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江川区人民政府!
今天是:
   

江川县扶贫开发工作总结(2003年---2007年)


来源:江川区人民政府网 时间:2008-09-18 03:17:29 点击率: 24打印 】【 关闭

 

   江川县扶贫开发工作总结     

 

一、江川县扶贫开发的基本情况      

我县扶贫开发工作主要的对象是“十五”期间确定扶持的9个困难村委会,47个村民小组,346311929人,九个困难村委会2006年人均纯收入达到1980元,人均产粮306千克;近五年来重点对缺乏生存条件、生活水平低、经济收入少的山区村民小组,进行易地搬迁、安居温饱村、整村推进建设、小额信贷扶贫;我县的贫困户他们居住在海拔    2000左右的高寒冷粮山区,民族散杂山区,几县交界的边远、穷困山区。从2003年到2007年,五年中主要做的扶贫开发工作是:    

1、扎扎实实抓紧抓好扶贫开发项目建设,改变困难山区落后面貌,建设山区文明小康新农村。五年共扶持建设项目51件,其中,易地搬迁扶贫2件,安居温饱村建设6件,社会公益事业建设14件,整村推进建设29件。共投入扶持资金1065.24万元,其中:省级投入352.81万元,市级投入269.53万元,县级投入63.91万元,整合资金22.4万元,自筹资金356.59万元。我们在详实规划后,认真组织实施项目建设,群众积极投工投劳参与建设,共扶持修建乡村道路18.49公里,铺筑村内水泥路49712,铺筑场地1044平方米,开挖回填土石方1500立方米,架设人畜饮水管路7000,支砌水池2110立方米,支砌水沟5200,涵洞1,建设猪厩、厕所、沼气“三配套”的沼气池104口,新建电路900,建六套节目有线电视36,安装电话23,新建安居房37,维修安居房12,建设砖混或砖木结构的科技室5436平方米,建卫生室80平方米,建公厕38座,进行养殖和种植科技培训659625人次;加大自然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力度,发展种植经济作物5977,推广实用技术1项,养殖猪羊1843,支砌挡墙2971立方米,建河上人行桥4座。    

2、积极参与、协同妇联争取更多的小额信贷扶贫资金,为做好产业项目发展打好经济基础。我县小额信贷扶贫是1996年开始,近年来我们协同妇联做好此项工作,为了争取更多的资金,扶持更多的困难户,发展生产和经济,我们积极向上级协调,共争取小额贷款920万元,其中:2005160万元,2006260万元,2007500万元。我们和妇联的领导干部深入各乡镇、村组调查访问,根据农户的困难,各地的发展特点,在7个乡镇、68个村委会、402个村民小组中扶持小额信贷扶贫对象13766192人,其中:种植户784户,养殖户524户,其他68户。我们紧紧抓住机遇,发挥了妇女的带头作用,提高了妇女的地位,发展了经济,增加了收入。    

3、做好县委县政府安排的部门包村工作,全心全意为老百姓做好服务。挂钩扶贫是江川县党政机关和工作人员参与扶贫的有效形式,从江川县有计划有组织开展单位挂钩扶贫工作以来,我办虽然人少,但每年都积极参加包村帮扶工作。在县委县政府安排下,我们对白石岩、陈家湾村委会进行部门包村帮扶工作,面对山路崎岖,自然环境条件极差,扶贫难度较大的两个山区村委会,我们心系贫困群众,深入包村点指导工作,主动参与大春移栽,做好烤烟育苗、移栽、管理、交售等各项工作,使两村的经济有较大的提高。根据山区的困难实际,协调各级扶持,尽最大的努力想办法为他们争项目、争资金。为两个村委会争取整村推进扶贫建设,共扶持建设5个村民小组,投入资金101.4万元,其中:省级投资40万元,市级投资33万元,县级投资3万元,自筹资金25.4万元;实施项目建设内容为:铺筑村庄水泥路5599616244平方米,支砌挡墙610立方米,建盖砖木结构科技活动室51183平方米,卫生公共厕所5座,发展经济作物767亩,养殖山羊250头,进行科技培训152598人次,项目全部完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当明显,特别是使白石岩村委会的三个村民小组全部实现了水泥路面硬化通县城。我办在两个山区村委会积极开展了一系列较有成效的扶贫工作,大大加快了两村脱贫致富的进程。    

