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江川县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增长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面对三年连续干旱的严峻形势,我县继续抓住农业发展有利时机,坚持“生态立县、农业稳县”发展战略,努力克服自然灾害影响,总体保持了稳定发展的良好态势,使全县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增长。
一、 农业农村经济平稳增长
全年实现农业总产值168946万元,增长15.07%,其中,种植业产值达100393万元,增长14.31%,林业产值达3225万元,增长9.73%,牧业产值达54486万元,增长19.56%,渔业产值达6222万元,增长3.91%,农业服务业产值达4620万元,增长2.6%。农业增加值105809万元,按可比价增长7.8%,整个农业农村经济保持平稳增长态势。
(一)种植业生产整体水平较好
按照“调控总量、优化结构、区域布局、规模经营、提高效益”的工作思路,进一步优化种植业结构,我县2011年种植业生产平稳增长,产值100393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59.42%,全县总播种面积为342609亩,比上年同期增加4179亩,增长1.23%。其中:小春总播种面积为143637亩, 比上年同期增加2077亩,增长1.47%,大春总播种面积198972亩,比上年同期增加2102亩,增长1.07%,分别占总播种面积41.92%和58.08%。粮经作物比例21.43:78.57,与上年的22.29:77.71相比,经济作物比重呈上升趋势。
1、粮食生产稳中有增
由于雨水量的增加,气候的逐渐湿润及水利设施的到位,使我县小春农作物恢复了往年的单产平均水平,大春实现了稳步增长。2011年我县粮食总产量完成3834.45万公斤,比去年的3599.01万公斤增加235.44万公斤,增长6.54%。其中小春粮食完成926.5万公斤,比上年同期增加399.9万公斤,增长75.94%;大春粮食完成2907.95万公斤,比上年同期减少164.46万公斤,下降5.35%。全年粮食平均单产达522公斤,同比增加45公斤,增长9.48%,其中小春单产305公斤,同比增加131公斤,增长75.29%;大春单产675公斤,同比减少4公斤,下降0.54%。与正常年份相比,我县粮食单产水平与09年基本持平。
2、油料生产恢复增长
由于受上年干旱油料产量减半影响,农户亏损严重,导致2011年农户调整栽种结构,增加了蔬菜和花卉等其他经济作物的播种面积。全年油料播种面积38219亩,比去年减少1651亩,下降4.14%,总产754.46万公斤,比去年增加319万公斤,增长73.2%。2011年受油菜籽价格上升的影响,油菜籽收购均价为5元/公斤,比上年同期增加0.17元,造成今年菜籽油均价比上年同期增加1.1元,增长8.21%,全年油料产值完成3181万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304万元,增长69.47%。
3、烤烟生产效益稳定增长
烤烟生产作为我县农村经济工作的重点,坚持烤烟产业的支柱地位不动摇,以“稳定面积、优化布局、主攻质量、增加效益”为目标,积极推进基本烟田设施建设。优化品种结构,扩大连片轮作面积,重点在田间管理和烘烤等环节上取得突破,千方百计提高质量,使我县实现了烤烟生产效益的稳定增长。全县烤烟种植面积完成101108亩,同比增加2598亩,增长2.64%,单产144公斤,同比减少10公斤,总产1460.63万公斤,同比减少58.19万公斤,下降3.83%。收购烟叶1441.09 万公斤,上等烟比率75.79%,比上年提高16.49个百分点;收购单价为19.81元/公斤,比上年提高4.79元/公斤;收购金额为28548万元,比上年增加5936万元,增长26.25%。实现烟叶税6280.6万元,烟农加上烤烟补贴收入首次突破3亿元。完成烤烟总产值29372万元,比去年同期增加7622万元,增长35%。
4、蔬菜生产持续增长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充分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充分鼓励和支持农民发展“烟后菜”。通过积极引导和扶持,江川农民的创造力和发展力得到了极大发挥,我县己经成为有规模的绿色蔬菜生产大县。雄关乡的萝卜、路居乡的青蒜 、前卫镇的芫荽 、江城镇左卫村的番茄 、江城镇星云村及周边的洋芋 、大街镇的花菜和洋葱等等,无一不是规模以上的优质蔬菜生产基地。从面积、产量看,全年蔬菜种植面积完成122513亩,同比增加4093亩,增长3.46%。总产量23665万公斤,同比增加2752万公斤,增长13.2%。其中小春蔬菜共种植71286亩,同比增加2728亩,增长3.98%,蔬菜总产量13384.32万公斤,比去年增加1962.56万公斤,增长17.18%;大春蔬菜共种植51227亩,同比增加1365亩,增长2.74%,总产量达10280.49万公斤,同比增加789.38万公斤,增长8.32%。全年蔬菜总产值完成42537万元,同比增加2125万元,增长5.26%。
