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向玉溪市林改办林改工作督查组汇报
2007-12-12
市林改办林改工作督查组:
全县的林改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全县广大林农和全体林改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林改工作总体进展顺利,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贯彻落实11月29日全市林改汇报会议情况和工作安排
2007年11月29日,我市召开林改工作汇报会。县委、县政府紧接着于12月7日召开全县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汇报会,参会人员有县委副书记、县长、县林改领导小组副组长张延明,县委副书记、县林改领导小组副组长张明,县委常委、县委办主任李东林,副县长、县林改领导小组副组长陈�寿,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杨生明,林改办成员,各乡镇乡镇长、分管副乡镇长、农业中心主任、林业组组长等80多人参加,会议由县委副书记、县林改领导小组副组长张明同志主持。
在听取了各乡镇长、县林改办主任刘德富同志汇报后,由陈�寿副县长传达11月29日市林改工作汇报会议精神,县委副书记、县长张延明要求各级各部门要认真贯彻学习市林改会议内容,吃透会议精神,在林改过程中要进一步深化对林改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的认识,坚定改革必胜的信心和决心;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坚持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各部门齐抓共管的领导格局;进一步明确各级责任,要做到目标明确、任务具体、措施到位、责任到人;进一步充实工作力量,要继续加大培训力度,不断提高工作人员整体素质;进一步规范操作,严格依法依规抓林改;进一步掀起宣传高潮,真正把群众发动起来,增强群众参与改革的主动性、积极性,自觉投身到改革中来,确保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取得实效。
县长张延明充分肯定了我县林改启动以来取得的成绩,客观分析了林改面临的形势,并对下一步工作做了明确指示,一是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进一步增强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二是要加强领导,形成合力,确保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健康有序进行;三是要加大宣传力度,不断提高林农参与改革的积极性;四是要突出重点,努力完成各阶段工作目标任务。
12月12日以前,全县各乡镇均传达了市、县林改会议精神。
二、完成我县林改主体改革目标,具体的工作措施及时间进度表
(一)工作措施
1、进一步强化领导、克服畏难情绪,加大工作力度、严格程序要求,扎实有效稳步推进林改工作。县委、县政府将把林改工作情况作为领导干部政绩考核、选拔任用和奖惩的重要依据。联系乡镇的县级领导和林改领导小组成员要经常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林改工作,摸清林情,了解民意,及时掌握情况,并亲自抓落实,抓检查,抓进度,及时帮助解决改革进程中的有关问题,加强对基层的指导和服务。
2、突出重点、以对历史和人民负责的态度,区别不同情况,加大矛盾纠纷调处工作力度,扫出“路障”、维护稳定,确保林改工作顺利进行。在处理各类纠纷中,县乡纠纷调解组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协调争议双方,宣传解释林改政策,做到户际纠纷不出组,组际纠纷不出村,村际纠纷不出镇,既要保障群众应得的利益,又要避免矛盾纠纷激化,维护社会稳定;特别是处理我县跟相邻市之间的矛盾纠纷时,要按照《关于印发昆明 楚雄 玉溪 红河 普洱五州(市)行政接边地区林权纠纷调处协作协议的通知》(玉林改办发〔2007〕11号)精神,以有矛盾纠纷相邻的村小组达成的协议为准,在尊重现实的基础上进行矛盾纠纷调处工作。
3、进一步强化外业工作,认真学习阳山庄经验,全面开展外业工作,确保外业勘查的质量。
4、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强化宣传深度和广度,突出阶段工作亮点、经验和做法,营造氛围、调动群众参与积极性。要把宣传发动工作贯穿于改革的始终,坚持舆论先行,充分发挥电视、报刊、广播、网络、板报标语、橱窗专栏、宣传图册等媒体的作用,深入宣传改革的目的、意义、做法以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使广大农民和干部职工提高认识,消除疑虑,了解改革,支持改革,参与改革。要认真总结宣传改革的好经验、好做法,用典型引导改革健康发展。
5、以点带面、推进林权证发放工作。林权证是林地所有权、使用权,林木所有权、经营权的法律证书。要确保林权证的法律地位,林权证所填写的面积与绘制图的面积相吻合,林地位置与地形图相吻合,四至界线拐点坐标与地面标志相吻合。各乡镇要明确一名技术负责人,指导业务技术工作,村(组)要有一名技术人员具体操作,严格按照有关技术操作规程的规定开展林地确认、勾绘四至界线图、填写林地宗地各种表格,录入微机。县乡村林权制度改革领导小组要加强对技术工作的督导检查,正确处理进度和质量的关系,坚持质量第一,进度服从质量,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不断总结完善,稳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
6、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完善资料、规范卷宗,保证“林改”资料的长期保存。
7、做好林业发展与“林改”配套政策的研究。配套改革是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改革能否取得成效的一个重要保证。围绕林业确权这一主体改革,引导林业经营者组建种苗、花卉、林产品加工、营销等专业协会。引导和鼓励发展股份林场、家庭合作林场,兴办多种形式的林业专业合作社,探索建立适应现有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经营方式。
