江川区人民政府!
今天是:
   

江川县2009年全年县城居民收支情况分析


来源:江川区人民政府网 时间:2010-02-21 03:50:41 点击率: 3打印 】【 关闭

江川县2009年全年县城居民收支情况分析

今年以来,江川县委、县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把提高和改善人民生活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保增长、扩内需、保民生”的政策措施,着力改善城镇居民家庭生活水平,政策实施以来,县城居民收支水平稳步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不断改善。根据50户县城居民住户调查资料显示, 2009年全年县城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4925.73元,同比增长11.0%,人均消费性支出为9766.95元,同比增长16.8%,实现了收支双增长。

一、 县城居民收入水平保持平稳增长

据抽样调查资料显示,2009年,江川县县城居民家庭总收入为16825.14元,同比增长11.7%,其中可支配收入人均为14925.73元,同比增长11.0%。从县城居民家庭收入构成来看,呈现如下特点:

1、工薪收入仍是县城居民家庭收入的主渠道。随着教育部门规范津补贴,实施绩效工资,发放机关事业单位奖励补助,导致工资性收入增长领先。50户调查资料中,教师人数占调查人数的6.2%,占就业者人数的10.9%2009年县城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为13863.73元,占家庭总收入的82.4%,同比增长9.5%,工资性收入继续占据城镇居民收入构成的主导地位,成为拉动收入增长的主要动力。

2、经营净收入平稳增长。抽样调查资料显示, 2009年,县城居民人均经营净收入为1050.97元,同比增长12.3%,占家庭总收入的6.25%。一方面,自主创业观念逐步深入人心,已成为新增就业人员、下岗失业人员就业的重要渠道,个体经营者人数明显增加, 2009年县城个体经营人数同比增加0.01/户;另一方面,由于各级政府为扶持个体经济发展,出台了一些优惠政策,带动了经营收入的增加。

3、财产性收入迅速上升

随着城镇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居民家庭拥有的住房、存款、有价证券等财产增加。家庭投资理财意识增强,呈现以储蓄为主,逐步向多元发展的趋势,从财产性收入结构上分析,居民的财产性收入主要来源于房屋出租收入、股息与红利收入、保险收益、其他投资收入、存款利息收入。2009年县城居民人均财产性收入为93.13元,同比增长132.2%,占家庭总收入的0.55%。其中:县城居民出租房屋收入64.04元,占人均财产性收入的68.76, 同比增长2.2倍,人均其他投资收入同比增加13.52元。

4、改善民生见成效,转移性收入增长较快

2009年县城居民人均转移性收入为1817.3元,同比增长27.4%,占家庭总收入的10.8%。其原因一是国家在教育部门、公务员工资改革的同时,提高了企业单位退休职工的养老金和退休金;二是政府继续落实“惠民”政策,高度重视民生,关注低收入家庭收入水平,民生工程取得成效;三是提取住房公积金的增加也是转移性收入增加的原因之一。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养老金和退休金1239.63元,同比增长3.4%,人均县城最低生活保障收入16.42元,同比增长50.6%。提取住房公积金同比增加234.66元,拉动转移性收入增16.4%

二、消费支出稳中有升

收入决定消费,2009年县城居民在收入稳步增长的同时,消费支出实现了同步增长, 2009年,江川县县城居民总支出人均为14209.07元,同比增长8.6%,其中消费性支出人均为9766.95元,同比增长16.8%,人均消费性支出占家庭总支出的68.74%。消费结构出现了新的变化。居住、医疗保健、交通通讯、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消费支出成为居民生活中的消费热点和亮点,有力地推动了总体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居民“八大类”消费支出呈现五增一平二减态势。

(一)食品类消费小幅增长,恩格尔系数下降

食品消费由量的满足转向质的提高。今年来,食品市场供应丰富,品种繁多,居民在吃饱的基础上,更加注重质量的提高。人们的食品消费注重合理调整膳食结构,荤素搭配,粗细结合,追求食品的营养性、科学性、均衡性和多样性。保健、环保的绿色食品倍受人们的青睐。2009年,县城居民人均食品支出3381.64元,同比增长0.9%,恩格尔系数34.6%,比去年同期下降了5.5个百分点。其中:人均粮食支出204.77元,同比下降17.9%;淀粉及薯类支出17.96元,同比下降23.1%;油类支出92.23元,同比增长15.9%;牛肉支出42.34元,同比增长7%;羊肉支出3.77元,同比增长11.8%;蛋类支出43.69元,同比增长1.8%;水产品类161.68元,同比增长8.3%;蔬菜类支出321.37元,同比增长14.4%;糖烟酒饮料类支出354.24元,同比增长1.7%;干鲜瓜果类支出275.77元,同比增长0.7%;其它奶制品支出15.42元,同比增长19.7%;居民在外饮食人均1089.09元,同比增长8.2%

(二)衣着消费同比有所下降

我县县城居民衣着消费支出人均为1159.15元,同比下降54%。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的衣着消费观念也发生了变化,人们的穿着更加注重质地、品牌,追求个性化、时装化。但在金融危机大气候的影响下,服装打折促销,品牌竞争等方式也大大降低了服装购买价格,我县居民在服装的消费上同比下降。

(三)居住消费支出增长

随着住房条件的逐步改善,人们更加注重居住环境的舒适和室内的装饰,居民在改善居住环境方面更愿意消费,支出不断增加。调查资料显示,居住支出人均为477.45元,同比增长17.2%

