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江川区人民政府!
今天是:
   

雄关乡2024年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情况


来源:雄关乡人民政府 时间:2025-01-27 03:38:36 点击率: 0打印 】【 关闭

2024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区司法局的关心指导下,雄关乡全面贯彻落实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和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入推进依法行政,提升行政执法工作的规范化、透明化,持续完善行政权力制约监督体系,不断提升领导干部法治思维,提升公民法治素养,服务保障全乡经济社会发展。现将雄关乡2024年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作总体情况

(一)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方面

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法治思想,突出法治引领,坚持依法惠民,提升服务效能,切实把习近平法治思想贯彻落实到政府工作、乡村基层治理的全过程,全面提升依法治乡新成效。一是认真落实学法研法制度,全年组织开展乡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2次、专题研讨2次,年终述法领导干部11人,组织人员旁听法庭庭审2次。持续用习近平法治思想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全面提升领导干部法治素养,推动全乡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二是加强干部学法用法培训,建立并切实履行领导干部及工作人员学法制度。全年集中举办乡、村干部参加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领导干部应知应会党内法规和国家相关法律制度法治讲座、专题培训等活动5次,受教人数达600余人次;利用干部晚间值班期间开展机关干部“学法普法夜校”8期,受教人数达200余人次。三是多种形式加强群众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弘扬法治建设人人参与,法治建设共建共享。持续深化2024年普法强基补短板行动,利用村组“大喇叭”“小喇叭”、乡村组工作微信群、宣传栏、“12.4”宪法宣传日活动,开展矛盾纠纷化解与普法,法律“三进”等活动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等人员深刻领会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切实以法治化思维落实乡党委、政府工作决策部署,不断提升运用法治思维落实工作的能力。

(二)贯彻落实云南省提升行政执法质量三年行动方案工作情况

雄关乡认真贯彻落实《云南省提升行政执法质量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一是加强乡行政执法队伍建设。按要求组建了7人乡行政综合执法队,7 人均持有行政执法证,进一步提升了乡执法水平和能力。二是加强执法人员能力培训。落实行政执法人员全员轮训要求,通过组织学习培训、自学等形式,对每名行政执法人员开展了公共法律知识、业务知识和行政执法技能培训。年内开展行政执法人员培训2次,全乡具有行政执法资格证共26人,其中2024年乡12名工作人员考试取得行政执法资格证;组织全乡60余人对《行政复议法》进行了专题学习。三是强化执法人员管理。严格落实行政执法人员资格管理和持证上岗制度,全面落实网上资格考试制度,未按规定取得行政执法证件的人员不得独立从事行政执法工作。四是加大行政执法突出问题整治力度。2024年开展行政执法案卷评查1次,各执法部门共开展治安、食品、药品、集镇整治、毁林开荒、乱占耕地等行政执法检查 194次,形成49个执法卷宗并装订成册,在案件评查中。并未出现不合格案件。

(三)全面依法行政工作情况

一是加强乡法治政府组织领导。明确书记、乡长为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具体抓,职能中心办所协同推进的工作领导机构,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二是将依法行政工作列入乡党委、政府重要工作和重要议事日程,召开法治政府建设专题会议,定期听取法治建设有关工作汇报,及时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将法治建设情况列入年终述职内容。三是贯彻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规定》等相关文件精神,建立系统的法治政府第一责任人职责清单、乡党委法治宣传教育任务清单。四是根据《玉溪市江川区各乡镇(街道)行政执法事项目录(2024版)》明确自身职责范围,制定依法行政清单,确保政府行政行为合法、合规。五是加强法治宣传教育,提高政府工作人员的法治意识。通过举办法治讲座等方式,增强政府工作人员的法治观念和依法行政的能力。六是坚持重大事项集体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定期召开班子联席扩大会、全乡干部职工会议等,将重大事项和决策摆上议程,广开言路,同时注重听取法律顾问、专家的意见,推进决策科学化、法治化。七是加强规范性文件管理,履行规范性文件制定程序,确保规范性文件合法有效,开展规范性文件清理,及时清理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规范性文件,严格执行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制度。八是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坚持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原则,通过基层服务平台、古驿雄关微信公众号等多种形式公开相关信息,加大政府和部门预决算、乡村振兴等重点领域公开力度,不断丰富拓展政务公开内容,强化制度监督,确保政务公开及时有效,提升群众政务公开参与度、认可度。

(四)其他重点工作情况

一是推进“雪亮工程”建设进度,与信息单位共同勘察摄像头安装方案,筹措资金推进工程建设。二是开展“我为别人守一夜、别人为我守一年”的基层治安巡防巡查,全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三是整合综治中心和统战工作力量,将“无邪乡”创建工作融入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中,更新各村组活动阵地27个,常态化宣传群众安全感满意度工作。四是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进乡村两级综治中心实体化运行,完善“网格长+网格员+中心户长+十联户”的基层社会治理模式,深化“一张网”体系建设。五是推进“利剑护蕾”专项行动,组建扎根基层普法队,深化“法律明白人”培育培养,聚焦突出矛盾纠纷易发多发的重点区域和重点群体开展普法强基工作。