(二)林改进度
2007年12月16日至2008年2月28日前,完成公益林面积较大的安化、江城、大街、路居的主体改革和发证工作;林权纠纷调处率达90�以上。2008年3月1日至2008年5月30日,完成九溪、雄关、前卫的主体改革和发证工作;林权纠纷调处率达95�以上。2008年6月1日至15日,回头看,查缺补漏,编制村组森林经营方案,健全各类民间组织和各种规章制度。2008年6月16日至30日,各乡镇验收村组的主体改革,,总结林改工作,向县政府写出验收申请。2008年7月1日至15日,县委、县政府组织验收组,验收乡镇林改工作。2008年7月16日至30日,查缺补漏,整改完善,总结全县林改工作;向市委、市政府提交主体改革验收申请;研究配套改革有关事项。
三、林改以来主要做的工作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全县各级各部门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重要性、紧迫性和艰巨性,县乡村三级把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真正摆在了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心工作位置,县委抽调70人副科级以上领导下派到70个村委会参加林改工作。成立了以县、乡、村三级书记为组长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领导小组,形成了“县政府直接领导,乡(镇)政府组织,村、组具体操作,部门搞好服务”的工作机制,为改革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二)宣传发动,提高认识。组织动员群众积极参加林权制度改革,是保证改革健康发展的关键。全县坚持舆论先行,充分发挥电视、报刊、广播、网络等媒体的作用,通过各种形式广泛宣传改革的目的、意义、做法以及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全县共下发林改工作指南2300册、致全县农民朋友的公开信75000份及各种材料800多份,电视宣传182次,广播宣传2393次,张贴宣传标语4703条,宣传栏168期,在县电视台新闻节目中开辟专栏连续宣传林改的政策知识。通过广泛宣传发动,使广大农民和干部统一了思想,提高了认识,消除了干部群众的疑虑,从而积极支持改革和参与改革。
(三)开展培训,规范操作。为提高全县参与林改工作人员的政策水平和业务操作能力,我县于7月11-13日举办了江川县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骨干培训会,聘请了省、市林改办的领导对下派的林改工作队员、县林改办公室人员、乡镇分管林改的领导以及乡镇林业站工作人员、村“两委”领导等260人进行了培训。在此基础上,我县又于8月1至5日聘请省林业调查规划院信息中心的工程技术人员对县、乡工程技术人员62人进行了采用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软件进行林改的林权制度改革技术培训会。通过培训,使领导干部和主要业务技术骨干掌握了各级关于林改的政策精神和系统软件的操作,为外业宗地区划、确权发证打下了基础。
(四)试点成功,逐步推开。根据全县实际,选择具有一定代表性的九溪镇阳山庄村先行开展试点工作,试点按照成立机构、组建技术队伍、宣传发动、摸底调查、界线确认、公示林权现状、酝酿、制定、表决林改方案、外业确权勘查等步骤进行,现已完成所有宗地的区划工作。试点工作的成功,从政策、技术、程序上为下一步在全县各村委会推开奠定了一定的经验基础,在总结经验、完善做法的基础上,将逐步在全县推开。
(五)摸清情况,制订方案。针对不同地域、不同经济社会条件、不同森林资源状况等,研究制定科学的改革方案,明确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政策措施、方法步骤、组织保障等内容,做到“缺什么、补什么”。县委、县政府根据县林改实施意见,10月15日前对7个乡镇的林改方案进行了批复,为全县林改全面展开奠定了政策基础。
(六)外业作业全面展开,进展顺利。在试点中,县林改办总结出了“宗地区划勘查法”,应用森林资源管理地理信息系统进行宗地区划并打印出外业工作手图,应用工作手图到实地寻找宗地拐点坐标来定位,并采用挖坑、记号、标线等方式作标志后划出所区划的相应宗地,由于该方法具有容易控制面积、所区划的宗地面积客观、精度相对较高、操作简便、省时省工等特点,促进了全县外业作业的顺利开展,现有林改任务的69个村委会已完成了63个村委会、430个村民小组的边界区划,其它村委会正在抓紧时间进行。
(七)加强督查,稳步推进林改。为加强对各乡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的督促和指导,县林改领导小组于10月24至25日对各乡镇林改工作的进展情况进行了督查,推动了全县林改工作展开;11月1日又召开了试点现场会、汇报会、经验交流会,对前一阶段工作进行了总结,安排了下一阶段的工作。
(八)摸清情况,制订方案。针对不同地域、不同经济社会条件、不同森林资源状况等,研究制定科学的改革方案,明确改革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政策措施、方法步骤、组织保障等内容,做到“缺什么、补什么”。县委、县政府根据县林改实施意见,10月15日前对7个乡镇的林改方案进行了批复,为全县林改全面展开奠定了政策基础。
(九)外业作业全面展开,进展顺利。在试点中,县林改办总结出了“宗地区划勘查法”,应用森林资源管理地理信息系统进行宗地区划并打印出外业工作手图,应用工作手图到实地寻找宗地拐点坐标来定位,并采用挖坑、记号、标线等方式作标志后划出所区划的相应宗地,由于该方法具有容易控制面积、所区划的宗地面积客观、精度相对较高、操作简便、省时省工等特点,促进了全县外业作业的顺利开展,现有林改任务的69个村委会已完成了63个村委会、430个村民小组的边界区划,其它村委会正在抓紧时间进行。
(十)加强督查,稳步推进林改。为加强对各乡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的督促和指导,县林改领导小组于10月24至25日对各乡镇林改工作的进展情况进行了督查,推动了全县林改工作展开。
四、存在的不足
(一)林权纠纷调处难度大,随着改革的深入,此问题会逐渐暴露出来。
(二)外业作业由于林情复杂等因素,推进速度不快。
(三)档案管理重视不够,规范管理还存在差距。
(四)乡镇上报林改信息不及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