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江川县
社会经济发展基本情况统计分析
“郡县治,天下安”,县区经济,既是城市经济与乡村经济的结合部,也是工业与农业的交汇点,还是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平台和切入点,在宏观经济中处于基础地位,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2009年我县深入实施中央省市扩大内需、保民生、保增长、保稳定的重大政策措施,努力克服了一是金融危机带来难保县区经济增长,二是天湖化工执行国家环保政策停产关闭使经济总量急剧下滑,三是烤烟收购上等烟比率和价格下降,收购金额减少,四是新引进开发项目投资融资难等等诸多巨大困难和矛盾。全县各级各部门积极创新发展理念,破解发展难题,在趋利避害中赢得科学发展的主动权,不断开创发展新局面,实现了农业平稳发展,第二产业中的建筑建材、农产品加工和青铜制品等优势特色产业较快增长,第三产业持续较快增长,市场购销两旺,物价小幅回落,投资规模扩大,城乡居民收入、职工工资和财政收入持续增加。
从江川县社会经济基本情况统计调查汇总情况看:
一、地理概况及人口
江川县位于滇中腹地,地处东经102°35′至102°55′和北纬24°12′至24°32′,全县面积850平方公里,现辖五镇二乡(大街镇、江城镇、前卫镇、路居镇、九溪镇、安化乡、雄关乡),共72个村委会,其中自来水受益村70个、通有线电视的村有69个,实现通电话的村72个。全县年末总人口27.3万,其中镇区总人口89800人,乡村人口248938人,年末单位从业人员11408人,比2008年增加324人,城镇登记失业人数438人,比2008年减少56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92%。
二、经济发展现状与特点
1、经济总量减少,增幅下降。2009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314985万元,比2008年减少53115万元,下降了14.4%,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完成98273万元,77984万元、138728万元,与2008年相比,减少幅度最大的是第二产业,下降了46.7%,而第一、三产业分别增长了1.5%和11%。
2、农业生产稳步发展。2009年,油料和蔬菜作物双增是我县农业经济运行中的一大特点,受2008年油料价格猛涨及政府调控因素的影响,我县油料播种面积呈大幅度增长。全县油料总播种面积和产量分别增长87.62%、89.3%;2009年蔬菜播种面积和总产略有小增,分别增长0.2%和2%。另外,2009年花卉产值达10147万元,首次突破了亿元大关,也逐步成为农民增收的新亮点。
3、工业生产回升缓慢。2009年是江川工业经济发展较为困难的一年,面对金融危机的严峻挑战和国际云天化天湖公司停产,工业产值严重下滑,工业增加值比2008年下降了54.9%。不难看出,我县第二产业尤其是工业经济发展的问题和矛盾比较突出,工业投资严重不足,支柱产业单一,项目储备不多,工业生产回升缓慢,工业投资增速相对缓慢,发展后劲不足。矿产资源优势、节能减排、“两湖”环境保护、土地使用政策与工业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依然突出,重大项目争取、招商引资和融资难度大。
4、第三产业保持增长。2009年,全县年末公路里程达841公里,其中:高等级公路为16公里,个人汽车5934辆,比2008年增加了1063辆。邮政业务总量727万元,增加122万元,增长20.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5192万元,增长了20.3%。
5、财政收支增加。从财政上来看,财政收入小于财政支出,收支矛盾突出。2009年我县财政总收入为31693万元,比2008年减少了1292万元,下降了3.9%,地方财政支出65288万元,比2008年增加11289万元,增长20.9%,其中:中央两税收入8505万元,比2008年减少了3414万元,下降28.6%;地方财政收入23188万元,比2008年增加了2122万元,增长10.1% ,尽管地方财政收入小有增长,但是由于税源单一,特别是烟叶税的缩减和磷化工税收收入的大幅下降导致了总收入的减少。
6、出口下降。由于磷化工的停产,黄磷作为我县主要出口产品,2009年出口贸易受到了严重影响,全年出口总额2482万元,比2008年减少6350万元,下降71.9%。但由于实施开放带动战略,年内招商引资项目共实施36个,实际利用国外资金30万美元,增加13万美元,增长71.4%。这对于我县第三产业的发展不能不说是个良机。
三、社会事业发展情况
1、教育。2009年,江川县通过强化机关作风建设和师德师风建设,增强师资队伍,促进了教育系统政风行风建设的进一步好转,营造了教育发展的良好局面,提高了教学质量,特别是专任中学教师和高中升学率均有了明显的提高,2009年专任中学教师数比2008年增加了36人,高中升学率也提高了3.2个百分点。
2、医疗状况。2009年,为了完善基层医疗器械和建设新农村合作医疗的需要,我县加大了对医疗卫生的财政支出,重点用于基层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和医疗服务改革工作,据调查情况显示,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中,医疗卫生支出达7194万元,比2008年增加了2488万元。从机构来看,年末江川县共有卫生机构12个,其中医院2个、卫生技术人员531人,比2008年增加了11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252人。医院和卫生院床位数631张。全县有235708人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98.73%。