二、通过重点整村推进建设等扶持,取得较好的成绩和效益      

在大家的辛勤劳作下,通过扶持建设,扶贫项目产生了较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较大的改善,经济有了较大的发展。易地搬迁扶贫,解决了267226人住房危险,使他们过上了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解决了59031464人和852头大牲畜饮水困难,实施村道水泥硬化、公厕建设后使40个村民小组338813517人行路难得到解决,村容村貌得到进一步改善,卫生文明程度较大提高;科技文化活动室的建设,解决了26799420人学习科技文化场所困难的问题,通过扶持产业发展使26799420人受益,增加了农民致富的增收渠道,人均纯收入已经达到1800元以上,人均产粮达到300公斤以上,摆脱了贫困,过上幸福生活,成为困难山区文明生活的示范村。    

     

 三、扶贫开发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全县困难村委会人民的生活水平还很低,全县200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469元,而9个困难村委会只有1980元,低于全县水平1489元,低于43%;最低的是红石岩困难村委会,人均纯收入只有1120元,相差2349元,相差212%;群众负担重,还需要大量扶持才能奔小康。    

二是贫困地区的自然条件恶劣,信息不灵,水利化程度只达到50%,低于全县80%30个百分点,全县有4个村委会没有一分水田,全是山地,有的自然村到干旱季节没有水喝,交通还相当困难。生态环境恶化,水土流失严重,山体滑坡时有发生,全县有好多地方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滑坡,有六家特别严重,急需扶持搬迁。产业结构单一,科技水平偏低,人的素质偏低,贫困地区潜在的自然、社会隐患很多,返贫的可能性很大。    

三是各方面的扶持困难重重,易地搬迁、安居温饱村和整村推进建设扶贫工作,工作难度大,牵连的面广,投资又大,做的事多而复杂,群众认识不深,进度缓慢;项目资金采取报账制手续多,村组领导责任性不够,财务水平不够,报账不及时,资金不能及时到工程上,对完成任务时有不利。    

四是“十五”期间省确立扶持的重点行政村,因我县经济收入上报数据过高,一个村委会都没有列为扶贫对象,从而县级有的领导和部门对扶贫工作不够重视,从人力、财力上没有加大力度,县配扶贫预算资金原来是每年20万元,近几年是减了又减,越来越少,特别是2005年省市级增加扶贫资金,而我县反而没有安排预算扶贫资金,近几年县委、县政府把扶贫工作当作为民办的八件民心工程来抓,但县政府预算安排匹配的10万元资金,迟迟不能匹配到项目建设上,对扶贫项目建设有一定的影响,扶贫工作难见显著效果。    

五是我县扶贫办人员太少,只有3人,编制不够,但县委、县政府工作安排没有忘记,部门包村等工作一点都没有少,大家认为扶贫部门应该是有钱的单位,所以近几年来工作经费几乎没有安排,我们现在已经是超支使用,正常的工作实难进行;外加扶贫资金又是高压电,其它部门资金开支变动最多只是违规,而我们则是违纪违法,车辆养护和日常业务工作难以开展,希望增加编制人员和工作经费。    

四、二00八年扶贫开发的主要工作情况      

1、江川县2008年扶贫建设的基本情况。全县扶持建设的整村推进重点村为15个村民小组,易地搬迁是1个村民小组,分布全县7个乡镇14个村委会,有农户2412户,8056人,其中少数民族2507人,占31%2006年人均产粮达到268千克,人均纯收入达到939元,所有的村子基本通路、通电,通水;所扶持的村在全县是属于自然条件差,经济处于贫困的山区自然村。    

22008年整村推进项目扶持建设实施的情况。15个整村推进重点村计划扶持总投资为308.7万元,其中:省级扶持6个小组,投资90万元,市级扶持9个小组,投资137.7万元,县投资9万元, 自筹资金72万元。15个整村推进重点村项目实施建设的内容:铺筑村内水泥道路1560000平方米;支砌挡墙600,架设人畜饮水管路77400,支砌水池630立方米,建设砖木结构的科技室132680平方米,建设卫生公厕161601110平方米;进行养殖和种植科技培训716990人次;加大15个自然村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发展蔬菜等经济作物5420亩,养殖山羊100只。    

