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江川区人民政府!
今天是:
   

五一假期,江川疾控提醒您


来源:江川区卫生健康局 时间:2023-04-28 05:37:12 点击率: 332打印 】【 关闭

  五一假期,江川疾控提醒您:节假日期间人员流动与聚集增多,要继续重视新冠病毒感染预防,同时要做好诺如病毒肠炎、食物中毒、手足口病的预防。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我国疫情处于低水平传播阶段,主要优势流行毒株为我国前期BF.7和BA.5.2的进化分支,同时也有XBB等境外流行变异株输入导致的本土传播。随着时间推移,既往感染者重复感染XBB等容易逃逸免疫变异株的风险逐渐上升。公众需要根据自身状况及时接种新冠病毒疫苗。根据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公众佩戴口罩指引(2023年4月版)》合理佩戴口罩。旅行归来,如出现发热、咳嗽等呼吸道症状,应减少与他人接触,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决定是否就医,就医时建议佩戴N95口罩。

 

主要预防措施:

1. 现阶段部分人群仍需接种疫苗,进一步强化自身免疫能力,补齐免疫水平差距,降低未来可能出现的重症和死亡风险。如果在此前疫情中未感染,但尚未完成既定免疫程序,则需要继续完成后续剂次的疫苗接种。如果在此前疫情中已感染,但在感染前尚未完成基础免疫,则需要在感染3个月后再接种1剂次疫苗。

2. 出行时在露天等场所可不必佩戴口罩;在乘坐飞机、火车、长途车、轮船、地铁、公交车等公共交通工具时,进入超市、影剧院、客运场站等环境密闭、人员密集场所时,老年人、慢性基础疾病患者、孕妇等前往室内公共场所时,参加人员来源较广、流动性较强且没有核酸检测或抗原检测、健康监测等防控要求的大型会议或活动举办时建议佩戴口罩。其他要求请参考《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公众佩戴口罩指引(2023年4月版)》。居住场所注意通风换气。

3. 旅行归来,如出现发热、咳嗽等呼吸道症状,应减少与他人接触,佩戴好N95口罩及时就医,并告知自己的旅行史。

诺如病毒肠炎

 

诺如病毒肠炎暴发疫情多发生在学校、幼儿园、医院、养老院、大型游轮等人群聚集场所,也曾发生在飞机上或旅行团中。传播途径包括人传人、经食物和经水传播。人传人可通过患者呕吐时产生的气溶胶、接触患者呕吐物或粪便、接触被患者呕吐物或粪便污染的环境物体表面。经食物传播是通过食用被诺如病毒污染的食物进行传播,污染环节可出现在感染诺如病毒的餐饮从业人员在备餐和供餐中污染食物,或食物在生产、运输和分发过程中被感染者排泄物或含诺如病毒的其它物质(如水等)所污染,牡蛎等贝类海产品和生食的蔬果类也是引起感染的常见食品。经水传播可由桶装水、市政供水、井水等其他饮用水源被污染所致。最常见临床症状为呕吐和腹泻,其次为恶心、腹痛、头痛、发热、畏寒和肌肉酸痛,多数患者发病后2-3天即可康复。极少数病例可发生重症甚至死亡。

 

主要预防措施:

1. 注意个人卫生,尤其是手卫生,饭前便后、外出回家、照顾病人后,准备或分发食物和进餐前,要按照七步洗手法,用洗手液或肥皂以及流动水至少洗20秒。

2. 注意饮食、饮水卫生,外出就餐应选择正规、卫生条件好的餐厅,尽量吃熟食,生吃蔬果要洗净,牡蛎等贝类海产品必须彻底煮熟后再吃;不喝生水。

3. 诺如病毒感染者患病期至康复后3天内最好居家主动隔离,尽量不要和其他健康的家人近距离接触,尤其不要准备和加工食物或照顾老人和婴幼儿。

4. 被患者呕吐物或粪便污染的表面应及时用含氯漂白剂或其他有效消毒剂清洗消毒,并立即脱掉和清洗被污染的衣物或床单等,清洗时应戴上橡胶或一次性手套,并在清洗后认真洗手。

食物中毒

 

5-10月为我国食物中毒高发月份。节假日期间聚餐和在外就餐机会增加,食物中毒风险也相应增加。我国内地以微生物所致食物中毒最为多见,野生菌、野生植物等其他中毒也时有发生。食物中毒通常进餐后短时间内急性发病,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

主要预防措施:

保持清洁,饭前便后、处理生、熟食物及其包装前后、接触宠物、处理垃圾之后要勤洗手;餐具和厨具要用流动安全的水冲洗、晾干,并经常蒸煮消毒,厨房环境要清洁。

生熟食物要分开,加工食物的厨具、容器要生熟分开。使用安全的水和食物原料,选择新鲜的蔬菜水果,没有霉变的主粮、豆类和花生等,适当清洗、削皮,降低风险;食品制作的全过程要使用安全的水。食物要彻底煮熟烧透,剩余食品和隔夜食品再次食用前要彻底加热。在安全的温度下保存食物,室温下熟食存放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不能及时吃的食物要冷藏或冷冻存放,烹调好的食物在食用前要保持在60℃以上。

旅行期间和外出就餐应选择正规、卫生条件好的餐厅,保持良好就餐方式,尽量采用分餐,提倡使用公筷、公勺,减少交叉污染的风险。不食用来历不明的食物,不采集、不食用不明野生菌及野生植物。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感染引起儿童常见传染病,好发年龄为5岁及以下婴幼儿,1-2岁组发病率最高;每年自3月下旬始,手足口病疫情将逐渐上升,4-6月份进入春夏季高发季节。手足口病潜伏期为2-10天,平均3-5天。通常病情较轻,呈自限性,预后良好,7-10天病程后可完全康复。多数患儿以发热,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手、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疱疹为主要临床表现,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部分病例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个别病例可无皮疹或表现为大疱样改变。只有少数患者的病情会快速恶化,累及脑部、肺部和心脏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如脑炎、脑干脑炎、急性弛缓性麻痹、肺水肿、肺出血、心肺功能衰竭等。病例和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在发病后一周内传染性较强。肠道病毒传播途径多样且容易实现,主要通过直接接触病人的粪便、疱疹液、鼻咽分泌物、唾液及接触被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餐具、奶瓶、床上用品等物品或环境而感染;还可经呼吸道(咳嗽、打喷嚏等)等传播;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和食物亦可感染。

主要预防措施:

1. 保持良好的手卫生。儿童在接触摸公共物品后、接触唾液及呼吸道分泌物后、如厕后、进食前、家长及看护人在加工食品前、更换尿布或处理被粪便污染的物品后,应用清水和洗手液或肥皂正确洗手,至少洗20秒。

2. 避免接触患病儿童,避免与患病儿童共用餐具、毛巾或其他个人物品,防止交叉感染。 

3. 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对日常接触频繁的物品表面(台面、门把手)、孩子的玩具进行定期清洁和消毒。 

4. 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及儿童使用的餐具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消毒;婴幼儿的尿布要及时清洗、曝晒或消毒。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 

5. 手足口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 

6. 接种EV71疫苗可有效预防EV-A71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和其他相关疾病,也会显著减少手足口病重症和死亡的发生,鼓励儿童在12月龄前完成全程接种。


  • 主办:玉溪市江川区人民政府     承办:玉溪市江川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联系方式:0877—8011091
    网站标识码:5304210001   网站地图
    备案号:滇ICP备05004768号-1 滇公网安备:53042102000006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877-2077670

    网站支持IPv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