(四)家庭设备用品消费及服务支出下降

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支出人均为429.4元,同比下降12.5%。主要是洗衣机、冰箱()等家庭设备的购买比去年减少,使家庭设备用品消费支出下降。2009年,每百户购买洗衣机同比减少2台、冰箱减少4台,使家庭设备用品消费支出减62.63元,同比下降12.8%

(五)城镇居民更加注重保健养生

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居民的自我保健意识不断增强,过去,人们是为治病而去医院。现阶段居民医疗保健与保险观念有所转变,注重自我保健,加强预防,并积极参加社会医疗保险,有的自发购买商业医疗保险。另一方面,花钱买健康已成为现今的消费时尚,特别是食补方面,更是居民津津乐道的话题。调查资料显示今年我县县城居民医疗保健支出人均为757.3元,同比增长11.6%

(六)交通和通讯类支出快速增长

随着信息产业的发展和信息服务水平的提高,居民获得信息的渠道日益拓宽,网络日渐成为人们了解信息的重要渠道,使居民家庭包括网络在内的通讯服务消费持续走高。2009年县城居民家庭交通和通讯支出人均为2046.9元,同比增长108%,占消费支出的比重为21%。人均交通支出1450.37元,比去年同期增长 2.2倍。从所消费商品的种类来看:每百户家用汽车12辆,比去年同期增加2, 增长16.7%。人均通信支出596.54元,增长13.2%。从所消费的商品来看:人均通信工具支出137.15元,比去年增长68.7%。每百户拥有移动电话222部,增加16,增长7.8%;人均电信费支出332.54元,增长21.2%

(七)教育文化娱乐服务的支出快速增长。

城镇居民物质生活不断提高的同时,精神文化生活也相应提高。教育支出成为县城居民消费的亮点,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深入人心,每一个家庭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家庭收入的大部分都用在子女教育上,为了让孩子学到更多的知识,每个周六、周日都把孩子送进英语、书法、音乐、舞蹈等各种各样辅导班。私家车的增加,学驾驶技术的人员也越来越多,职业技术教育方面的支出也逐步增加。因此增加了教育方面的支出。调查资料显示,2009年,县城居民教育文化娱乐服务人均支出1228.37元,同比增长31.2%。其中:教育支出500.26, 同比增长30.4%

(八)其他商品和服务支出与去年同期持平。

2009年,我县县城居民人均其他商品和服务支出286.74元,同比仅增加0.01元。

三、随着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完善,社保覆盖面越来越广,县城居民风险意识逐渐增强,购买各种非储蓄性保险、支付各种社会保障等非消费性支出的增加逐步攀升。2009年,县城居民家庭人均社会保障支出1470.38元,占总支出的10.3%,同比增11.6%;各种非储蓄性保险支出158.14元,同比增2.1倍。

四、存在的问题

1、城镇居民收入结构不尽合理。调查资料显示,目前城镇居民的收入主要以工资性收入为主,居民收入过于依赖就业者的工薪收入,其收入增长主要取决于国家增资政策和企业经济效益。而经营净收入所占比重相对较小,仅为6.25%。因此要改善居民收入结构,提高家庭投资理财等非工资性收入在居民收入中的比重,必须调整经济结构,拓宽居民就业渠道。

2、社会保障覆盖率低。从调查资料中显示,很多从事个体经营和个体被雇劳动者及其他就业者都没有交社会保障。如:养老金、医保。  

五、针对存在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1、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加强第三产业发展,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地发展,为居民收入增长提供强大支撑。

2、加强技能培训,创造就业岗位,拓宽就业渠道。

多方创造就业岗位,特别是加强对公益岗位的开发,以便有针对性地促进就业。在就业培训方面,要用前瞻的眼光看问题,走在行业发展的前面,为热门行业发展需要进行职业培训,以适应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需要。同时,要拓宽就业培训领域,发展新兴行业和职业,如发展文化产业,网络应用技术行业,城镇社区服务行业,家政服务行业等,这样,既可以扩大就业渠道、安置下岗失业人员,特别是那些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上岗有困难的人员的就业。减少他们对地方财政的依赖。这样能改善居民的生活,也可以拉动居民生活消费,丰富城镇居民的业余文化娱乐生活,是一举多得的好事。

3、加强政府转移调节功能。在就业、教育、住房等方面给予低收入居民以优惠,重点解决下岗职工生活问题,使低收入居民收入、生活状况得到较大程度改善,缩小居民生活福利差距,避免个人之间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

4、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努力做到应保尽保。

社会保障体系是否建立健全,涉及城镇居民的切身利益,能否让居民老有所养、伤有所医、病有所治、生活稳定,关系到能否正确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大事。因此,必须把民生放在首位,努力扩大社会保障体系的覆盖面,完善“广覆盖、多层次、保基本、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适当降低参保的个人缴费标准,逐步做到应保尽保。通过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减轻城镇居民生活压力,特别是要更加关注弱势群体的生存与发展状况,政策取向继续多向弱势群体倾斜,积极落实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多方面提高低保户的生活质量。

出处:云南省政府信息公开门户网站玉溪市江川县政府信息公开门户网站江川县统计局 发布人:11
  • 主办:玉溪市江川区人民政府     承办:玉溪市江川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联系方式:0877—8011091
    网站标识码:5304210001   网站地图
    备案号:滇ICP备05004768号-1 滇公网安备:53042102000006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877-2077670

    网站支持IPv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