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江川区人民政府!
今天是:
   

江川县


来源:江川区人民政府网 时间:2008-09-18 03:17:33 点击率: 14打印 】【 关闭

 

江川县"十一五"整村推进重点村扶贫开发

 

 

一、基本情况

江川县整村推进扶贫开发的主要对象是9个困难村委会中的31个村民小组,23058103人,2004年末人均纯收入只有1106元,人均产粮 250公斤 。另外,对困难的山区村民小组进行整村推进扶贫,力争使扶持后的村民小组人均纯收入达到1600元以上,人均产粮达到 350公斤 以上,解决温饱,致富奔小康。

整村推进建设扶贫项目的规划安排是:规划建设项目31个,其中:三百亩村委会3个,桐关村委会3个,祁家营村委会7个,石河村委会5个,董炳村委会4个,光山村委会2个,矣文村委会3个,白石岩村委会1个,红石岩村委会3个。计划每年上报争取立项39个自然村,其中:20069个,20078个,20087个,20094个,20103个,争取在五年内困难村委会的村民小组全部实施。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每年插花扶持建设12个较贫困的山区自然村。

五年中整村推进扶贫开发项目,计划投入资金606.9万元,其中:国家省级投入财政扶持资金465万元,市县投入资金66万元,群众自筹和投工投劳资金75.9万元。帮助扶持建设乡村公路12 11.3公里 ,村庄道路27 50.6公里 ,铺筑场地 3235平方米 ,支砌沟渠5 10.8公里 ,改善人畜饮水5件,铺设各种水管 10公里 ,建水池11 362立方米 ,建小水窖226口,维修坝塘2个,新建“三位一体”沼气池40口,科技文化室 4190平方米 ,公厕27座,帮助建设困难安居房2 200平方米 ,改建安居房4 400平方米 ,发展种植经济作物1876亩,粮食作物1038亩,养牛30头,进行科技培训507690人次。

二、“十一五”整村推进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提高贫困人口综合素质和贫困自然村自我发展能力为主线,以稳定增加贫困人口的收入为核心,以改善贫困人口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推进产业开发、搞好富余劳动力转移为重点,创新扶贫工作机制,科学规划,突出重点,整合资金,集中力量,确保贫困村扶贫开发规划目标的实现。

(二)基本原则:

1、坚持整村推进项目扶持覆盖大多数贫困户的原则。选择审定建设项目时,要让贫困群众广泛参与,各类项目要最大限度地覆盖贫困户,扶贫资金直接用于能增加贫困人口收入和改善其基本生产生活条件的项目。

2、坚持整村推进与突出重点相结合的原则。在全面实施贫困村整村推进规划时,除了进行路水房的综合治理外,要突出抓好产业开发和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及转移就业。

3、坚持整村推进工作与发展县区域经济相结合的原则。要将“整村推进”工作纳入县区域经济发展规划,把发展地方特色产业和促进贫困人口增加收入结合起来,走产业化扶贫的道路。

4、坚持阶段性与长期性相结合的原则。要做好全面扶贫的长期性工作,组织、引导贫困村群众做好现阶段“整村推进”的基础性扶贫开发工作。

5、坚持国家扶持与群众自力更生相结合的原则。在省市加大扶持力度的同时,积极争取县级配套扶持资金,要广泛发动贫困村群众出资出力,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三、整村推进扶贫开发的目标、任务

(一)总体目标

通过开展“整村推进”工作,贫困村收入相对稳定的产业基本形成,贫困人口收入明显提高,大多数贫困人口稳定地解决温饱问题,贫困人口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二)具体的目标任务

1、有生产能力的贫困人口普遍得到扶持,贫困户有一至两个稳定增加收入的生产项目。

2、人均纯收入达到1600元,人均产粮350公斤以上。

3、有一条晴雨通车的公路到达自然村,村内街道全部进行水泥硬化。

4、基本解决人畜饮水困难,通电、通有线电视。

5、人均达到1亩基本农田,户均2亩以上经济作物,有一个3亩以上的小果园,70%以上的贫困户输出一个劳动力。

6、村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科学种田的水平得到较大提高。

7、有卫生所和医疗卫生设施,群众能就近看病,有较好的科技文化活动室。

8、村内绿化率达65%以上,基本实现全村绿化,自然村65%的农户家建有“三配套”沼气池

四、整村推进扶贫开发项目扶持建设的政策措施

(一)加强领导,出台优惠的扶持政策。

抓住整村推进全面实施的大好时机,提高对扶贫工作的认识,积极探索扶贫的好方法,好经验,出台适应于山区发展的好政策,从财力、物力、人力上给予大力扶持,帮助引导困难山区人民致富奔小康。

(二)积极主动争取项目和资金,加大整村推进扶贫力度。

根据新农村建设的要求,积极协调争取每年扶持510个整村推进项目建设,争取省市资金上百万,市县级配套扶贫专款30万元,部门扶持30万元;使建设后的自然村,村容村貌整洁优美,有规范的村庄硬化路面,有达到饮用水标准的生活用水,有符合卫生要求的厕所,有集中的排水沟和水塘,有集中的垃圾收集场所,有安全卫生的住房,农村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农民素质明显提高,医疗文化教育等得到基本保障,成为山区的示范村、文明村。

(三)根据困难山区的现况,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抓好山区特色支柱产业。

除了抓好烤烟等经济作物生产外,还要根据山区的特点大力发展山区养殖业和种植业,抓好林下资源的开发利用,进行荒山荒林,有林地的承包转让;在适合的地方发展有优势的脱毒马铃薯和日本萝卜种植,在水利条件好,土地肥沃、海拔适中的地方,发展种植无公害蔬菜。

(四)整合部门资金,加强部门帮扶工作。

结合部门的工作职责和行业特点多方面多层次为整村推进搞好服务。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参与扶贫开发,从各方面更好地为改变困难地区的面貌作更大的贡献。

(五)重视科技扶贫,实施以提高劳动者素质为目标的科技扶贫之路。

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念,本着“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充分发挥技术部门的优势,多层次、多形式加强对农民的技术培训,探索“培训技能――外出就业――增收致富”的方式,达到走出一人,致富一家,带动一片的目的;实施“培训技术――就地创业――增收致富”的行动,完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大力培育科技致富典型,增强贫困户脱贫致富的本领。

(六)加强整村推进扶贫项目的监督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继续实行项目建设招投标制。按照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严格进行招投标管理,使整村推进项目建设进入规范化。推行扶持资金公示制。对立项的扶贫项目资金进行村组公示,组织干部和村民代表进行认真核实和监督。建立扶贫资金使用跟踪监督检查制度,资金开支采用县级报账制。协调相关的部门对在建项目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做到专款专用,单据齐全,手续完备,开支合法,发挥扶贫资金的最好效益。抓好整村推进项目的验收、审计工作。县扶贫办协同财政、审计、监察、农经等有关部门,组织专人,对竣工项目进行验收和资金审计,使整村推进工程项目能够发挥更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出处:江川县扶贫办
  • 主办:玉溪市江川区人民政府     承办:玉溪市江川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联系方式:0877—8011091
    网站标识码:5304210001   网站地图
    备案号:滇ICP备05004768号-1 滇公网安备:53042102000006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877-2077670

    网站支持IPv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