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江川区人民政府!
今天是:
   

江川县2009年上半年经济运行分析


来源:江川区人民政府网 时间:2010-01-05 09:54:32 点击率: 1打印 】【 关闭


江川县2009年上半年经济运行分析
    
     今年以来,全县按照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定不移地实施“生态立县、农业稳县、工业强县、旅游活县、文化兴县”战略,积极抓住中央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机遇,狠抓各项工作落实,努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
     一、主要宏观指标完成情况
     年初确定的主要宏观调控目标计划完成情况为:全县现价生产总值完成131488万元,占计划的31.7%,按可比价计算下降15.7%;现价工农业总产值141835万元,占计划的22.8%,减43.7%;地方财政收入9139万元,占计划的39.4%,增长10.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3225万元,占计划的28.8%,增长6.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7970.3万元,占计划的44.7%,增长20.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953.42元,占计划的46%,增加291元,增长4.4%;农民人均纯收入1653元,占计划的33.1%,增加178元,增长12.1%;城镇登记失业率2.98%,同比上升0.23个百分点。
     二、经济运行特点
  (一)项目和资金争取工作取得实效
  抓住中央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政策机遇,加强项目运作,突出项目重点,积极争取项目和资金。累计争取到中央和省预算内资金支持项目30项,争取到资金9481.3万元,其中:中央5483万元,省级3956.5万元,市级41.8万元。四个乡镇文化站、四个乡镇卫生院、江川县人民医院医技楼、两个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厂、珍益品公司、农村能源等项目建设得到了中央、省、市的资金支持。
  (二)农业生产平稳发展
     小春粮食种植面积30764亩,减少9541亩,减23.7%,总产937.44万千克,减少208.01万千克,减18.2%;小春蔬菜种植面积63362亩,减少4027亩,减6%,产量12428.05万千克,减少641.47万千克,减4.9%;小春花卉面积完成2424亩,增加382亩,增长18.7%;小春油料面积完成45358亩,增加21183亩,增长87.6%,产量908.52万千克,增加427.92万千克,增长89.2%。生产营销仔猪58.1197万头,占年度计划的52.8%,增加3.29万头,增长6%。
  农业总产值完成5.55亿元,占年度计划的37%,增长1.1%,其中:种植业完成29778万元,增长2.3%,林业完成1175万元,增长2.8%,渔业完成2100万元,增长5%,畜牧业完成20632万元,减1.3%。农业增加值完成3.9亿元,占年度计划的38.6%,增长3.5%。
  (三)工业经济急剧下滑
     工业结构单一,抗市场风险能力低,受金融危机及国家环境政策的影响,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增大,国际化工天湖分公司停产、江磷、实龙、江达等磷化工企业产能无法有效释,纸制品产业生产经营困难加剧,建材重点企业未进入正常生产,烟花火炮产业整体上技改未完生产不足。主要工业产品销售价格大幅下降,工业经济急剧下滑。
  工业总产值完成86320万元,占年度计划的18.3%,减56.2%;工业增加值完成27621万元,占年度计划的18.9%,减54.9%。磷化工业完成产值28901万元,减77.6%;纸制品业完成产值15456万元,减1%;建材业完成产值17120万元,增长42.8%;农产品加工业完成产值13551万元,增长36%。
     (四)第三产业贡献增大
     1―6月,全县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59909万元,占年度计划的41.6%,增长11.1%,高于GDP增速26.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2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37970.3万元,占年度计划的44.7%,增长20.2%。接待游客59.31万人次,占年度计划的43.9%,增长2.7%;实现旅游总收入15012.6万元,占年度计划的41.7%,增长7.5%。
     (五)投资、出口需求不足
     1―6月,全县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3225万元,占年度计划的28.8%,增长6.5%。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8231万元,减1.1%;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4994万元,增长24.4%。螺蛳铺至海门公路、县城防洪截污、县城生活垃圾处理厂、廉租房建设、中小学危房改造、星云湖截污治污(一期)、江川一中扩建、珍益品公司建设等重点建设项目顺利推进。
     1―6月,全县外贸进出口总额达831万美元,减67.8%。其中:自营出口814万美元,减68.4%。上半年共引进项目6项,其中结转项目3项,新建项目3项,总投资56550万元。利用县外国内资金8750万元,增长26.9%。其中:利用市外国内资金8500万元,增长95.4%。
     (六)居民和财政收入保持增长
     1―6月,城镇居民人均总收入7645.53元,增加398元,增长5.5%,其中:人均可支配收入6953.42元,占年度计划的46%,增加291元,增长4.4%。农民人均总收入2543元,增加308元,增长13.8%;农民人均纯收入1653元,占年度计划的33.1%,增加178元,增长12.1%。
     1―6月,全县财政总收入完成12107万元,减2.7%,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完成9139万元,占年度计划的39.4%,增加846万元,增长10.2%。地方财政支出完成22615万元,增加4511万元,增长24.9%。
