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5月经济运行分析情况
一、经济运行情况
今年1-5月全县地方生产总值完成183195万元,同比增加20411万元,增长11.6%。人均地方生产总值完成6478元,增加708元,增长11.3%。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47637万元,增加20826万元,增长77.7%。财政总收入18373万元,增加2364万元,增长14.8%;地方财政收入14681万元,增加2378万元,增长19.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0344万元,增加5831万元,增长13.1%;居民消费价格(CPI)上涨2.3%。
经济运行的总体形势:一季度经济运行实现开局良好,地方生产总值增长11.0%,在全省129个县市区中排93位,比2012年的第105位上升了12位;全市8县1区中排第6位(倒数第三位),比2012年全年第8位上升了2位;4月份地方生产总值增长11.4%,5月增长11.6%,1-5月增长的速度逐步加快,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保持了平稳增长的良好态势。
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表现为:
1、高原特色农业稳步发展。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44113万元,同比增加2020万元,增长4.0%。全面完成了10.1万亩烤烟种植任务。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投资1.5亿元,完成新建白河水库、民生坝、团结水库、三岔河水库除险加固主体工程和453口“爱心水窖”为主的各类水利工程1019件,新增灌溉面积0.15万亩,解决饮水不安全人口1.53万人。
2、工业发展基础不断夯实。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已完成投资1.26亿元。首批入园的特固电器一期已投入试生产,联塑集团完成土地平整及围墙建设,腾达机械预计7月份可启动主体厂房建设。小白坡工业产业片区建设稳步推进,9个意向性入园项目正在积极洽谈。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53702万元, 同比增加8521万元,增长20.9%。其中工业增加值完成45917万元,增加6964万元,增长20.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30377万元,增加3736万元,增长22.3%。
3、第三产业保持增长。完成第三产业增加值8.54亿元,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03亿元,增长13.1%。市场物价保持稳定,居民消费价格环比上涨0.3%,同比上涨2.1%,1―5月累计上涨4.8%。
4、招商引资和向上争取资金工作稳步推进。全县实施市外国内资金项目17项,其中新建项目11项,结转项目6项,使用市外国内资金16亿元,同比增长12.83倍,其中,使用省外资金15.4亿元,同比增长15.2倍,完成市下达目标任务37亿元的42%。
5、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1-5月全县招商引资完成160350万元,增加148756万元,增长12.8倍。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7673万元,同比增加20826万元,增长77.7%。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30631万元,同比增加21422万元,增长232.6%;城镇投资16806万元,减少195万元,下降1.2%;农村非农户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00万元,减少401万元,下降66.7%。
今年26个重点项目中有23个项目(不包含西南航空护林总站江川直升机场建设、高等级公路两侧绿化工程和江川县公益性公寓、殡仪馆建设3个项目)计划总投资为7402963.47万元,其中:目前动工能够入库上报的项目和完成投资情况是:(1)仙湖锦秀项目。计划总投资4500000万元,2013年1-5完成17340万元,比2012年同期增加16540万元,增长2067倍;(2)古滇国城项目。计划总投资100000万元, 1-5月累计完成1453万元,增加705万元,增长94.2%。(3)星云铭城项目。计划总投资60000万元,已完成4469万元,同比增加3579万元,增长4个倍;(4)景华苑项目。计划总投资10000万元,完成2324万元;(5)金色抚仙湖九龙国际会议中心项目。计划总投资159000万元,完成2100万元,同比增加900万元,增长75.0%;(6)小马沟-冯家湾片区退房还湖旧村改造项目。计划总投资199000万元,从2012年11开工,今年1-5完成5万元投资,同比增加5万元。(7)云南省农业科技园项目。计划总投资66000万元,1-5月完成1000万元,同比减少3022万元,下降75.1%;(8)九溪两污治理项目。计划总投资4667.4万元,去年1-5月完成252万元,今年无投入;(9)江中路建设项目。计划总投资6016.9万元, 从2012年11开工,目前还没有投资上报情况;(10)抚仙湖大鲫鱼河流域环境综合治理工程。计划总投资9068.47万元, 从2012年6月开工,今年1-5月完成2912万元;(11)抚仙湖湖滨缓冲带退田退房退塘还湖一期工程。计划总投资29000万元, 从2012年8月开工,今年1-5月实际投资完成1300万元。以上11个能入库并且可以形成统计上报的重点项目计划总投资合计5142752.77万元,今年1-5月累计已完成投资32903万元,比2012年同期增加24991万元,增长3倍,为有效拉动经济增长、圆满完成2013年目标任务和建设“美丽江川”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6、财税金融运行平稳。完成财政总收入1.8亿元,增长14.8%;地方财政收入1.4亿元,增长24.2%;地方财政支出3.8亿元,增长35%。5月末,金融存款余额74.9亿元,增长12.5%;金融贷款余额47.8亿元,增长24.4%,存贷比达63.88%。