5、花卉产业逐步壮大
近年来,围绕农民增收目标,江川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其中的花卉产业成为了一大亮点。2011年种植花卉6808亩,比去年增加1211亩,增长21.64%,鲜切花产量达57229万枝,比去年增加3746万枝;其它园艺植物达45.10万盆。全年整个花卉产值实现13950万元,比上年增加863万元,增长6.59%。
2011年江川县主要农作物播种面积、单产和总产量 |
| 一、全年主要农作物 |
面积(亩) | 单产(公斤) | 总产(万公斤) |
2010 | 2011 | 增减 | 2010 | 2011 | 增减 | 2010 | 2011 | 增减 |
数量 | % | 数量 | % |
总播种面积 | 338430 | 342609 | 4179 | 1.23 | | | | | | | |
1、粮食 | 75442 | 73427 | -2015 | -2.67 | 477 | 522 | 45 | 3599.01 | 3834.45 | 235.44 | 6.54 |
(1)小麦 | 9240 | 10030 | 790 | 8.55 | 91 | 264 | 173 | 83.92 | 264.89 | 180.97 | 215.65 |
(2)稻谷 | 27284 | 25381 | -1903 | -6.97 | 715 | 716 | 1 | 1949.73 | 1818.03 | -131.7 | -6.75 |
(3)蚕豆 | 6990 | 6200 | -790 | -11.3 | 127 | 181 | 54 | 89 | 112.45 | 23.45 | 26.35 |
(4)洋芋 | 10106 | 10482 | 376 | 3.72 | 365 | 506 | 141 | 369.32 | 530.64 | 161.32 | 43.68 |
(5)包谷 | 15715 | 15843 | 128 | 0.81 | 635 | 623 | -12 | 997.26 | 986.6 | -10.66 | -1.07 |
2、油料 | 39870 | 38219 | -1651 | -4.1 | 109 | 197 | 88 | 435.69 | 754.46 | 318.77 | 73.2 |
3、烤烟 | 98510 | 101108 | 2598 | 2.6 | 154 | 144 | -10 | 1518.82 | 1460.63 | -58.19 | -3.8 |
4、蔬菜 | 118420 | 122513 | 4093 | 3.5 | | | | 20912.87 | 23664.81 | 2751.94 | 13.2 |
5、花卉 | 5597 | 6808 | 1211 | 21.6 | | | | | | | |
(二)林产品增减不一
2011年全县人工造林17400亩,比上年同期减少3300亩,其中:封山育林15000亩,核桃移植9700亩。木材采运4331立方米,比去年增加1125立方米,林产品产量均比去年增长,其中核桃产量达55800公斤,比去年增产19300公斤;板栗1237公斤,比去年减产产24200公斤;花椒14500公斤,比去年减产5200公斤; 2011年现价林业产值完成3225万元,比去年增加286万元,增长9.73%,总体呈平稳增长态势。
(三)畜牧业经济快速发展
全年全县畜牧业生产继续保持平稳增长,大牲畜出栏和产量均呈增长态势,实现畜牧业产值54486万元,比上年增加8914万元,增长19.56%,占总产值比重32.3%,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畜牧业地位日趋显现。
1、累计出栏稳步增长。截至2011年底,全县大牲畜累计出栏2678头,比上年同期增加315头,增长13.3%,其中牛出栏2082头,比上年同期增加333头,增长19%;肥猪累计出栏253157头,比上年增加24504头,增长10.7%;羊出栏9770只,比上年增加1181只,增长13.8%;家禽出栏2306758只,比上年增加115785只,增长5.3%;
2、畜产品产量持续增加。全县全年肉、奶、蛋总产量达35813吨,其中猪肉、牛肉、羊肉、家禽、禽蛋产量分别达20990.9吨、396.2吨、404.5吨、5226.2吨、8633吨,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12.1%、 14.5%、13.9%、2.3%、10.9%;奶类产量66吨,比上年同期增加了18吨,增长37.5%。