3、社会保障与治安。我县2009年认真落实低保政策,积极将全县农村最困难的特困户纳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实现了最困难的人都得到生活保障,全年发放保障对象9615人,对农村五保户(包括残疾孤人、孤儿)实行以县财政统筹供养。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县区经济发展不平衡,保增长、保民生难度加大,社会治安形势复杂多变,人民内部矛盾呈现多元化,制约公安工作的不确定因素增加,刑事案件有所增加,犯罪人数有2008年的338人上升到382人。
四、资源与环境得到有效保护
2009年,江川县着力调整产业结构,扎实推进节能降耗工作,使全县能源综合利用效率有了一定的提高,与此同时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大大减少,比2008年下降了33.5%,工业废水排放量达标率和烟尘排放达标率均达100%,工业用电量也由2008年的60051万千瓦时减少到2009的18911万千瓦时。
五、发展中表现出的主要困难和矛盾
1、经济总量减少,产业结构性矛盾大。今年天湖公司执行国家环保政策停产关闭,工业总产值不在12亿元;受国际市场价格大幅度下降的深度影响,国际化工、江达化工处于半停产或停产状态,江磷集团虽能勉强开工,但运转成本较大,三家保存下来的磷化工企业总产值预计全年减少8亿多元,磷化工这一主体优势产业将减少20多亿元的总产值,给保增长带来了巨大的困难。
2、产品销售价格下降,原材料价格上涨,黄磷等主要产品产量减少,生产成本增大是经济下降的重要因素。(1)农产品。仔猪价格目前由2008年的400-500元/头回落到100-200元/头;油料价格由2008年的5.73元/公斤回落到2009年的3.85元/公斤。收购烟叶1450.27万公斤,比2008年的1538.7万公斤减少88.43万公斤,下降5.7%;上等烟比率56.63%,比2008年的76.73%下降20.1个百分点;收购单价为15.78元/公斤, 比2008年的16.69元/公斤减少0.91元;收购金额为22882.44万元, 比2008年的25687.2万元减少2804.76万元,下降10.9%。(2)工业品。黄磷产量12611吨,减少30569吨,下降70.8%,价格由2008年2万元/吨回落到2009年的1.15万元/吨。成品燃油价几次上调,运输和生产成本增加。
3、工业投资不足,发展后劲减弱。矿产资源优势、节能减排、“两湖”环境保护、土地使用政策与工业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较为突出,重大项目争取、招商引资和融资难度大。
4、财政收支矛盾突出,保工资、保正常运转难度大。税源结构单一,增收入困难,财政投资于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环境治理等方面无力。教师队伍规范调整津补贴,人均增资1286元,县级财政配套资金要4000万元资金才能保证,刚性支出增长较快,地方财政收支平衡压力一再加剧。
六、发展建议
2009年,江川县虽然面临由国际金融危机后遗症、发展后劲不足等各种困难,但县区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从战略到技术,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到创新技术保护环境,从短期投资到长期投入,从利用外界环境发展县区到强大自身走出县区,等等,都需要各个方面的努力、不断总结经验,使我县经济朝着更健康、更持续、更科学的方向发展。
1、调结构,增强经济发展活力。坚持“生态立县,农业稳县、工业强县,旅游活县,文化兴县”发展战略不动摇,“发展壮大优势产业、巩固提升特色产业、加快生态县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发展思路不放松。正确处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环保优先,引进环保大项目。一产业调优,推进种、养、水产等优势产业规模化、市场化经营,提高现代化农业发展步伐;二产业调强,加快纸制品、农产品加工、建筑建材优势产业和青铜制品等特色产业发展;三产业调快,加快旅游业、文化产业、餐饮住宿业发展,培育物流等新兴产业,努力提高三产业比重。优化经济结构,提高发展质量,增强我县经济发展活力。
2、加快经济发展,增强我县经济发展实力。建立和完善融资的体制和机制,进一步拓展投资融资渠道,加快经济发展。加快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引导项目和企业进入园区发展,引导和扶持磷化工、纸制品、建材、农产品加工、青铜制品、烟花火炮等特色优势产业技术革新和升级改造,提高产品竞争力,降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实现资源的有效节约和综合利用。
3、扩消费,增强经济增长的拉动力。建设专业市场,促进产品流通。加快职教小区、廉租房建设进展,拉动房地产消费。拓展物流、电子信息、通信产品、教育培训、家政服务、文化娱乐、体育健身、休闲旅游等消费,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