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江川区人民政府!
今天是:
   

2013年江川县域经济发展统计分析


来源:江川区人民政府网 时间:2014-03-13 02:52:33 点击率: 9打印 】【 关闭

2013年江川县域经济发展统计分析

 

县域经济的充分发展对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013年,是“十二五”时期的关键转折点,也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机遇期,云南省委和省政府提出:“两强一堡”战略、构建开放发展的新格局;玉溪市委和市政府提出:着力打造全国低碳生态城市建设的先行示范区,积极推进昆玉一体化和“三湖”生态城市群建设;江川县委、县政府坚定不移地按照“环境优先、兴园强工、建设新城、做美生态”的发展思路,加快建设富裕和谐美丽新江川,围绕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领导全县各族人民在抢抓机遇、促进发展,充分调动各街道、乡镇和各部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转方式、调结构、惠民生、建生态,狠抓各项重点工作和重大项目的推进,形成了县域经济发展争先进位的良好局面。

一、江川县域经济发展现状

江川县自2005年被列为全省县域经济发展的试点县以来,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中央、省、市的一系列方针和发展政策,始终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积极转方式、调结构、惠民生、建生态、促发展,努力实现“十二五”时期的主要目标任务。每年根据委确定、市政府下达的年初目标任务,对各街道、乡镇和各部门细化目标任务分解,组织和带领全县干部群众,奋力完成各目标任务。2013年,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地方生产总值、人均地方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五个主要经济指标保持平稳增长,完成情况相对较好;固定资产投资保持两位数以上增长,但在全市81区中,增长速度较低,完成情况还不算很理想。2013年主要指标完成情况为:(1)地方生产总值完成555292万元,比2012年增长12.1%;(2)人均地方生产总值达到19594万元,增长11.8%;(3)财政总收入61378万元,增长20.0%;(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3967元,增长13.6%;5)农民人均纯收入8499元,增长17.1%;(6)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285103万元,增长11.6%

2、县域经济结构呈现新变化。江川县域经济的增长格局表现为“农业稳步发展,工业加快增长、服务业稳步增长”,增长的着力点主要是工业和第三产业。在2013年的三次产业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39226万元,增长7.3%;第二产业176122万元,增长20.7%,其中工业增加值125447万元,增长21.6%;第三产业239944万元,增长8.9%。三次产业结构由2005年的29.9:34.2:35.9调整为2010年的29.2:26.7:44.1,再到2013年的25.1:31.7:43.2,三次产业格局为由“十一五”的“三、一、二”型,发展变化为“三、二、一”型。形成了农业平稳发展,工业经济总量在2009年急剧下滑的情况下,通过2010年、2011年、2012年的恢复性发展,2013年走上了平稳增长的轨道,增长速度加快,服务业经济总量增加,保持平稳增长。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三产业比重明显上升。

二、发展的优势和困难问题

(一)发展优势

1、区位优势和县域经济发展格局。江川县地处滇中高原湖盆区的中轴地带,位于云南中部偏东,东南与华宁、通海两县交界,西南与红塔接壤,西北与晋宁、澄江两县相邻,县城大街街道距省会昆明100公里,距玉溪市政府所在地州城21公里,周边沿玉江路、澄川路、江华江通路形成三条发展主轴,交通便利,有较好的环境资源条件,具有较强的地理区位优势。是全市湖生态城市群的建设的重心,半山区、山区占全县的三分之二,星云湖坐落其中,抚仙湖嵌于东北边界,水面面积大于耕地面积。

中国面向西南开放桥头堡战略的实施,昆曼、昆河公路国际大通道和交通枢纽,属滇中城市经济圈范围,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滇中城市经济圈、大昆明都市圈及昆玉经济带1235”发展格局(一城‑‑‑‑两环‑‑‑‑三带‑‑‑‑五片区)逐渐形成。(即:“一城”,现代宜居高原湖泊生态城,就是以县城为中心,江城为次中心,开发路居镇、九溪镇东西两翼,形成前卫镇、雄关乡、安化乡各自的城镇特色,同时依托“仙湖锦绣”项目,在抚仙湖鲭鱼湾棋盘山片区建设以一个低碳生态城。“两环”,环抚仙湖生态旅游产业圈、环星云湖生态产业圈。“三带”,玉江路经济带、澄川晋江路经济带、江华江通路经济带。“五片区”,鲭鱼湾――棋盘山国际生态旅游区、古滇国文化园区、县城新区、抚仙湖――星云湖入水口至十里长堤区、龙泉山生态工业园区。