     (七)金融支持发展力度加大
     金融机构着力保证有效信贷投放,切实将信贷资金投向支持扩大内需、改善民生和经济结构调整等重点领域。1―6月,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84777万元,增长15.55%。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29499万元,增长16.81%。上半年,直接用于工业生产经营领域的短期贷款达36732万元,占全部贷款总额的16.01%,增长73.76%,有效缓解了企业资金困难。
     (八)生态建设积极推进
     星云湖南北片区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工程完成投资1500万元。拆除了星云湖隔河应急工程,推进了大庄村落污水治理和小庄村中温沼气站建设,海门村村落污水治理工程已完成90%。完成了星云湖、抚仙湖径流区沿湖直排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前期工作。县城南部水系综合利用项目正在积极推进。星云湖北岸湖滨带修复及生态建设项目等一批截污及环境治理项目可研报告初稿编制完成。
     (九)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职业教育得到加强,城乡教育发展均衡。高考上线人数1619人,比去年增加121人,上线率达87.09%。文化兴县战略稳步实施,群众性文化活动蓬勃开展。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农村合作医疗普及率不断提高,城乡医疗设施和医疗条件进一步改善。惠民政策进一步实施,发放油菜种植补贴49.8万元、农资综合直补390万元、退耕还林补贴791.8万元;发放长寿补助4268人计138.37万元;兑付“家电下乡”补助25.27万元;发放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333万元、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289万元。就业再就业工作得到加强,发放创业促就业小额担保贷款900万元、贷免抚补就业贷款286户1430万元。城镇登记失业率2.98%,同比上升0.23个百分点;城镇新增就业人员1020人,占年度计划的53.7%,增长1%。农村富余劳动力培训转移工作顺利开展,上半年共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1650人,增长112%。
     三、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上半年,我县各项工作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问题和困难还比较突出,主要表现在:一是经济总量不足,产业结构矛盾突出,抗风险能力差。二是生态环境建设任务重,项目引进和企业发展要求高。三是重大项目推进难,投资效应难于显现。四是财政收支压力大,保运转与促发展矛盾突出。
     四、下半年工作措施建议
     (一)保生产、调结构,增强经济发展活力
     一是加快新农村建设。积极推进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配套改革,发挥林业经济效益。加强中耕管理,抓好烘烤、收购等环节,确保烤烟增产增收。实施好畜牧业养殖建设补助,引导畜牧业上规模上水平。继续推进农村交通、水利等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实施好黑山脚、爬地、天井凹、小营等村的易地扶贫搬迁,江城茨通铺、上立脚、下立脚等12个村的整村推进工程。稳步推进农村宅基地审批管理,解决好困难农户住房问题。
     二是加快工业化发展。在加快推进目前在建的建国包装3000万只/年高速五层纸箱生产线、宏宇包装3000万只/年高速五层纸箱生产线、宏宇包装3000万只/年高速五层纸箱生产线、上头营信益纸箱厂纸箱生产线、珍益品1.5万吨/年净菜加工、江磷集团磷酸余热回收利用等项目建设,尽快完工投入生产的基础上,重点做好江川工业的结构调整工作。进一步优化江川特色生态工业园区规划,推进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引导项目和企业进入园区发展;引导和扶持磷化工、纸制品、建材、农产品加工、青铜制品、烟花火炮等特色优势产业技术革新和升级改造,提高产品竞争力,降低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实现资源的有效节约和综合利用;积极培育国家鼓励发展的能耗低、污染小、产业链长、经济社会效益好的新型工业,优化江川工业结构,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三是加快第三产业发展。充分挖掘水资源和文化资源,紧紧抓住“抚仙湖―星云湖生态建设与旅游产业发展改革综合试验区”机遇,按照“全面保护、重点开发”的总体要求,积极推进江川旅游产业二次创业。着力推进旅游改革试验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金色抚仙湖九龙国际会议中心建设进度,推进创意小镇、远洋国际培训中心等重大旅游项目开工建设。着力推进李家山古墓群保护、研究和开发利用。
     (二)抓投资、促项目,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一是紧紧抓住国家扩大内需机遇,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市的支持,力争建设一批关系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工程,进一步解决民生、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等制约问题,促进产业升级工程。
     二是认真实施好县医院医技楼、乡镇文化站、前卫和江城乡镇卫生院、南北片区污水处理厂、2009年廉租房、2009年农村沼气、县城生活垃圾处理厂等国家扩大内需项目建设,确保国家资金发挥投资拉动效应。
     三是加强项目策划和包装,积极开展项目可研、初设、环评、土地、规划、立项报批等前期工作,争取晋思线(江川段)改造、星云湖南岸防洪大堤及截污治污工程、星云湖治污及县城防洪(大街河综合治理)工程、星云湖北岸截污治污及生态恢复、县中医院扩建等项目取得国家及省市的支持。
