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川区卫生健康体系“十三五”发展规划实施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在上级部门指导下,以提高全民基本医疗和健康水平为突破口,紧紧围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这条主线,遵循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的原则,强化医疗保健服务体系、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疾病防控体系、卫生监督执法体系、卫生信息化体系建设,卫生事业呈现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圆满完成“十三五”规划发展目标,现将迎来“十四五”,为保证卫生健康事业持续稳步发展,现将“十四五”时期发展思路报告如下: 一、已经实施的工作情况总结 (一)居民健康水平显著提高。2016年孕产妇死亡1人,孕产妇死亡率为31.75/十万,婴儿死亡率为5.71‰,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6.98‰,传染病发病率为101.2/10万。2017年孕产妇死亡率为0,婴儿死亡率为4.48‰,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5.97‰,传染病发病率为108.5/10万。2018年,孕产妇零死亡,出生活产2838 人,婴儿死亡15人,婴儿死亡率为5.29‰,五岁以下儿童死亡17人,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5.99‰,2018年,全区报告乙类传染病10种,256例,发病率 90.48/10万。2019年,孕产妇死亡率为零,出生活产1985人,婴儿死亡11人,婴儿死亡率为5.54‰,五岁以下儿童死亡12人,死亡率为6.05‰,1-9月,全区报告乙类传染病11种,病例208例,发病率 73.52/10万。2016年至2019年,江川区母婴保健工作不断加强,死亡率保持在较低水平,传染病发病率均低于“十三五”规划中的260/十万,传染病报告漏报率均小于5%,报告及时率均为100%。全区无重大传染病疫情暴发、流行,传染病疫情连续3年控制在全省发病较低的水平。 (二)政府财政投入大幅增加,卫生事业跨越式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夯实。2016年来,区卫健局主动作为,积极向上争取建设项目,落实重点建设项目9项,着重加强区中医院综合住院楼、区妇计中心业务楼、村卫生室的建设。2016年12月投资820万完成了江川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业务楼建设项目,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2018年7月投资3467万元完成江川区中医医院改扩建项目(医技、住院综合楼建设项目),新建建筑面积7763.22平方米,2018年8月工程全面竣工。实际完成投资3459.5万元。2016年-2019年对11个村卫生室(前卫镇石河村卫生室、雄关乡白石岩村卫生室、江城镇桐关村卫生室、江城镇祁家营村卫生室、九溪矣文村卫生室、安化乡早谷田村卫生室、安化乡新庄村卫生室、大街大营卫生室、九溪大村村卫生室、雄关窑房村卫生室、大街朱家庄卫生室)的业务用房进行新建或修缮。经过近几年的建设,至2019年末,江川区73个村卫生室均已达标。全区七家乡镇卫生院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改造,基本满足了农村卫生医疗服务需求,有效缓解了群众“看病难”的问题。 (三)卫生资源总量持续增加。截至2019年10月,我区医疗机构共176家,全区医疗机构数较“十二五”期末增加10家(十二五期末166)。在册医师总数578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462人,执业医师116人;全科医生46人;在册护士983人,专业公共卫生人员数392人。医师、护士电子化注册达100%。相比2018年10月,在册医师增加25人,在册护士增加103人,全科医师增加8人,专业公共卫生人员数增加188人,较上年度医师、护士、全科医生和专业公共卫生人员数分别增长4.5%、11.7%、21%、92%。 (四)重大传染病防治和公共卫生工作不断加强,传染病疫情稳定。一是传染病防控工作成效明显。1-9月,全区报告乙类传染病11种,病例208例,发病率 73.52/10万,江川区发病率均低于“十三五”规划中的260/十万,传染病报告漏报率均小于5%,报告及时率均为100%;检测各类生活饮用水630件,合格463件,合格率73.49%;主动开展食源性疾病监测,各哨点医院和疾控中心通过食源性疾病监测报告系统上报病例708例。二是巩固免疫规划工作成果,常规免疫各类疫苗接种率在95.05%以上,疫苗冷链运行正常;三是认真开展死因监测工作,全区居民死因监测报告1253例,粗死亡率4.93‰,死因监测报告及时率92.05%;四是妇女儿童健康计划稳步实施。