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前三季度,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江川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深化落实“3815”战略发展目标,以发展质效提升为抓手,确保全区经济稳步增长。 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5年前三季度江川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610674万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1%。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198716万元,同比增长4.3%,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1.5%;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552498万元,同比增长5.3%,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4.6%;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859460万元,同比增长5.2%,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3.8%。三次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分别为12.3%、34.3%和53.4%。 一、经济运行情况 (一)农业生产形势较好,畜牧业稳步提高 前三季度,高原特色农业发展步伐加快,蔬菜和花卉等经济作物生产形势延续良好态势,畜牧业生产稳步提高。前三季度,全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57623万元、同比增长4.2%,增速较上半年提高0.3个百分点。全区夏粮总产量8674吨,同比下降2.2%。蔬菜产量479004吨,增长3%;水果总产量25190吨,增长15.6%。前三季度,猪牛羊禽肉产量15659吨,同比增长7.3%,其中,猪肉、牛肉、羊肉、禽肉产量分别增长6.7%、25.8%、11.9%、7.3%。三季度末,生猪存栏81670头,同比增长1.5%;前三季度,生猪出栏126929头,增长5.3%。 (二)工业延续增长态势,主要行业“五增两降” 前三季度,全区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3%,拉动经济增长1.5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9%,拉动经济增长1.4个百分点。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6%。分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4%;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21.9%。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同比增长55.1%;股份制企业同比增长12%;私营企业同比增长9.3%。从主要行业看,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77.4%;非金属矿采选业增加值增长64%;农副食品加工业增加值增长14.4%;造纸和纸制品业增加值增长4.4%;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加值增长13.2%;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加值下降1%;橡胶和塑料制品业增加值下降5.9%。 (三)服务业平稳增长,传统行业仍是主要支撑 前三季度,全区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2%,与上半年增速持平。其中,批发业和零售业、住宿业和餐饮业、保持快速增长,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9.1%和8.4%,合计拉动经济增长1.6个百分点。 从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看,1-8月,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2%;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7%;不含开发经营的房地产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19.7%。 (四)市场销售稳步增长,批发住宿增长较快 前三季度,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73719万元,同比增长5.6%,比上半年加快0.4个百分点。 从销售单位所在地看,城镇实现消费品零售额669035万元,同比增长5.6%;乡村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04684万元,同比增长5.4%。 从消费形态看,实现商品零售636229万元,同比增长5.5%;实现餐饮收入137490元,同比增长6.2%。 从营业收入看,批发业销售额513467万元,同比增长13.4%,比上半年加快3.8个百分点;零售业销售额610410万元,同比增长8.8%;住宿业营业额24999万元,同比增长16.5%,比上半年加快0.1个百分点;餐饮业营业额171204万元,同比增长9.4%。 (五)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加快,农业投资增长较快 前三季度,全区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13.9%,比上半年加快2.2个百分点。其中:民间投资同比增长56.7%,产业投资同比增长41.4%。 从控股类型看,国有控股同比下降6.1%;集体控股同比下降38.6%;其他类型控股同比增长60.6%。 从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38%;第二产业投资同比增长34.3%;第三产业投资同比下降6.6%。 从重点行业看,农林牧渔业同比增长106%;工业同比增长29.3%;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同比增长24.9%;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同比下降52.7%。 从房地产开发投资看,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40.7%,商品房销售面积34391平方米,同比下降4.8%。 (六)财政、金融运行平稳 前三季度,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1100万元,同比下降17%;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51089万元,同比增长22.5%。 9月末,全区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1996019万元,同比增长6.8%;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2037697万元,同比增长11.9%。 (七)“五上”企业规模扩大 截至2025年9月,江川区新增“五上”企业14户。其中:纳规纳限企业13户,升规升限企业1户。2025年9月末,全区共有“五上”企业200户。其中:分专业看,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4户,资质内建筑企业35户,限额以上批发业企业 15户,限额以上零售业企业30户,限额以上住宿业企业9户,限额以上餐饮业企业19户,有开发活动的房地产经营业21户,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17户。 二、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工业经济增长压力较大 前三季度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比上半年回落2.7个百分点,下半年以来工业经济增长持续回落,工业经济四季度稳增长压力加大。一是部分行业运行承压。受房地产低迷影响,市场需求不足,部分企业产品产量大幅下滑,橡胶和塑料制品业增加值下降5.9个百分点;受黄磷价格低位影响,部分企业今年上半年停产检修,产量下滑,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加值下降1%。二是部分企业发展不及预期。受国际形势和外部经济环境影响,市场需求不足,企业订单减少,出口业务开展困难,扩产意愿降低。 (二)建筑业发展后劲不足 一是全区建筑企业整体规模较小、市场竞争力不强、较难承揽建筑项目工程。二是房地产行业持续低迷,1-9月,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40.7%,商品房销售面积下降4.8%,自下半年以来延续跌势。三是建筑原材料价格波动频繁且整体呈上涨趋势,钢材、水泥、砂石等主要建材价格的大幅波动,成本上升对建筑企业发展造成一定影响。 (三)服务业结构不优 一是行业发展参差不齐。在服务业中,部分传统行业有序发展,批发零售业增加值比重达12.7%,但知识密集型服务业比重明显偏低,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比重不到1%,表明我区涉及研发、技术等方面的服务供给严重不足。二是部分行业规上企业单一。多式联运和运输代理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等行业仅有1户限上企业,且多式联运和运输代理业营业收入增长持续下滑。 三、下一步工作建议 (一)积极转型升级,优化工业产业结构 一是深化区领导“三项联系服务”制度,加强对重点企业的指导和帮扶,促进企业正常生产。服务好企业项目建设,促进停工企业尽快竣工投产。二是强化支撑,推动工业突破发展。立足传统制造业基础优势,加大科技投入,积极运用新技术赋能改造传统产业,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推动工业装备与生产工艺升级,加快推动企业生产方式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变,同时引导企业加大技改投入。 (二)提高建筑项目质量,提升本地建筑企业核心竞争力 一是大力引进培养人才。深化建筑业工人队伍建设,鼓励建筑业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培养一批熟悉政策法规、具备项目策划和管理能力、掌握专业技术的复合型人才队伍,为业务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力支撑,同时引进先进的施工技术和设备,提高生产效率和工程质量。二是积极拓展业务和转型发展。通过打造成功项目案例,树立企业在该领域的品牌形象,提升市场竞争力,吸引更多的项目合作机会。 (三)激发企业创新发展潜力,促进服务业各行业均衡发展 一是加大“个转企”“四上”企业培育、升规升限和纳规纳限工作,发展壮大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多式联运和运输代理,逐步弥补装卸搬运和仓储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空白,为稳增长提供有力支撑。二是调整传统结构,发展新兴生产性服务业。要科学规划,各行业主管部门着力促进资源链条有效流通,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强力推动高新技术行业、数字型企业发展,持续优化调整经济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