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2014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申报指南
为便于社会各界了解和参与云南农业综合开发建设,鼓励符合条件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积极申报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实现择优选项,根据《国家农业综合开发2013年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实施意见(试行)》(国农办〔2013〕92号)及相关项目申报指南,现发布我省项目申报指南如下: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以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提升农业竞争力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围绕区域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大力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建设,强化现代农业发展的产业支撑。通过财政扶持,壮大一批带动能力强、与农民建立紧密利益联结机制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培育一批运作规范、组织带动力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一批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市场竞争力强的优势特色产业。
二、扶持范围和重点
(一)扶持范围
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包括一般产业化项目、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发展和“一县一特”产业发展试点项目。
1. 一般产业化项目扶持范围为:农产品、经济林及设施农业种植、畜禽水产养殖等种植养殖基地,农产品加工,储藏保鲜、产地批发市场等流通设施。同时,选择有条件的地区开展利用农作物秸秆生产有机肥料项目建设。
2.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发展和“一县一特”产业发展试点项目,重点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根据区域优势产业发展及县域特色产业发展需要,开展农业基础设施、良种繁育、农业污染物防治、废弃物综合利用和社会化服务体系等公益性项目建设,以及新产品新技术推广应用、农产品精深加工、流通体系及品牌建设,支持与龙头企业建立紧密利益联结机制的合作化组织开展农业基础设施、规模化标准化种植养殖基地等项目建设。
(二)项目扶持重点
一是优势产业。重点扶持粮食、蔗糖、畜牧、蔬菜(含食用菌)、茶叶、渔业、薯类、蚕桑、经济林果、花卉、油料(含木本油料)等优势产业。二是优势农产品。着重支持优势农产品的种植、养殖、产品加工、储藏保鲜、流通设施建设以及相关的科技开发等服务体系建设。三是示范带动作用强、成规模、有效益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四是带动山区农民增收致富的产业化经营项目。
三、扶持对象
符合农业综合开发立项条件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
四、扶持政策
(一)一般产业化项目
一般产业化项目包括财政补助项目和贷款贴息项目,中央财政下达的2014年一般产业化项目资金, 80%以上用于扶持财政补助项目,20%以下用于扶持贷款贴息项目。
1.财政补助项目
用于安排财政补助项目的中央财政资金,60%以上(含)用于扶持龙头企业;40%以下(含)用于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项目中央财政补助资金规模为100万元至300万元;农民专业合作社项目中央财政补助资金规模为50万元至150万元。地方财政资金投入比例按现行政策执行。项目单位按政策规定落实相应的自筹资金投入。其中,龙头企业自筹资金不低于所扶持的财政补助资金总额;农民专业合作社自筹资金不低于所扶持财政补助资金总额的50%。财政补助资金使用范围依照《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项目管理办法》(财政部令第60号)有关规定执行。
2.贷款贴息项目
贷款贴息项目资金用于固定资产贷款贴息,单个项目中央财政贴息资金规模不低于50万元,优先扶持粮油加工及“菜篮子”产品贷款贴息项目。贴息范围为2012年1月1日以后签订贷款合同(包括2011年签订贷款合同、申请连续贴息的合作贷款项目)、在2013年会计年度实际发生并已经支付的利息。贷款贴息要求单笔贷款100万元以上,最高贴息贷款额度不超过6000万元。贷款贴息期限一般为2年;与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合作的项目连续贴息期限为3年,最长不超过5年。贴息率不高于同期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同档次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
(二)试点项目
