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教育体育发展成就巡礼·江川篇 党的十八大以来,江川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体育的重要论述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认真落实中央、省、市决策部署,教育体育改革发展取得了重大进展,推动了教育事业从基本均衡到优质均衡发展的重要转变,体育事业从项目竞技到全民健身的重要转变,体教融合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效。 切实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从政治上看教育、抓教育、办教育,坚决站稳政治立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执行上级决策部署,服务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十年来,教育系统党组织机构经历了教育局党委、教育局党工委、区委教育体育工委的设置;设置了教育体育局党组;2016年把所有乡镇中小学党组织划归教育局党委管理;通过党组织设置变更,教育系统党的建设明显加强。强化党员教育和发展党员工作,先后开展了党史学习教育等五次集中性主题学习教育活动,持续加强党支部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党员队伍规模不断发展壮大,有基层党组织44个、党员863人,大专以上学历党员占比96.75%,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不断彰显。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区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作用,成为制定教育规划、解决教育问题、推进改革发展的重要议事决策机构。试点推进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把学校建设成为党领导的坚强阵地,把学校建设成为“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坚强阵地。推进“清廉学校”建设,构建风清气正教育生态。实施三年行动计划,创建“清廉学校”19所,确保2023年实现创建全覆盖。健全完善“三融入三开放”工作机制,打造特色党建品牌。基层党建融入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德育安全管理全过程,全面向学生、家长、社会开放。打造中小学“云岭红烛·育人先锋”、党建示范校项目9个,推进党团队一体化建设,教育系统成为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的坚强阵地。 建立健全财政稳定投入的增长机制,大力改善教育发展环境。十年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发展,加大教育投入,优化学校布局,改善办学条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达到100%;累计投入资金8亿余元,实施美丽100校安工程、高中改扩建、“全面改薄”、薄改提升长效机制等教育项目455个,学校占地面积增加146494平方米,校舍面积增加144102平方米,学校办学条件显著改善,最好的建筑在学校,最美的环境在校园。全面落实教育惠民政策,学生资助项目从2项增加到20余项,学生资助奖补和生源地贷款实现全覆盖,确保不让一名学生因贫失学辍学。健全完善教育稳定增长的投入保障机制,千方百计保障教育投入“两个只增不减”,制定实施基础教育改革发展14条措施,每年新增2000万支持教育改革发展。建立健全表扬奖励机制,逢单年高规格组织教师节系列活动,表扬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组织慰问走访生活困难教师、优秀教师及离退休教师活动,大力营造尊师重教社会风尚。 牢牢把握教育发展规律,努力推动各类教育均衡发展。推动学前教育普及普惠、义务教育城乡均衡、高中教育特色多元、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发展。十年来,实施了三期学前教育专项计划,学前教育资源总量和质量明显增加,新建区第二幼儿园、独立的乡村幼儿园19所。区第一幼儿园顺利晋升为“省一级一等幼儿园”,学前教育“一县一示范,一乡镇一公办,一村一幼”目标基本实现,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92.4%,提高10.7个百分点,“入园难”和“入园贵”问题有效解决;用情用力抓好义务教育有保障,小学和初中辍学率全面清零,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5.05%,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2016年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2022年列为云南省首批创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四个县(区)之一;切实提升高中办学质量,投入2亿余元实施校园扩建改造,2021年江川一中晋升“省一级二等高中”,江川二中创建市劳动教育示范校。生物多样性展馆和劳动教育基地建设特色鲜明、亮点纷呈;江川职中校企合作走深走实,职普融合协调发展,职业技能大赛屡创佳绩,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95%以上,就业质量逐年提高。 坚持人民为中心工作理念,深入推进教育综合改革。2017年成立区教育改革工作领导小组,深入推进教育系统人事制度改革、中心城区资源整合、中小学教师支教交流3项措施办法,交流教职工182人、低聘27人,打破教师职称聘任终身制,建立职称聘任能上能下的动态管理机制,促进教师资源优化配置。2019年底至2020年8月,先后实施校长职级制改革和教师“县管校聘”改革省级试点。校长职级认定265人,竞聘上岗69人。在“县管校聘”改革中,校内聘任流出146人。2022年继续深化教师管理体制机制改革,组织专题调研和多方研讨,制定教师调配工作方案,采取对口支教、组织调整、校内聘任、跨校竞聘、组织安排等方式,其中在校内竞聘中流出139人。通过一系列改革措施的落实,极大地激发了教师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教师结构进一步优化。目前,全区教师资源配置水平基本符合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标准,对缓解“择校热”和教育焦虑起到重要作用。坚决贯彻落实“双减”各项要求,全区校外培训机构由83家减为43家,学科类培训机构全部清零,并设立资金基本户和资金监管专户,实现课后服务全覆盖,治理取得明显成效,切实增强群众满意度和获得感。 高度重视德育安全管理,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德育安全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推进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深入开展“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我们的节日”“学习新思想,做好接班人”等德育实践活动,在德育活动中培养学生、教育学生。毫不松懈抓好学校安全管理,建立健全校园及周边综治工作机制,常态化开展综合整治行动,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辅导。构建家校协同育人机制,全区各学校全部建立家长学校,开展校园开放日、家长护学志愿活动。打造德育特色学校,马家庄小学“若水童声”合唱团多次荣获国际级合唱比赛奖项、大街小学德育课程入选全国首批典型案例、阿楚若彝族文化传习社让传统文化创新发展。抓住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创建机遇,全面加强劳动教育,以劳强体、以劳树德、以劳增智。2016年云南省勤工俭学现场会、2020年玉溪市劳动教育现场会在江川召开。 持续深化体教融合,营造全民健身氛围。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落实初中省体育考试要求,让学生掌握1至2项终生受益的体育项目。整合学校联赛、青少年比赛、社会组织赛等体育赛事资源,组织校运会和区运会等活动,持续增强青少年身体素质。建立中小学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机制,创建国家级体育特色学校8所、市级体育特色学校27所,强化青少年体育训练管理,搭建体育人才培养平台,有效提升体育竞赛水平和体育人才培养质量。竞技体育高质量组织,先后承办全国(U21)青年男子篮球锦标赛预赛、中国篮球发展联赛、国际体育旅游嘉年华、云南省铁人三项公开赛等重大赛事,省十六运会江川赛区赛事顺利举行,提升了城市的影响力和美誉度。体育设施逐步健全完善,新建足球场地32块,健身步道3条,向社会开放体育场地716处,实现全民健身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工程行政村全覆盖。北山寺健身步道和星云湖环湖智慧健身步道成为人民群众健身锻炼的好去处。十年来,游泳项目成为江川优势运动项目,不断刷新纪录、创造新速度。 天道酬勤,日新月异。回首十年,江川教育体育事业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群众满意度和获得感明显增强。进入新发展阶段,江川教育将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体育的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继续推进教育体育改革发展,加快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优质的教育体育服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