7、市场物价保持平稳。5月居民消费价格环比上涨0.3%,同比上涨2.1%,1-5月CPI累计上涨2.3%。其中:食品类价格环比上涨0.9%,同比上涨5.1%,1-5月CPI累计上涨5.2%;肉类价格环比上涨0.7%,同比下降6.2%,1-5月CPI累计下降6.4%,下降控制在市政府下达的目标7%的范围内。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环比上涨1.4%,同比上涨2.5%,1-5月累计上涨4.8%,实现了市场物价的基本稳定。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农业产业化发展不快。一是抗旱保民生任务依然艰巨。二是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的联结不够紧密,辐射带动力不强,生产组织化程度低,农产品精深加工滞后,截至目前,全县有机、绿色、无公害食品认证仅有8个,优质农业农产品品牌较少。
2、工业投资严重不足,新上项目、原有企业产能释放有限,增速不快、增量不大。全县1―5月完成工业投资4073万元,同比减13.98%,投入严重不足,已引进的项目推进缓慢,实际到位资金少,缺乏集聚效应。联塑、特固等新上项目还未释放产能,加之现有磷化工企业受枯水期限电影响,磷矿石产量同比下降60.9%,其增值税同比减收666万元,减45.3%。利税总额0.9亿元,负增长9.9%,仅完成全年目标的20.45%;利润总额0.5亿元,负增长12.28%,仅完成全年目标的25%,严重影响了工业经济增长。
3、固定资产投资结构单一,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压力大。全县固定资产投资仅完成市政府下达目标任务的11.7%,距上半年目标任务还差13.8个百分点,投资结构单一,生产性投资严重不足,加之城镇投资增速回落等原因,完成全年的目标任务压力很大。
4、消费内需不足,营业税等税额持续下降。支撑第三产业增长的批发、零售业发展不足,指标持续下降,排名靠后。增值税、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减收1841万元,减少27.5%,导致第三产业增长受到严重影响。
5、财源增收乏力,财政收支矛盾突出。全县财源增收乏力,地方财政收入仅完成目标任务的31.5%,慢时间进度10.2个百分点,加上工业税收比重低,非税收入比重大,收入质量不高,支撑县域经济发展的财力单薄,保民生、保工资、保机构最低运转、保重点支出已出现较大问题。
6、大项目引进困难,签约项目少,招商引资完成率低。受环保、土地等因素影响,大项目引进难度大,签约项目、新上项目不多,实际到位资金少,完成指标比例靠后,完成率低。
三、发展建议
1、抓产业建设,促进跨越发展。一是大力发展高原特色农业。继续巩固提升烤烟、蔬菜、水产等产业,结合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推进土地流转,积极引导群众种植竹子、核桃等经济林、经果林。继续抓好民生水利工程建设,力争早日发挥工程效益。加强烤烟中耕管理,确保烤烟提质增效。实施特色民居、美丽家园建设,抓好以玉江路60米大道北侧、星云路西北岸以及“两湖一库”13条河道两侧为重点的绿化工作。二是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加快联塑、特固电气、腾达机械项目建设进度,推进龙泉山工业园区建设。着力解决现有企业增产增效问题,抓好翠峰水泥有限公司纯低温余热发电项目、江磷集团综合利用黄磷尾气环境整治、天湖化工南采区开采等项目,积极培育新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确保到8月底能纳规。三是加快第三产业发展。抓住昆玉旅游文化产业经济带建设机遇,全力推进环抚仙湖生态旅游圈和环星云湖生态旅游圈及棋盘山、东山高端产业区建设。在达到整改要求后,确保年内完成九龙国际会议中心五星级酒店建设并开始营业。在完成行政审批手续的前提下,启动药王谷、奥宸・抚仙湖国际文化旅游小镇等项目建设。进一步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尽快启动县城商业网点规划建设,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
2、加快重大项目推进。严格执行县委、县政府《关于实行2013年重点工作重大项目推进责任制的通知》要求,明确项目月、年度建设推进目标,倒逼时限,全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
3、积极做好投融资工作。始终把做好投融资工作作为加快项目建设的根本动力和有效抓手,充分发挥全县投融资平台作用,用足、用活政策,加强融资主体建设和管理,拓宽融资渠道。
4、加大招商引资和向上争取资金工作力度。继续抓住中央新一轮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政策机遇,认真落实鼓励投资政策和招商引资考核奖励办法,切实提高招商引资的实效性。同时,加大协调力度,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建设资金。
5、加强经济运行监测分析。紧紧围绕目标任务完成情况、重点工作推进情况、重大项目建设进展情况,坚持每月对全县经济运行进行一次分析,查找解决存在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确保各项工作顺利推进。抓好产业、项目建设和支撑条件等每个环节,逐个研究分析,切实把各项对策措施及时转化为加快发展的实际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