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是中国在站上“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前夕所开展的一项重大国情国力调查。相比以往历次全国人口普查,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顺应了新时代信息技术发展的大趋势、实现了一系列质量控制方法的新突破,从而做到了将人口基数查得更实、人口底数摸得更清。 一、普查的主要特点 第一、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全面启用电子化的方式采集数据。 第二、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充分利用部门行政记录校验数据,彼此间实现了各取所长、互通有无、查漏补缺,用大数据改善普查工作,推动数据质量控制技术更上一个“台阶”。 第三、身份证号被首次列入普查的主要内容。利用身份证号码的唯一性,有利于人口普查流动人口中流入流出人口的核查比对,精准剔除比对中重复登记的人口,做到“不重不漏”,进而确保普查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二、十年来玉溪市常住人口发展呈现缓慢下降 我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常住人口为2249502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2303518人相比,十年共减少54016人,年平均减少0.2%。九个县(市、区)中,除红塔区较2010年增加93609人,澄江市增加3795人外,其它七个县区都在减少。其主要原因:由于本次人口普查录入个人身份证号码,数据汇总时可以按照居住地优先为原则进行精准剔重,加之往年常住人口数据是国家通过五年一次1%人口变动抽样调查和每年一次1‰人口变动抽样调查推算,故而存在一定偏差。 三、城镇化水平稳步提升 城镇化水平的高低是一个地区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直观反映,也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我市城镇化率为53.82%,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上升了15.52个百分点,平均每年提高1.55个百分点,比全省的城镇化率50.05%高3.77个百分点,比全国城镇化率63.89%低10.07个百分点,城镇化水平全省排名第二,玉溪城镇化进程稳步推进。 四、人口老龄化程度深度加剧 全市总人口中,0—14岁的人口为360147人,占总人口的16.01%;15—59岁的人口为1516846人,占总人口的67.43%;60岁及以上的人口为372509人,占总人口的16.56%,其中65岁及以上的人口为288027人,占总人口的12.80%。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了2.84 个百分点,15—59岁人口的比重下降了1.15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3.99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4.02个百分点。从上可以看出,低龄人口和主要年龄人口减少,老龄化程度加剧(按国际通行标准,60岁及以上人口超过10%,65岁及以上人口超过7%,即进入老龄化社会)。 五、人均受教育程度显著提高
全市3岁及以上人口中,拥有大学(指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273351人,比2010年增加了129844人,提高了1.9倍;占总人口比重12.15%,比2010年的6.23%提高了5.92个百分点;每10万人口中拥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数是2010年的1.95倍。人均受教育年限明显提高,由“六普”的7.84年,上升到“七普”的9.04年。主要是受益于国家持续扩大高等教育规模,扩大招生幅度,九年义务教育的持续发展,为小学、初中学生提供了稳定的学习环境,在校学生巩固率得到较大的提高。 六、家庭规模逐步从“大家庭”向“小家庭”转变 玉溪市共有家庭户724187户,家庭户人口为2068365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86人,比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33人减少了0.47 人。随着工作地域、生活质量和新型城镇化的提高以及家庭观念的转变,传统的“大家庭”逐渐向“小家庭”转变成为必然。 相关文档:玉溪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