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川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进程中,江川区医共体总医院心血管内科以导管室落成启用为支点,撬动了一场从基础药物治疗到全方位介入精准施治的跨越。这场蜕变,不仅是江川医疗实力跨越发展的生动缩影,更以“硬核技术”与“暖心服务”双轮驱动,为万千家庭筑起坚不可摧的生命健康防线。 走进江川区医共体总医院导管室,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精密的射频消融仪等设备,犹如静默的守护者般排列整齐,彰显着科室的“科技底色”。就诊室里,键盘敲击声与医患交流声交织成独特的韵律,勾勒出繁忙而有序的诊疗图景。 “我心脏上的血管狭窄这么严重,手术风险大吗?”患者张先生攥着检查报告单,指尖微微发颤。 科室副主任李永锋轻点触控屏,将血管造影图像放大,目光坚定而温和:“您看,在导管室里,我们通过介入手术就能精准疏通。如今科室的技术和设备,足以应对各类常见心血管疾病。” 
回溯往昔,受限于没有设备、技术薄弱和人才短缺等因素,面对急性心梗等心血管急危重症患者,心血管内科仅能依靠药物治疗,大量患者往往需转诊接受后续治疗,黄金救治时间在漫长转诊路途中悄然流逝,成为医护人员心中难以释怀的遗憾。 “对心血管疾病患者来说,转院路上的每一秒都可能是生死考验,现在我们有能力与死神赛跑。”李永锋说,2023年8月,导管室的建成犹如破晓曙光,冠脉造影及支架植入、心房间隔封堵、起搏器植入、射频消融等先进治疗技术陆续得以落地。如今,心血管内科每月完成介入治疗50余台次,急性心梗患者更能实现全天候急诊介入救治,真正打通了心血管急症救治的“生命通道”。 科室的快速发展离不开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为确保医疗质量,近年来,江川区医共体总医院心血管内科与云南大学附属医院、昆明市中医医院、玉溪市人民医院等5个省市级专家工作站深度合作,同时实施“走出去”战略,选派骨干赴三甲医院系统进修学习。目前,一支成熟精湛的心血管介入团队已然成型,从冠心病介入治疗到心律失常消融,从结构性心脏病修复到复杂病变处理的心血管疾病诊疗的全链条都得以覆盖。 
不仅如此,导管室的启用还带来了技术的“裂变效应”。通过医共体平台,心血管内科将技术下沉到乡镇卫生院,开展远程手术示教、病例讨论和会诊,带动全区心血管诊疗水平整体提升。数据显示,江川区心血管疾病患者本地就诊率逐年攀升,越来越多的患者选择在家门口接受优质的治疗。 家住上头营村委会白龙潭村的82岁赵大爷深有感触,他曾辗转全国多家医院就医,现在,却将江川区医共体总医院视为“最温暖的港湾”。他感慨,这里从配备毛毯、暖水袋的贴心细节,到医护人员春风化雨般的悉心呵护,再到保洁人员温暖真诚的微笑服务,处处都彰显着人文关怀,和谐的医患关系让人倍感安心。 
展望未来,李永锋目光笃定,他表示,下一步,心血管内科将秉持“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发展理念,持续深化人才培养与技术创新,积极探索心血管疾病全周期健康管理,以更优质、更全面的医疗服务,为江川医疗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