     四是积极改善投资环境,出台相关优惠政策,以最大的诚意、最好的服务,争取引进一批战略投资者,力争在承接产业转移、引进重大项目上取得新突破,同时,迅速落实我县年度固定资产投资计划,促进具备条件的项目尽快开工建设,并通过投资来带动建材、交通运输、劳务服务等行业的发展。
     (三)扩内需、活流通,加快消费升级步伐
     一是要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构建和谐消费环境。积极引导流通企业诚信经营,加强流通企业食品质量安全监管,提高市场准入标准,进一步完善企业经营管理制度。围绕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生命安全和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深入开展专项整治活动。严厉打击制假售假、商业欺诈等违法行为,切实为广大消费者提供愿意消费、敢于消费的良好环境。
     二是加强市场和流通领域建设。紧密结合江川产业发展特色,建设高原水产品、蔬菜、烟花火炮、青铜制品、特色餐饮等专业市场,促进工农业产品的快捷流通。加快教师小区、廉租房建设进展,拉动房地产消费。同时,积极培育新型消费领域,通过政策引导和支持,拓展电子信息、通信产品、教育培训、家政服务、文化娱乐、体育健身、休闲旅游等消费,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
     三是挖掘消费潜力,大力开拓农村市场。充分利用国家继续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的有利时机,鼓励引导大中型连锁超市、品牌零售企业向县城及农村市场延伸,健全农村流通网络,提高农村市场流通效率;充分利用国家实施“家电下乡”的政策,建立完善适合农村消费特点的家电生产流通体系,调动农民购买家电的积极性;积极探索工业品下乡和农产品进城的双向流通模式,建立健全城乡双向流通网络。采取多种形式推进农产品经营企业与农产品生产者建立鲜活农产品快速流通渠道,促进农产品流通和农民增收,扩大消费需求。
     (四)强征管、兼培植,促企业与财税共发展
     一是要充分利用国家加大转移支付力度的有利时机,不遗余力地争取上级的资金支持,并切实采取措施,坚决杜绝浪费现象。
     二是抓好节支工作。认真贯彻执行《江川县党政机关厉行节约若干问题专项工作实施方案》,落实好各项规定及目标要求,缓解支出压力。
     三是正确处理好加强征管与培植财源、长期利益与短期利益的关系。在加大征管力度、规范税收执法的同时,适当考虑企业的实际情况,做到短期利益与长远利益相结合,促进企业和财税共同发展。
     (五)建生态,保环境,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一是全面实施以“建设生态文明,优化生态环境,发展生态经济”为主要内容的生态县建设,把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结合起来,走“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的路子,着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二是加大“两湖”的保护和治理力度。继续推进“环湖截污治污、环湖面源污染控制、环湖生态修复、环湖林业生态、入湖河道综合治理、湖泊内源污染控制、两湖流域环境监管”七大工程。严格项目建设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加快推进星云湖南岸防洪大堤及截污治污、星云湖治污及县城防洪(大街河综合治理)、江川县第二和第三污水处理厂建设、珠江防护林、沿湖村庄环境综合整治等项目。促进企业技术革新,严格企业达标排放,优化产业生产结构,缓解发展和生态环境的矛盾。
     三是围绕建设高原湖泊生态城市目标,进一步完善县城发展规划,合理定位城市功能分区,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加快江城、路居、九溪、前卫等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城镇化进程。
     (六)重民生、强保障,努力构建和谐江川
     一是千方百计扩大就业。通过项目推动、创业带动、政策扶助等措施,努力扩大就业。积极落实对困难企业、困难人员稳定就业的帮扶措施,组织实施创业促就业计划,广泛开展城乡就业援助专项活动。
     二是积极落实有关社会保障工作,加强社区和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继续推进和完善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和农村、城镇新型合作医疗制度改革。建立和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城镇社会养老保险体系,提高社会保障能力。加大廉租房建设力度,确保低收入家庭买得起房,低保家庭租得起房。
     三是促进社会事业协调发展。改善和优化教育教学资源,稳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加快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突出地方特色,发展文化事业;加强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卫生服务能力;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确保经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 2 ―

― 1 ―

 

出处:云南省政府信息公开门户网站玉溪市江川县政府信息公开门户网站江川县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发布人:11
  • 主办:玉溪市江川区人民政府     承办:玉溪市江川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联系方式:0877—8011091
    网站标识码:5304210001   网站地图
    备案号:滇ICP备05004768号-1 滇公网安备:53042102000006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877-2077670

    网站支持IPv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