二、工作典型经验

(一)构建“法治+自治”融合的基层治理体系,夯实法治根基。将法治思维融入基层自治,形成“政府引导、村民参与、法治保障”的治理格局。一是以村规民约推动法治落地。针对农村土地纠纷、婚丧嫁娶、环境整治等突出问题,组织法律顾问、村民代表共同修订村规民约,确保内容与《民法典》《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衔接,并通过村民大会表决通过。二是强化民主决策程序。实行“四议两公开”制度,在村级道路修建、扶贫资金使用等重大事项中,全程公开透明,保障村民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二)聚焦“规范执法+便民服务”,提升依法行政效能。  乡政府直面群众需求,以规范执法和高效服务为抓手,推动法治政府建设落地见效。一是推行“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制度。梳理雄关乡行政权力事项,明确执法依据、流程和时限,杜绝“任性用权”。二是打造“一站式”法治服务平台。整合民政、社保、农业等窗口,设立乡级便民服务中心,推行“首问负责制”和“限时办结制”。针对老年人、残疾人等群体,开通“上门帮办”服务,全年办理低保申请、医保代缴等事项1200余件,群众跑腿次数减少70%。三是强化执法监督与考核。建立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配备执法记录仪5台,确保执法留痕可追溯;每季度开展执法案卷评查,对程序瑕疵、证据不足等问题限期整改。将法治建设纳入村干部绩效考核,实行“一票否决”制,倒逼干部依法履职。  

(三)“1234”工作法推动“枫桥经验”实践显成效

近年来,雄关乡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理念不动摇,以化解矛盾风险、深化普法强基补短板为抓手,持续巩固雄关24年“无命案”成果,积极探索新时代“枫桥经验”实践,创新构建“1234”工作法,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再上新台阶。一是党建引领“一面旗”,形成“融”的机制。将党的领导贯穿于法治政府建设各方面、全过程,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堡垒作用,积极构建横向贯通、纵向联动、齐抓共管的乡村治理新格局。二是普法调解“双发力”,做实“惠”的文章。立足乡村实际,一手抓“普法”,一手抓“矛调”。三是矫正对象“三步走”,达到“矫”的目的。以“学”促“矫”提升守法意识,以“管”促“矫”规范矫正秩序,以“访”促“矫”掌握思想动态。四是重点关注“四类人”,发挥“督”的作用。关注特殊人群,关注突出矛盾纠纷当事人,关注重点信访人员,关注心理失衡、行为偏激、性格偏执人员。

三、2025年工作计划

(一)加强法治培训,提升依法履职思维和能力。一是继续强化领导干部学法用法,进一步提高依法决策、依法行政执政能力,牢固树立法律权威至上、法律大于权力、权力服从法律的观念;在发展经济社会事务、协调处理矛盾纠纷时,善于运用法律手段解决问题,树立法治政府的良好形象,推进全社会的依法行政。二是持续深化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行动,继续夯实群众法治基础。利用灵活多样的宣传形式,大力宣传法律知识、依法行政,让群众知法、学法,增强他们利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意识,从侧面推进法治政府建设。

(二)强化行政监督,推动政务信息公开透明。进一步加强政务公开,增强行政执法的透明度。向群众公开各行政行为的法律政策依据、具体的办事程序,利用各种渠道公示依法应当公示的材料,提高政务透明度,自觉接受社会和群众的监督。

(三)创新工作方法,提高法治政府建设水平。一是要找准切入点,打好法治工作基础。二是要寻找落脚点,解决依法行政难点问题。三是寻找根本点,发挥参谋、助手、监督等作用。探索解决镇及部门工作中的行政执法问题,发挥助手作用,为乡工作分忧。四是加强人民调解工作力度,探索“调普结合、普调相融”模式,在调解纠纷的同时将普法融入其中,通过以案释法的形式宣传相关法律知识,真正提高群众的法律能力,引导全民自觉遵纪守法。

(四)建设法治乡村,保障各项制度有效落实。结合不同村(社区)的实际情况,有计划有步骤地完善村(社区)法治建设的各项“村规民约”等规章制度,逐步建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村(社区)法治管理。


  • 主办:玉溪市江川区人民政府     承办:玉溪市江川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联系方式:0877—8011091
    网站标识码:5304210001   网站地图
    备案号:滇ICP备05004768号-1 滇公网安备:53042102000006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电话:0877-2077670

    网站支持IPv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