(四)渔业经济保持增长
2010年干旱以来,我县高原水产品产业以水产品精深加工为突破口,加快云南省高原水产品交易中心建设,拉动江川特色经济发展,促进传统渔业的恢复提升,重点抓好土著鱼种的恢复、开发和利用工作,逐年增加星云湖鱼苗的投放量,提高水产品的总产量。开渔节前7月,我县星云湖放流了重达3吨,数量100万尾左右,体长在4-20厘米的大头鱼鱼种,第二次将人工培育的1―3寸规格的云南倒刺�鱼种65596尾放流抚仙湖。到2011年底,我县水产品产量共3810吨,比上年同期增加57吨,增长1.52%。其中:草鱼630吨,比上年同期增加8吨,鲢鱼513吨,比上年同期增加11吨,鳙鱼1292吨,比上年同期增加194吨,鲤鱼449吨,比上年同期增加446吨。实现现价产值6222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234万元,增长3.91%。
二、制约我县农业经济发展的因素
2011年,虽然我县农业农村经济在复杂多变的宏观经济环境中经受住了考验,总体保持了稳定发展的良好态势,但也反映出我县农业农村经济的薄弱环节和不足。
1、旱灾问题仍在持续。自2009年入秋以来,干旱一直持续,虽然2010年下半年气候条件有所好转,水利等相关部门通过沿湖改造工程、增置抽水泵、架水管道引水等多种措施抗旱,但仍不能完全满足我县大小春农作物尤其是粮食的水源需要,山区半山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还很薄弱,旱情的持续依旧是我县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面临的一大考验。在2011年大春农作物中,受旱灾影响最大的烤烟,面积比上年增加2598亩,但是单产水平比上年同期减少10公斤,下降6.19%,虽然完成烤烟收购任务,但是不能满足预期经济效益,对于作为“云烟之乡”的江川县,是一严峻考验。
2、主要农产品供给予需求矛盾继续存在。2011年农业生产形势总体良好,但在自然资源与劳动等要素约束日趋增强的情况下,主要农产品供给予需求的矛盾将继续存在。农产品价格特别是粮食生产成本不断提高,从2004年到2010年,粮食三大作物(稻谷、小麦、玉米)的生产成本分别提高了10.4%、10%和10.3%,2011年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6.7%。国际市场粮价的普遍上涨、人口变动和消费结构的升级,对农产品需求明显增加,也影响了农产品的价格。另外,受生猪供应偏紧、饲料原料价格及人工成本上涨等因素影响,今年以来猪肉价格一度飙涨,到了三季度前后达到高峰,直到后期生猪供应量逐渐上升,春节前猪肉价格才有所回落,保持基本稳定。
三、发展建议
2011年,是“十二五”时期的关键之年,我县必须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中着力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促进农村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提供有力支撑。
(一)转方式、调结构、稳粮价。一是改变单一的种植结构,不完全依赖烤烟、蔬菜等经济作物,发展多极化农业产业方式,以新思路发展生态农业;二是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着力发展特色产业、优势品牌;三是稳步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保持粮价的合理水平,保持粮价的基本稳定,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保证粮食面积的稳定和粮食产量的增长。
(二)农田水利建设继续提速。2010年以来,我县水利等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抗旱措施并加强了水利设施建设,但仍需继续提速,加快水利改革,作出全面部署,旱灾的持续不是一天两天抗旱就能解决的,这是个长期的、复杂的、艰巨的过程。
(三)锁定农业科技、加大粮食生产补贴力度。一是继续坚持产业需求导向,从农民实际需要出发,着眼长远,重视农业前沿技术和基础研究。加大强化农机推广服务,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建立健全协同创新机制,大幅度提高农业科技投入强度;二是继续抓好粮食生产和菜篮子产品供应,开展粮食稳定增产行动,加大粮食生产补贴力度,加快推进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种养,确保粮食生产不滑坡、菜篮子产品供应不断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