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窗看着窗外飞驰而过的车辆,纷飞的思绪总是定格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那时,中国的经济建设正处于复苏和发展阶段,公路上奔跑的车辆日渐增多了,各式货车、轿车及摩托车来往穿梭,其中也不乏“中国税务”“税务稽查”标牌、车顶装有红色警灯的税务执法轿车。公路上呈现的这一繁忙景象,折射出祖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发生的巨大变化。 听老一辈税务人员说,上世纪五十至七十年代未,税收工作环境十分艰苦,税源零星分散,征管工作难度大。税务人员出门工作时,没有交通工具,每个人只是头戴一顶草帽、身挎一个斜肩军用帆布包,全凭一双军用胶鞋两条腿,就跋山涉水、走街串巷、入村进厂去征收税款和开展税收服务工作,常常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两鞋泥。那个时代,他们征税、办案都要靠双脚行走,甚至到县局、地区局开会,也要凭两腿度量。他们梦想着,税务所能够拥有一辆执法轿车。 也许是为国聚财的使命坚定了他们顶风冒雨、默默工作的信念,一路走来,唯有身后留下的脚印,印证着这辈老税务人员培植税源,促产增收,征集分毫税金的初心。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每个税务人员都配备了一辆二八式自行车,我有幸赶上了骑自行车收税的年代,也庆幸穿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配发的第一套税务制服。那时,日常的税收征管工作,几乎与自行车为伴,最艰辛的工作莫过于每年春节后逐村逐户清查补征屠宰税的工作了。 记得有一次,就在春节收假的第三天晚上,所里(指龙街税务所)召开会议,所长宣布今年的屠宰税清查工作从明天开始,首先从山区的松园和大梨园两个村查起。第二天一大早,还没等太阳出来,我和两位同事身着制服,带了税票夹,骑上自行车就出发了。到山脚时,还听得路边树上鸟语欢歌,可到了崎岖半山坡上时,天公不作美,竟然下起了小雨,这自行车是越走越慢,渐渐地,山坡上的土路逐渐变成了红泥巴路,即便有下坡的山路,被雨淋湿的我和我的同事,铆足劲猛蹬,那自行车轮也根本不能向前滚动,原来自行车的防水壳中,早已被满满的红泥巴阻塞了,大家只有边用树枝把泥巴掏掉,边推着自行车向村子走去,因爱车心切,有位同事还干脆把自行车不时地扛在肩上,就这样艰难而缓慢地行走着…… 春节刚过,山区的天气虽暖乍寒。原本只需一个多小时的山路,我们硬是走了两个多小时,才到达村中。找到村组干部家后,因衣服潮湿,村组干部为我们生起一盆火,将衣服烘干,然后在村组干部的带领指证下,除挨家串户开始清查补收春节期间村民宰杀年猪、或因娶妻嫁女立房宰杀生猪未上交的屠宰税外,还要对个别牢骚满腹的村民进行耐心宣传、讲解国家税收政策。当天,我们吃饭也是在村组干部家吃的,傍晚回到税务所清点开具的税票,两个小山村共宰了十五头生猪,三个人这天仅收得七十五元税款。 回想为这七十五元税款和我们的付出,可以说,自行车伴我走过的也是一段艰辛难忘的收税历程,在那个年代,龙街税务所每年的税收收入,也就六、七十万元。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和纳税人的逐渐增多,从客观上对税收征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是撤并了龙街税务所和江城税务所,成立江城分局(主管江城镇、龙街乡和翠峰乡“一镇两乡”的税收工作),接踵而来的是征、管、查三权分离……经过三、四年的发展,税收收入已由原来的每年六、七十万元快速增长至上千万元。在税收工作重心实现“两个转移”(即转移到基层、转移到征管)后,上级局给江城分局先后配备了两轮摩托车、偏三轮摩托车、北京吉普车、大众桑塔纳轿车和三星道奇七座商务车。老一辈税务人员的梦想,此时已变成了现实。 还是在大众桑塔纳年代,我参加过这样一起追堵偷逃税者的事件。那天下午临近下班时,一个急促的举报电话打到了分局,说“有一东风牌货车载着木材在翠峰就地销售,车主收完钱后可能就要往晋宁方向走了,车牌号是云G……”在这种紧急情况下,就是那辆挡风玻璃前置有“中国税务”金字红底标牌、闪着警示灯的大众桑塔纳执法轿车,载着我和同事们,以风驰电掣般的速度追赶到距税务分局十多公里外的关岭坡山头,才堵住这辆贩卖木材的货车,查清情况后,当场补缴了八百四十元的营业税。 回想,总是充满怀念与激情。伴随着祖国经济建设的迅猛发展,税收工作顺应时代大潮不断前进,从手工办税到服务大厅、再到电子税务局,从老一辈税务人员的军用胶鞋到自行车、再到如今车身喷印有“公务用车(执法执勤)”……变化的是服务手段, 变化的是交通工具,唯有永恒不变的,是一辈辈税务人“为国聚财、为民收税”的那颗纯真的初始之心。 (侯新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