2、高原优势特色农业发展优势。1)蔬菜产业全县调整品种结构,推进标准化生产。坚持生态、环保和优质、高效的发展方向,推进蔬菜生产方式转变,实施标准化菜园建设项目,积极发展有机、绿色、无公害的生产经营模式,基本形成了雄关萝卜、路居大蒜、前卫洋葱、江城和大街花菜的区域性优势。2013年全县蔬菜面积132587亩,比2012年增加7212亩,产量27870吨,比2012年增长9.6%,实现蔬菜产值56410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24.7%2)粮食产业,江川县年末户籍人口276718人,其中农业人口218316人,占全部人口的78.9%,是典型的农业大县,稳定粮食种植面积,是农业稳县的基础。为合理调整优化种植结构,粮经比例由2012年的22.3477.66调整为2013年的22.9:77.1,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全年粮食面积84255亩,比2012年增加4837亩,粮食产量4158.8万公斤,比2012年增长5.1%,实现粮食产值54120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23.7%3)烤烟产业,以创建全国现代烟草农业综合示范县和红塔卷烟导向型烟叶生产示范县为重点,以烟农增收、财政增收为目标,以推进专业合作社和提高信息化水平为手段,促进烤烟产业发展。2013年稳定烤烟种植面积104165亩,收购烟叶1245万公斤,上等烟比率72.59%,上升0.84个百分点;收购单价为26.55/公斤,每公斤提高2.95元,实现烟叶产值38622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16.9%4)生猪产业,充分发挥仔猪养殖方面的优势,大力推广生物发酵床养殖仔猪、肥猪,降低养殖污染。不断强化防疫体系建设,有效控制和减少疫病的发生及传播。继续实施生猪养殖的鼓励政策,扩大生猪养殖的规模效应和品牌效应,打造江川能繁母猪和仔猪生产基地。2013年出栏肥猪286785头,增加14789头,增长5.4%;全年出售营销仔猪1062677头,增加10096头,增长1.0%;年末生猪存栏259765头,增加6058头,增长2.4%。其中:能繁殖母猪46418头,增加1409头,增长3.1%。实现生猪产值50128万元,增长19.9%%占农业总产值的21.9%5)水产业, 2013年全县水产品达3998吨,实现产值7189万元,增加498万元,增长6.4%,占农业总产值的3.1%

3、工业强县理念增强,生态工业园区建设机遇良好。2013年全县实现现价工业总产值591621万元,比2012年增加130788万元,增长28.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322378万元,增加64796万元,增长25.2%规模以下工业269243万元,增加58803万元,增长27.9%完成工业增加值125447万元,增长21.6%:规模以上工业112485万元,增加23441万元,增长24.1 %工业强县理念不断增强,生态工业园区建设步伐加快,以三街――赵官一带为主线,辐射带动前卫石河,安化光山一带的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取得了新的成效,为生态工业发展,破解工业发展受“两湖”环境保护难的瓶颈影响,新型工业化发展新路子正逐渐形成。

4、投资环境优势突出。一个城市的经济发展离不开良好的环境,良好的投资环境是城市经济、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气候和土壤。江川属昆明100公里以内滇中城市经济圈、昆河经济走廊节点城市范围,拥有独特的水脉资源,是吸引外来投资的重要资源,也是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我县大力实施“工业强县”主战略,以优化投资环境为抓手,大力推进和谐环境,使投资软环境建设不断提升,硬环境建设不断改善。2013年全县实施市外国内资金项目 68 项,其中新建项目 53 项,结转项目 15项,实际利用市外国内资金 420000万元增长 205.4%,其中使用省外资金 349558万元,增长190.1%。重点签约项目 5  个,在谈项目 29个,涉足城镇上山、工业、商贸流通业等现代产业;开发储备项目 53  个。实际利用外资458.59万美元。围绕区位优势及发展要求,包装重点工业项目12个、旅游文化项目2个、基础设施、城建、地产、林业项目6个。实现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285103万元,增加29684万元,增长11.6%,其中工业投资81332万元,增加19498万元,增长31.5%。随着硬环境建设不断改善,我县积极同当地企业家宣传县域优势、投资潜力、发展环境。