32008年易地搬迁扶贫项目实施建设的情况。2008年计划扶持搬迁一个村民小组102385人,总投资223万元,其中:省扶持投资121万元,市扶持投资11万元,县级配套扶持10万元,自筹资金81万元。实施建设新修道路4693752平方米,架设人畜饮水管路5700,建水池两个100立方米;新建电线1200,安装50KVA变压器一台;新建安装47户有线电视节目;新建砖混结构的安居房475640平方米,配套建设沼气池47口;建卫生公厕220坑,建设科技活动室200平方米,进行科技培训82450人次。    

五、江川县扶贫开发今后主要抓的几方面工作      

1、加强领导、更新观念,确保扶持政策的落实。国家“八七和省“七七扶贫攻坚计划已经如期实现,国家又出台了《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云南省出台了《云南省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的纲领性文件,但还是不够,必须加强各级组织领导,开拓进取,制定适合贫困地区发展的优惠政策,增加投入。在今后的扶贫开发工作中,贫困山区人民更需要好的扶持政策,才有条件、有希望、更快的脱贫致富奔小康。要对贫困群众开展经常性的思路教育,实施精神扶贫,把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思想的教育和培养,始终贯穿于扶贫开发各项措施之中,变被动依赖型扶贫为主动自我发展型扶贫,拓宽扶贫的思路,战胜困难,走适应于自己发展优势的路子。    

2、力争使9个困难村委会的人均纯收入由2006年的1980元提高到2800元以上,人均产粮由2006年的306千克增加到350千克以上,进一步巩固温饱成果,使困难山区人民经济和粮食收入有较大增加,实现小康生活。    

3、坚持扶贫到户的原则,协调妇联抓好小额信贷扶贫工作,发挥小额信贷扶贫的作用;帮助有信誉的企业,积极争取贴息扶贫贷款,走“公司+基地+农户”的路子,解决山区的劳务输出问题,增加山区人民增收的门路。重新组织、动员、协调单位和个人从资金、科技、项目、产业等方面继续帮助扶持困难村委会和困难户,力争使贫困户的生活再上一个新台阶。    

4、有计划、有步骤、重点做好爬地等自然村108405人的易地搬迁扶贫工作。计划扶持投资696.75万元,其中:省级投资202.5万元,市级投资39.5万元,县级投资25.75万元,自筹资金429万元。新建安居房10813560平方米,修建村庄道路5.9公里,架设人畜饮水管路11.97公里,新建水池4200立方米,10kv线路5866,0.4KV线路4777, 安装变压器4台,发展经济作物2191亩,养殖1626,进行各种科技培训181190人次。    

5、做好50个整村推进建设扶贫工作,全面综合扶持建设困难山区自然村路、水、房、产业等方面的工作。计划投入资金1028万元,其中:国家省级投入财政扶持资金300万元,市级投入资金450万元,县级投入资金50万元,群众自筹和投工投劳资金228万元。帮助扶持建设铺筑村庄道路5055公里,铺筑场地700平方米,支砌沟渠5800,支砌挡墙1000立方米,铺设各种水管4000,建水池6230立方米,修建小坝塘1个,新建“三位一体”沼气池20口,修建科技文化活动室426940平方米,新建公厕48座;发展种植经济作物6690亩,粮食作物1038亩,进行科技培训377580人次;使他们各方面都有较好的发展,成为生活生产条件较好、文明卫生的新农村。    

6、扶贫先扶人,提高劳动者素质,加大结构调整力度,走产业化开发扶贫的路子。征订各种科技报刊书籍分发到各困难村组,与科技局等部门联合对困难村委会进行实用的科技培训;以市场为导向,以当地的自然资源为优势,认真抓好山区烤烟,脱毒马铃薯的生产,上规模、上档次,发展种植山区无公害蔬菜上千亩;每年计划在困难山区种植核桃为主的经果林500亩,争取在困难山区移栽优质经果林1万亩以上,人均达到1亩。积极发展山区养殖业,发展山区特色产业,有偿承包山林,抓好林下资源的开发利用,念好“山”字经,改变单一的经济收入状况,做到:打基础、建新村、稳烟粮、创特色、扩经作,走产业化发展的扶贫路子。    

    

    

    

江川县扶贫办    

00七年十一月四日    

    

    


出处:江川县扶贫办
  • 主办:玉溪市江川区人民政府     承办:玉溪市江川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联系方式:0877—8011091
    网站标识码:5304210001   网站地图
    备案号:滇ICP备05004768号-1 滇公网安备:53042102000006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877-2077670

    网站支持IPv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