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发展和“一县一特”产业发展试点项目,在2013年基础上适当扩大试点。2014年试点性的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发展项目中央财政资金投入规模为500万元至800万元、“一县一特”产业发展项目中央财政资金投入规模为300万元至500万元。
五、项目申报要求及立项条件
(一)一般产业化项目
1.财政补助项目
(1)项目基本条件
--符合国家法律法规、产业政策和行业发展规划;
--资源优势突出,区域特色明显;
--市场潜力较大,辐射带动能力强,预期效益好;
­--产品科技含量较高,竞争优势比较明显;
--建设方案先进科学,产品技术和工艺路线合理;
--项目建设符合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利用要求,有利于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项目产生的污染物排放符合国家环保要求,获得相关环保部门的审核或批复;农业面源污染能得到有效治理;农业生产废弃物能得到有效利用;能够确保水资源安全和可持续利用。种养业生产过程减少农药、化肥、添加剂等投入品使用,符合相关农业生产规范要求;产品质量安全可靠,达到相关农产品质量安全要求;
--投资估算合理,自筹资金来源有保障,筹资方案可行;
--土地流转用地或项目建设用地手续合法。
(2)项目单位条件
①龙头企业
--2010年12月31日以前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具有法人资格;
­--经营业绩良好,2011、2012年连续盈利,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2011、2012年资产负债率一般低于70%,银行信用等级A级以上(含A级,未向银行贷款的除外);
--企业资产优良,具有一定的经营规模和经济实力,有较强的自筹资金能力。2012年固定资产净值300万元以上,净资产不低于申请财政补助资金总额的2倍;
--法人代表具有良好的社会形象和诚信记录,企业一般应不欠税、不欠员工工资、不欠社会统筹保险金;
--建立了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经营管理机制,财务管理规范,能保证项目按计划建成和财政资金规范、安全、有效使用;
--与农民以多种形式,形成联结紧密、科学合理的利益共同体。龙头企业实施的项目一般应直接带动农户200户以上,加工项目所需原材料的70%以上来自企业注册地,流通设施项目能够带动注册区域农产品进入市场领域。
②农民专业合作社
--一般为2011年12月31日以前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取得法人资格;
--合作社法人具有良好社会形象和诚信记录,具备相应的项目建设和经营管理能力;
--符合《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有关规定,产权明晰,章程规范,运行机制合理,盈余返还;
--经营状况良好,实力较强,财务管理比较规范,净资产不低于申请财政补助资金总额的50%;
--运营规范,农户社员规模较大,示范带动作用强。
2.贷款贴息项目
(1)贷款由银行业金融机构发放,贷款用途符合国家金融政策和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扶持范围;
(2)贷款期限、贴息期限及额度等符合规定要求;
(3)项目申报单位具有法人资格,经营状况良好;
(4)法人代表具有良好的社会形象和诚信记录;
(5)贷款项目对农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和就业带动作用明显;
(6)申报材料齐全完整、真实可靠。
3.不予受理的事项
(1)国家产业政策限制和淘汰的相关项目(参见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
(2)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名录和有关野生动植物保护国际公约附录的动植物加工流通项目。
(3)中成药深加工、木材深加工、纺织品深加工等项目。
(4)截至2013年底,同一项目单位(包括母公司和各个子公司、不同公司但同一法人代表)已获得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连续扶持(含贷款贴息和财政补助两类项目)满3年的(合作项目除外),不在2014年申报范围。
(5)已申报2014年农业综合开发部门项目的,不在此次申报范围。
(6)中央财政农业综合开发投资参股企业和使用有偿资金的企业,2012年未上缴国有股权分红收益和未偿还到期借款的,不得申报2014年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
(7)有不良诚信记录,或被列入监管黑名单的企业不在申报范围。
(8)上市企业(含控股公司、母公司、子公司)不在此次项目申报范围。
(二)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发展和“一县一特”产业发展试点项目
2014年农业综合开发扶持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发展和“一县一特”产业发展试点项目原则上执行《2013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扶持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发展和“一县一特”产业发展试点项目申报指南》(国农办〔2013〕115号,发布在云南省财政厅网站)及《关于2013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扶持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发展和“一县一特”产业发展试点项目若干政策规定解释的函》(国农办函〔2013〕41号)立项条件和申报要求,并对相关事宜进一步明确如下:
1.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发展试点项目要求符合无公害、绿色、有机等相关农业生产规范,产品质量安全可靠。
2.“一县一特”产业发展试点项目要求列入地理标志产品或原产地保护产品目录及省级优势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等优势农产品。
3.试点项目均要求“三废”排放及处理措施可行,获得相关环保部门的批复或审核;水资源供需平衡、利用合理,新打机电井获得水资源管理部门的批复。
4.试点项目均要求企业总资产报酬率处于同行业中等以上水平。
5.试点项目能够积极探索增加农民资产(本)性收入的有效途径,建立起与农民股份合作经营的利益联结机制,财政资金的30%用于农民合作社或农民持股,并能够在一定期限内选择固定分红、利润分红或股权保底分红等方式,使农民获得收益。地方农发办能够帮助龙头企业建立起股份合作制公司治理结构,并加强监督管理,确保持股人享有股权分红收益。
6.如申报单位属中央财政农业综合开发投资参股企业和使用有偿资金的企业,2012年未上缴国有股权分红收益和未偿还到期借款的;以及有不良诚信记录或被列入监管黑名单的,不得申报2014年试点项目。
(三)项目申报需提供的相关材料
1.财政补助项目、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发展和“一县一特”产业发展试点项目:龙头企业申报的项目可先提供项目建议书及相关附件,由社会中介机构出具的2011、2012年度财务审计报告,待省级农发办审核通过后再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农民专业合作社申报须提供项目申报书及相关附件,由社会中介机构出具的2012年度财务审计报告;同时须提供电子文档(PDF格式)及附件资料彩色原件扫描。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内容及相关附件要求参照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以下简称“国家农发办”)已印发的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龙头企业可研报告及农民专业合作社项目申报书编制参考大纲。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提纲、合作社项目申报书编写大纲等有关资料,请向所在地农发办索取,或在财政部网站下载。
2.贷款贴息项目:贷款银行批复文件、银行贷款合同和贷款到位凭证;银行贷款卡复印件;贷款银行出具的利息结算清单、利息支付原始凭证、还款凭证;项目单位法人营业执照副本;项目单位获得的贷款银行信用等级评定证书及授信证明复印件;由社会中介机构出具的项目单位2012年度财务审计报告。上述材料须提供完整、清晰复印件。
(四)项目申报时需说明的相关情况
1.同一项目单位2013年度已得到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扶持、拟申请连续扶持的,在申报材料中,须详细说明项目单位现状及已立项项目建设、资金使用管理、与新申请项目的关系等情况。固定资产贷款贴息项目申请连续贴息的,须在申报材料中说明上一年度的贴息情况。
2.项目单位需说明近两年除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外申请其他财政专项资金的情况。
六、申报程序和时间要求
(一)具备条件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可根据本指南相关要求,向所在地农发办申报农业产业化经营项目。财政补助、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发展和“一县一特”产业发展试点项目、贷款贴息项目的申报范围一般限于86个国家级农业综合开发县(市、区);已报国家备案的固定资产贷款贴息项目申报范围为国家级和省级开发县。同一项目单位只能申报一种扶持方式。
(二)项目申报单位申报材料必须真实准确,按规定要求编写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和项目申报书。凡弄虚作假的,一经发现,将取消申报资格,五年内不得申报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各级农发办要扎实做好项目前期准备工作,特别是要确保项目申报材料的真实、全面和可靠,如发现审核不严、违规操作等情况,将按照《农业综合开发财政资金违规违纪行为处理办法》(财发〔2011〕7号)的相关规定严肃处理。
(三)各申报单位于2013年10月20日前向县农开办申报财政补助项目、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发展和“一县一特”产业发展试点项目;于2013年12月20日前申报贷款贴息项目,逾期申报,概不受理。尚有疑问的有关事宜请向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咨询。
咨询电话:0877-8034984
江川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
2013年10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