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川县2010年农民收入情况分析
2010年,面对严峻旱情,县委、县政府把抗旱救灾作为当前压倒一切的中心任务来抓,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广泛动员全县干部群众紧急行动起来,采取有力措施,全力以赴抗大旱、保民生、保稳定、促春耕、夺丰收,努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农民收入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据70户农村住户抽样调查资料显示:2010年江川县农民人均总收入为9145.81元,比上年增加1130.97元,增长14.11%;人均纯收入为5636.91元,比上年增加617.40元,增长12.3%,可支配收入为5212.24元,比上年增加479.28元,增长10.13%。
一、主要特点
(一)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2.30%
1、工资性收入增长稳定,对农民收入增长的贡献加大
2010年,江川县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1203.98元,同比增加177.59元,增长17.30%,占人均纯收入的21.36%。其中,在本地打工人均收入755.39元,同比增加181.39元;外出打工人均收入256.56元,同比增加14.97元。以上数据表明通过招商引资、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江川县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企业效益发展良好,农民从中得到的收入不断增加。
2、家庭经营性收入增长趋缓,仍然是农民收入的主要组成部分
2010年江川县农民人均家庭经营收入3982.95元,比上年增加326.82元,增长8.94%,占人均纯收入的70.66%。其中第一产业收入3582.72元,同比增长8.65%。同时随着农村发展环境的优化,农村二三产业平稳发展,农民从事二、三产业生产经营得到的非农产业收入人均400.23元,比上年增加41.68元,增长11.62%。
3、财产性收入比重略有上升
财产性收入主要是由利息、股息、租金、投资收益、土地征用补偿等收入组成,它占纯收入比重较小。今年农民人均财产性纯收入132.35元,比上年增加54.01元,增长68.95%,主要是路居调查点的土地征用补偿和其他所增加的收入。
4、转移性收入比重较小,但增长速度较快
转移性收入主要是由农民家庭非常住人口寄回和带回、亲友赠送、离退休养老金、赡养费、报销医疗费、粮食补贴等收入组成,今年农民人均转移性收入317.63元,同比增长22.80%,其中退耕还林补贴人均24.04元,离退休金、养老金人均79.56元,报销医疗费收入人均77.39元,其他人均72.15元,国家的支农惠农政策带动了转移性收入的增长。
(二)农村居民消费更加趋于合理
农村居民消费支出结构直接反映着农民的实际生活状况,是农民生活水平最根本的体现。随着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居民的消费观念也相应发生了一定的转变。
1、消费结构日趋优化。2010年农民生活消费支出人均4637.89元,比去年同期增加238.20元,增长5.41%。主要是食品、衣着和家庭设备、用品消费等支出增加。
2、生活条件不断改善。随着农村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农村居民生活条件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村村通公路、电话、广播电视等。农民家里的设备也是不断更新,手机、冰箱等一些高消费物品进入寻常百姓家。据调查资料统计,2010年底,农村居民平均每百户拥有洗衣机81台、电冰箱27台、摩托车49辆、移动电话211部、彩色电视机99台。
二、拉动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因素
1、蔬菜产量和价格上涨是农民增收的最有利因素
蔬菜种植是江川县农村居民家庭种植业经营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蔬菜的市场收购价格直接左右着农民的增收。2010年蔬菜总产20912.87万公斤,比上年增加200.84万公斤,增长1%。据农产品生产价格调查,第四季度莴笋、芋头、青椒、菠菜等蔬菜价格指数同比分别上涨了92,65.56,66.67,56.82个百分点。调查资料显示,人均总收入中蔬菜收入为3243.86元,比去年同期增加769.43元,增长31.10%。这些蔬菜价格的坚挺,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弥补了其它农产品价格下跌对农民增收的不利影响,从而拉动了农民整个第一产业收入的增长。
2、支农政策全面实施
各种惠农、支农政策措施得到进一步强化。免征农业税及附加,农机补贴、退耕还林还草补贴、烤烟补贴、农村老人高龄(长寿)补贴、家电下乡补贴等一系列连续、稳定、有效的政策措施进一步激发了农民农业生产积极性,对农民增收起到直接或间接的促进作用,农民从中获得了更多实惠。
3、个私经济发展拉动农民增收
随着新农村建设,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全民创业的氛围日趋浓厚。全县私营、个体经济的发展,也体现在农村居民家庭经营的二、三产业兴旺发达,非农产业纯入人均比去年同期增加了41.68元,增幅达到11.62%。农村居民家庭经营二、三产业的发展,使农民收入增长又跨上新的台阶。
4、农民在本地企业的劳动收入较快增长。
本地企业的快速发展及效益的好转提高了农民就业的机会和收入;同时我县农村开展新农村建设,小城镇建设,民营经济发展活跃,以及农村居民因生产或改善生活条件的雇工现象增多,为农村劳动力创造了大量的务工机会,工价也随着上涨。2010年我县农民在本乡地域内劳动得到收入人均755.39元,增加181.49元,增长31.62%,占工资性收入的62.74%。
三、存在问题
从收入比重看,工资收入占纯收入比重是21.36%。家庭经营收入占70.66%。由此看出,家庭经营收入和工资性收入是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这也反映出我县农民收入的单一性、传统性。
1、粮食和油料减产。2010年我县出现的严重干旱,对小春作物产量形成不利,小春作物不同程度受灾。2010年粮食总产3599.01万公斤,比上年减少383.56万公斤,降低9.6%;油料总产435.69万公斤,比上年减少477.28万公斤,降低52.3%。
2、烤烟增收困难。2010年全县烤烟收购均价为15.02元/公斤,比去年的收购均价15.78元/公斤下降0.76元,全县虽然收购数量完成,受均价下降影响,造成增收难。据调查资料显示,人均总收入中烟草收入为1632.76元,比去年同期减少9.83元,降低0.6%。
3、仔猪价格下降。仔猪价格波动较大,据2010集贸市场价格调查显示:全年仔猪均价同比下降了3.2元/公斤,降低21.33个百分点,造成增产难增收。
4、农村经济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农业结构调整的整体质量不高,与市场的关联度较低。品质结构上,优质农产品相对不足;区域布局上,特色农业规模小,不少地方缺乏主导产品和支柱产业,农业投入不足和报酬率低。
四、增收建议
1、坚决落实好中央各种农业补贴新政策,扩大补贴覆盖面,提高补贴水平。凡是中央规定的,政策允许的,政府出台的,让农民应该得到的利益,都必须按时足额补给,尽可能减少中间手续环节,确保农民生产、生活稳定,收入增加。这样既稳定了农业生产,又可以直接拉动农民第一产业收入的增加。
2、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消除农民的后顾之忧。要加快推进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逐步建立以“低收入农民最低生活保障”、“失地农民生活保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孤寡老人集中供养”等保障体系,消除农民的后顾之忧。
3、调整农村产业和产品结构,推进产业升级,增加农民收入。一是抓好农业产业化工作。壮大龙头企业,延伸产业链条,健全市场网络体系,尽快把江川县资源优势、规模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二是抓好畜牧业生产。把畜牧业作为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的支柱产业,重点抓好无公害和绿色畜产品生产。三是大力推广普及农业科技知识。对农民要进行各种农业科技文化知识的培训,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引进良种、良畜(禽),加强技术指导,普及实用新技术,努力减本增收,增强竞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