完成增补叶酸项目1916人,任务完成率92.56%;婚检率94.26%;妇女常见病筛查21199人,完成率78.01%;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完成1086对,任务完成率72.16%;江川区HPV基因分型检测项目完成4254人;孕产妇死亡率为零,被玉溪市人民政府评为玉溪市2018年度孕产妇暨婴儿健康理工作先进单位。出生活产1985人,婴儿死亡11人,婴儿死亡率为5.54‰,五岁以下儿童死亡12人,死亡率为6.05‰;新生儿疾病筛查1963例,筛查率为98.89%;听力筛查1962例,筛查率为98.84%。被云南省卫生健康委妇幼健康处评为2019年第二次室间质评优秀机构。五是做好防艾工作。今年1-10月新报告HIV感染者/AIDS患者29例,外地羁押人员10例,江川区19例,死亡2例,全部都建立了档案,建档率为100%。HIV检测份数合计102509份,确证阳性数44份。六是及时处置突发卫生事件。1-9月全区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5起(未分级),无死亡。七是做实公共卫生服务工作。至10月底,全区城乡居民健康档案243334人,建档率96.44%;多种方式抓好健康教育,举办健康知识讲座351场次,9349人次参与听讲;结核病规范治疗管理率100%;全区登记管理高血压18251人,规范管理率92.77%;登记管理糖尿病4870人,规范管理率94.46%;重性精神障碍患者在册人数1212例,报告患病率4.72‰。开展65 岁及以上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人数8906人,开展0—36个月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人数6735人。 (五)重视人才培养和人才梯队建设。区人民医院与上海普陀区中心医院“东西部地区省际医院对口支援” 项目第二轮工作继续进行,目前上海普陀区中心医院已派出7批共35人的专家队伍进驻江川进行实地临床带教、技术指导等工作。江川区抓住“引才、育才、留才”三个环节做好人才工作,2016年通过提前招聘引进麻醉、影像专业人才共4人;2017年拓宽了引进渠道和专业,共引进麻醉、影像、临床、检验等专业15人;2018年提前引进麻醉、影像、临床、预防医学等专业30人。引进人才数量明显增加,专业进一步拓宽。江川区制定了《玉溪市江川区卫生人才发展实施意见》(玉江发〔2017〕33号)加强卫技人员流动,鼓励卫生人才到乡镇卫生院工作,2016年江川区基层医疗机构在职在编工作人员180人,2017年189人,空岗数量明显下降,基层卫技人员高级职称人数也逐年上升。重点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不断推进科技创新,加大系统内卫生专业技术人员继续医学教育和卫生人员培训力度,落实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认真按要求做好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签约、就业工作。2016、2017年每年各签约1名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每年各安排1名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就业。2018年至8月共签约2名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共引进人才41人,188人报名参加职称晋升考试、27人报名参加高级技术资格实践能力考试、护士执业资格考试93人。2019年签约2名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安置2名2019年毕业的免费医学生到江城镇中心卫生院就业,2名均参加规培。2019年学历提升后,江川区卫健系统在职乡村医学生全部学历均为中专及以上。 (六)加大公立医院改革力度,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江川区公立医院改革工作继续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积极在体制机制改革和管理服务改善等方面进行创新和探索,全面加强药品招标采购监管、实施DRGs付费制度改革、完善分级诊疗工作、强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探索人事薪酬制度改革、医共体建设和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大幅降低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的价格,降低大型医疗设备检查治疗价格,合理调整诊疗费、护理费、手术费等医疗服务,在促进医疗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同时,努力减轻患者的医药费用负担,让老百姓得到了实惠。基本实现了“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康复在基层”的就医格局。取消药品加成工作以来,区人民医院和区中医医院2016年让利药品569.79万元、2017年让利476.27万,2018年区人民医院药品让利群众达323.59万元,区中医医院药品让利群众达45.58万元。