5、良好的民生经济发展氛围。县域经济就是民生经济。“郡县治,天下安。”从“内生性发展道路”角度来说,社会事业发展的好坏与否,都关系着老百姓幸福指数的高低,而民生经济就是县域经济的物质与精神的衔接点。外力通过内力发生作用,同样,县域经济的持续性发展就需要良好的社会事业软环境来做铺垫。在“文化和市”的战略背景下,江川县注重社会事业的全面发展,着力改善民生,城乡居民收入大幅提高。2013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23967元和8499元,分别增长13.6%17.1%;全面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就业规模稳步扩大,2013年全县开发就业岗位416个,新增就业人员2058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4 %,有序组织劳务输出703人;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社会保险覆盖率进一步提高,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4684人,增加897人。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启动实施,农村养老保险人数178537人,支付养老金11701万元,增加1389万元;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进一步巩固,以“三生教育”为主线的素质教育工程,提出“美丽校园,活力学校,提升质量”的管理思路,实现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三免”(免杂费、免住宿费、免书费)全覆盖,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97%,初中毛入学率达125.07%,初中毕业率达99.68%;积极推进县医院医技楼、前卫卫生院、江城卫生院、江城计生所、前卫计生所等项目建设,疾病预防、妇幼保健、应急救治等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积极创建等级医院,2013年江川县人民医院通过了二级甲等综合医院、江川县中医医院通过了评审工作。标着着江川县医疗卫生综合实力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群众文化事业进一步繁荣,文学艺术创作成绩突出,专项活动亮点频现,文化市场秩序井然,文物保护和交流成效明显,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扎实推进,文化产业持续发展。2013年全县投资150余万元,对博物馆主体建筑修缮和《李家山古滇青铜文化展》基本陈列提升改造,组织102人合唱团参加第三届聂耳音乐合唱比赛并荣获合唱大赛一等奖、优秀指挥奖、优秀伴奏奖;全县实现财政总收入61378万元,增长20.0%。这些社会事业建设的发展,为平安江川建设的稳步推进,提供了良好的软环境。

(二)主要困难和问题

1、发展不充分。2013年全县地方生产总值555292万元,比2012年增长12.1%。增速在全市排名第3位,但是全县经济总量仍位居全市后列。与2012年相比,总量在全市排名保持第5位,增速前进了5位。基础还不牢固,没有充分挖掘出江川潜在的经济增长点。

2、发展不协调。江川县产业结构矛盾突出,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不高。具体表现在传统农业效率低下和县域工业尚未发挥主导作用。一是农业经济比重不平衡2013年全县农业增加值139226万元,占县域经济GDP25.1%,各乡镇农业经济在经济总量比重不平衡,存在占比过大或过小问题,对县域经济增长的支撑不够稳定,传统农业运作方式仍是农业经济发展的主体;二是工业经济的比重过低。2013年工业增加值125447万元,占县域经济GDP22.6%,比重低于第三产业21个百分点,县域工业尚未发挥主导作用,工业经济总量排在全市第8位,总量过小,企业规模不大,发展缓慢,真正能够发挥较大带动作用的深加工企业仍很少。2013年“以磷为主”的磷化工业受国际市场疲软和磷矿石采量不足的影响,经济增长放缓,全年磷矿石产量469747吨,比2012年减少456670吨,下降49.3%,其中:黄磷产量28872吨,减少1350吨,下降4.5%。这些都是由于我县工业经济结构单一、产品科技含量低、市场竞争力弱、缺乏高附加值和重大企业支撑而形成的突出问题。

3、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任务重。全县国土面积均在径流环境保护区范围内,生态建设任务十分繁重,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矛盾日趋突出。高原湖泊生态县建设,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是县域经济发展中必须要考虑的重要因素。生态环境脆弱,环境容量小,“两湖”的治理保护任务艰巨,对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发展建议

    1、立足自身区域优势,发展特色农业经济。结合实际,发挥优势,走专业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的路子,把烤烟、蔬菜、水产品等优势特色转化为市场优势和经济优势,把特色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加大对传统特色优势产业的改造和升级,形成支柱产业和拳头产品,抓住优越的交通条件,发展产业链条,把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作为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突破口,以建设全省的农产品加工中心、农业科技研发中心和农产品流通中心为目标,将本土品牌产品打入滇中经济圈,以此推进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

2、以项目为重点,大力推进工业化进程。利用“桥头堡战略”契机,主动承接昆明及玉溪核心生态工业转移和产业链延伸,重点发展高科技、高产出、高效益、低污染、低排放的生态环保型新兴战略性工业,推进工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加快工业化进程。鼓励工商企业投资兴办龙头企业,积极引导大型企业进入产业化领域,发展民营经济,使其真正成为经济发展的龙头。

3、优化经济结构,树立生态发展理念。坚持“生态立县”战略,以“两湖”环境保护为重点,加强生态保护,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环境。在全县范围内的生态经济涵盖社会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包括第一产业中以整体、协调、循环、再生为特征的生态农业;第二产业中以低消耗、无污染或少污染、高产出、循环型为特征的生态产业,根据国家发展低碳产业、节能降耗的要求,环保优先,着力调整产品结构,形成精细化、深加工产品体系;第三产业中以休闲、健身、观光和陶冶情操为特征的生态旅游等绿色产业。合理利用优质自然资源,逐步形成具有江川特色的生态环保型效益经济发展模式,实现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出处:云南省政府信息公开门户网站玉溪市江川县统计局 发布人:11
  • 主办:玉溪市江川区人民政府     承办:玉溪市江川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联系方式:0877—8011091
    网站标识码:5304210001   网站地图
    备案号:滇ICP备05004768号-1 滇公网安备:53042102000006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877-2077670

    网站支持IPv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