2019年1-11月,区人民医院应补偿金额为价格补偿203.77万元、财政补偿58.22万元、医院承担29.11万元;实际补偿金额为价格补偿216.80万元、财政补偿292万元。区中医医院应补偿金额为价格补偿31.44万元、财政补偿8.98万元、医院承担4.49万元;实际补偿金额为价格补偿69.28万元、财政补偿148万元。公立医院区级财政应补偿67.20万,实际补偿440万元。同比医疗费用增幅、药占比、百元医疗耗材占比、医疗服务性收入占比和全区基层医疗机构门急诊人次占比等医改重要指标均在全市的目标控制范围内。 (七)加强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爱国卫生工作有新拓展。十三五期间,是我区国家卫生城市迎检的关键时期,期间区委、区政府把开展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工作列入了重要议事日程,加强了爱国卫生组织管理,使爱国卫生组织机构进一步得到加强,爱卫会组织协调功能得到充分体现,爱国卫生组织管理工作走向规范化管理的轨道。爱卫工作取得显著成绩。创卫工作得到省专家组及各级领导的认可,各级各部门本着爱卫工作紧紧围绕创卫工作的思路,通过创卫工作营造全区的和谐发展环境,按照“谁的辖区谁管理,谁的任务谁负责,谁的问题谁解决”的原则,通过对《国家卫生城市标准(2014)版)》内容的分解,实行目标管理和奖罚机制,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全面落实创卫责任制,坚持一把手负责制,明确目标考核制,落实岗位责任制,强化监督检查制,建立责任追究制。实行网络化管理,将建成区划分成30个网格,区级领导直接负责每一个网格,责任细化落实到每一个单位,每一位干部职工。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事事抓到底的创卫局面,目前,城区绿化覆盖总面积为144.16万平方米,城市绿地总面积136.02万平方米,城市绿地率24.73%,建成区公园绿地面积48万平方米,人均公共绿地面积5.17平方米,“无烟学校”、“无烟医院”、“无烟党政机关”覆盖率已达100%。2018年4月20日,省爱卫办组织专家组,对玉溪市国家卫生城市进行了又一个三年一轮的复审工作,由于江川区干部职工及参与群众的共同努力,江川区和红塔区以763分(750分算通过)分的万成绩基本通过省级专家的复审。2019年通过全区上下三年的努力,江川区以809.2分顺利通过了国家卫生城市第二轮暗访复审,被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确认为国家卫生城市。江川区大街街道河咀社区、江城镇侯家沟村委会被云南省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命名为2018年度云南省卫生村。积极组织乡镇、村申报省级卫生乡镇和村,争取年底卫生乡镇全覆盖。积极打造健康生活目的地,开展健康支持性环境建设。大力推进全民健身运动。切实落实“厕所革命”行动,利用节假日、健康主题日,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10月,在区中医医院门前建设健康一条街,扩大健康城市建设覆盖面。 二、相关领域政策情况和发展趋势 (一) 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完善计划生育工作考评体系。依法组织实施全面两孩政策,做好计划生育政策调整与有关经济社会政策的衔接,积极倡导负责任、有计划地按政策生育,开展政策解读和宣传工作,合理配置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资源,满足新增需求,提高生殖健康、妇幼保健等公共服务水平,完善配套措施。 (二)实施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2019年国家卫健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下发《关于在医疗联合建设中切实加强中医药工作的通知》,2020年,我区将实现所有卫生院卫生室均开展中医适宜技术、中医健康干预服务,将中药健康管理服务内容和覆盖人群不断加大。三、“十四五”工作思路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遵循新时期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 从大健康、 大卫生高度出发,把卫生与健康业的改革发展和推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全面结合起来,以提高全省各族人民群众健康水平为核心, 以体制机改革创新为动力, 以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为重点, 把健康融入经济社会发展, 加快转变健康领域发展方式, 全方位、全周期维护和保障人民健康, 大幅提高全省各族人民群众健康水平, 为实现全面小康奠定坚实的健康基础。 四、发展目标及举措 (一)确保“十四五”期间经济指标有所增长。针对门急诊人次、住院人次、医疗收入等经济指标逐年减少的问题,组织各医疗卫生机构召开分析研究会,探讨如何增加经济指标,调整绩效分配方案,调动职工积极性,提升医疗服务质量,达到年终目标责任书考核要求,确保“十四五”期间经济指标有所增长。 (二)加强疾病监测,抓好公共卫生疾病预防控制项目工作。一是做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制定和完善相关制度和方案,强化职能。做到考核绩效与公共卫生经费拨款挂钩,确保公共卫生服务专项资金及时到位、合理使用。深入推进贫困地区慢性病防控工作,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高血压、糖尿病、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规范管理率持续保持在90%以上。加强培训,提高宣传力度,完成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满意度和居民健康素养调查。二是做好公共卫生疾病预防控制项目工作。制定《玉溪市江川区2020年疾病预防控制暨卫生应急工作要点》。做好免疫规划、传染病、慢性病、结核病、麻风病、地方病防治工作和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慢阻肺监测、儿童窝沟封闭等重点工作。继续有效实施Hib流感疫苗、23价肺炎疫苗群体性预防接种健康惠民工程。确保我区全面完成“十四五”疾病预防控制暨卫生应急各项工作任务。努力实现“三个90%”艾滋病防治目标。三是做好妇女儿童健康管理及计划生育服务工作。规范妇幼卫生项目管理。深入开展增补叶酸预防神经管缺陷、住院分娩补助等妇幼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工作。加强婴幼儿、高危孕产妇的管理,降低剖宫产率,做好“两癌”筛查、妇女病普查、《出生医学证明》管理等工作。四是做好卫生应急工作。提升我区卫生应急处置能力。完善相关应急预案,加强部门协作。建立预案动态更新修订机制,积极投入与争取上级投入资金对卫生应急老旧设备进行更新升级,不断完善应急物资储备。 (三)持续做好艾滋病防治工作。一是加强多部门的合作和参与,定期召开艾滋病防治领导小组及协调小组会议,营造支持艾滋病防治工作良好环境。二是加强抗病毒治疗工作。加大管理随访力度,加强三类重点人群综合干预力度,做好信息上报工作,确保市级下达的各项治疗任务圆满完成,推动全区防治工作平衡发展。三是积极与澄江县进行沟通,由于在我区抚仙湖托管区域(路居镇)的HIV感染者/AIDS患者交由澄江管理,但是考核指标还在我区,截至8月底抚仙湖托管区域内的(路居镇)HIV感染者/AIDS患者抗病毒治疗覆盖率为82.1%,距离指标还差7.9%。四是积极争取各级艾滋病防治专项经费,并做好经费管理工作,严格规范使用经费,引入第三方审计防艾经费,加大监督力度,保证艾滋病防治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四)深入推动医疗卫生改革。一是加快区人民医院医疗建设工作,提升县级医院服务能力。加快卒中中心和胸痛中心建设,有效提升区人民医院医疗服务水平,确保真正实现县域内90%就诊率的目标。二是全力推进DRGs-PPS付费方式改革。加强临床路径管理,规范和引导医疗服务行为,增加病种数和覆盖率,保证DRGs试点工作的顺利进行。2019年在区人民医院开展DRGs-PPS付费方式改革的经验基础上计划在区中医医院开展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DRGs-PPS付费方式改革。三是协调好编办、发改、财政、人社等部门全力推进改革工作,加快推进分级诊疗、紧密型医共体建设、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互联网+医疗健康”、智慧医疗等工作,不断拓宽公立医院改革的深度和广度。四是提升区域医疗服务能力,持续推进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建立五项制度,创新11个医疗服务模式,进一步加强医疗服务管理,提升医疗服务质量,重点加强乡镇卫生院等级创建及中医馆建设,基层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改善广大群众就医感受,提高群众满意度。五是加强各医疗机构的综合管理。加强医疗质量管理,把好医疗技术准入关,重点管理好病历书写、手术安全、医院感染和急诊急救工作。六是推进卫生信息化建设。七是确保健康扶贫精准,做到对象精准、施治精准、救助精准。 (五)健全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建设管理制度。一是积极争取各级政府资金补助和项目申报支持,积极协调推进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加快推进项目建设进度。二是制定《江川区卫生健康系统基本建设项目管理办法》、《江川区卫生健康系统基本建设项目工作落实和督查管理办法》等,完善相关的固定资产投资基建项目管理制度。三是根据2019年安排的投资项目建设计划,明确责任主体,落实具体责任人,让每一项目都有人抓和管理。四是按照安排的目标任务,分析研究,将任务细化,制定详细的时间进度,便于各责任人具体落实。五是在项目实施前,制定切实可行的项目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六是2020年计划区人民医院综合住院大楼项目资金到位的情况下预计可完成投资2000万。区中医院住院部修缮预计完成投资500万。 (六)加大卫生健康人才队伍建设。多渠道引进医疗卫生人才,加强培训和继续教育,完善医疗卫生机构工作机制,大力开展临床技能培训,稳步提升职业医师资格考试通过人次。 (七)稳步推进卫生监督工作。加强与上级部门的沟通协调,积极争取人力及资金支持,切实解决人员不足、资金紧缺的实际困难。加大卫生监督执法力度,对违法经营活动给予一定处罚,严厉打击非法行医,维护卫生法律尊严。严格执行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工作,进一步贯彻落实《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规范生活饮用水行业卫生管理体系,建立健全长效卫生监管机制,不断提高我区生活饮用水的卫生管理水平,确保群众饮水安全 五、对课题研究的建议 (一)加强疾病监测和传染病防控,抓好公共卫生疾病预防控制项目工作。公共卫生服务,是最基本的民生保障,是提升居民健康素养的必要途径。公共卫生服务包含面较广,主要包括一是贫困地区慢性病防控工作,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高血压、糖尿病、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规范管理;二是疫规划、传染病、慢性病、结核病、麻风病、地方病防治工作和基层高血压防治管理、慢阻肺监测、儿童窝沟封闭等重点;三是Hib流感疫苗、23价肺炎疫苗群体性预防接种等健康惠民工程;四是妇女儿童健康管理及计划生育服务工作以及各项卫生应急工作。因此,请求将“加强疾病监测,抓好公共卫生疾病预防控制项目工作”纳入国家“十四五”规划《基本思路》。 (二)艾滋病防治工作。艾滋病目前为有史以来最具破坏性疾病,是当今世界各国较为关注的一个重大社会问题。该病具有潜伏期长(潜伏期8—10年,潜伏期内具有传染性)、隐蔽性强、传染途径多、临床表现多样化的特点,目前无有效预防疫苗,也无彻底治愈药物,预防和控制难度很大。目前我区存在问题一是从未治疗、治疗脱失的感染者或病人入组的治疗难度大;二是省第三强制戒毒所医院强制戒毒人群入组的治疗困难;三是抗病毒治疗工作处于被动状态,部分病人对抗病毒治疗有一定抵触情绪。按照云南省艾滋病综合管理数据分析辅助系统统计,截至11月底我区累计存活HIV/AIDS数为372例,在治人数为337例,治疗覆盖率为90.6%。截至2019年11月底,江川区人民医院抗病毒治疗有效率为95.7%。孕产妇孕期检查覆盖率100%,艾滋病感染孕产妇抗病毒用药率100%,艾滋病暴露儿童抗体检测比例100%,艾滋病病毒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婴儿抗病毒药物服用比例达100%,艾滋病病毒感染产妇所生儿童人工喂养率100%,艾滋病母婴传播率为零。艾滋病防治工作仍然任重而道远,因此,请求将“艾滋病防治工作”纳入国家“十四五”规划《基本思路》。 (三)深入推动医疗卫生改革。一是区人民医院虽已通过提质达标建设,但医院服务能力提升空间仍然较大,应加快卒中中心和胸痛中心建设,有效提升区人民医院医疗服务水平,确保真正实现县域内90%就诊率的目标;二是全力推进DRGs-PPS付费方式改革。加强临床路径管理,规范和引导医疗服务行为,增加病种数和覆盖率,保证DRGs试点工作的顺利进行;三是协调好编办、发改、财政、人社等部门全力推进改革工作,加快推进分级诊疗、紧密型医共体建设、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互联网+医疗健康”、智慧医疗等工作,不断拓宽公立医院改革的深度和广度。因此,请求将“深入推动医疗卫生改革”纳入国家“十四五”规划《基本思路》。 (四)妇幼工作。按照新时期妇幼卫生工作方针,认真贯彻市、区卫生健康工作会议精神,落实母婴安全保障措施,加强妇幼健康服务体系能力建设,推进妇幼健康服务机构标准化与规范化管理,努力降低妇幼多发病、常见病的发病率和出生缺陷发生率,全力保障妇女儿童健康。一是以保障母婴安全为重点与聚焦点,着重抓好预前防范和临床救治工作,努力实现孕产妇和婴儿死亡率控制目标;二是以实施先天性结构畸形救助项目为载体,全面加强儿童常见病的普查普治工作,努力实现出生缺陷发生率稳中有降;三是以妇幼健康服务机构等级评审为平台,切实加强质量管理和安全防控,努力实现妇幼健康服务水平的显著提升;四是以经常性督导检查为抓手,注重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努力实现各项妇幼健康服务的提质达标。 (四)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完善卫生区域发展规划,可提高资源利用率。目前我区医生增长率虽已达到市级下达指标任务数,原因其一为人才流失,其二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难度较大,通过人次较少,且卫生医疗机构用人单位人员紧张,人员只出不“进”(新招录医学毕业生按要求需全部参加规培),单位无临床医生可用,其余均已达标,后续应将加大卫生健康人才队伍建设,完善医疗卫生机构工作机制,大力开展临床技能培训,稳步提升职业医师资格考试通过人次。加强120应急指挥中心能力建设,形成以区120应急指挥中心为枢纽、城乡急救为网点的急救网络体系。进一步健全卫生人才培养体制,完善区级医院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制度,加大卫生专业人才培养力度。重视学科带头人和青年人才的培养。建立健全医疗机构定期招聘补员制度,完善城乡村卫技人才流动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