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和法治环境建设的深入发展,今年以来,玉溪市江川区司法局结合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的推进,充分发挥公共法律服务职能作用,积极开展法宣、法援、法治文化建设等一系列法治行动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助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走深走实。 一是强化领导,健全机制,推动落实“大普法”工作机制。按照“谁主管,谁普法,谁执法,谁普法”的要求,建立普法主体责任制,构建大普法格局。制定下发《玉溪市江川区落实“谁主管谁普法,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玉溪市江川区区级国家机关普法责任清单(第一批)》《玉溪市江川区区级国家机关普法责任清单(第二批)》《〈区委宣传部、区司法局关于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工作任务分工方案》四个文件,明确了普法责任制的原则要求、职责任务和措施方法,健全完善江川区区级单位普法责任细化表,对全区58家单位涉及203部法律法规进行普法任务分解。并成立了由18名普法骨干组成的“八五”普法讲师团,从两个个街道、五个乡镇遴选出343名“法律明白人”,为全区28所中小学配备了法治副校长和法治辅导员,组建了由相关部门103名普法志愿者为骨干的普法志愿者队伍。形成普法主管部门抓面,各部门各行业抓点,全社会共同参与普法工作的“大普法”格局。 二、整合资源,突出重点,营造氛围,深入开展普法宣传教育活动。围绕区委、区政府“双创”、“湖泊革命”、烤烟种植、疫情防控、缉枪治爆、禁毒防艾、护林防火、抗震救灾、12340群众安全感满意度等区委、区政府重大项目和重点工作,将普法宣传与文明城市创建有机结合,以“法律十进”为载体,组织开展“弘扬法治精神、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主题法治宣传活动。借助法律进社区(村组)、进企业、进校园、进军营活动开展法治专题讲座;在江川普法美篇“小螺号”“基层公共法律服务群”推送普法视频、文章;印发习近平法治思想、民法典、云南省星云湖保护条例、法律“九进”(进社区、进村组、进学校、进景区、进民族集聚区、进单位、进机关、进企业、进宗教场所)知识读本等载体,推送各类法律风险预警、法律咨询、个案指导等法律服务,回应老百姓最关心的法律问题,将法治精神和文明创建知识送到群众身边,不断地提升居民的法治素养,为文明城市创建营造良好法治氛围。 三、创新方式,拓宽渠道,全面推动法治文化建设 。一是强化法治文化阵地建设,以弘扬宪法精神为中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结合全区精神文明建设,文明城市创建活动,积极推进法治文化建设。在江川城区怡心园广场建成“法治文化园”,设立法治名言警句、法治案例、法律知识宣传栏60块。在区档案馆门前公园建成“法治文化公园”,设立11块法治文化景观石,在九溪镇九溪社区、雄关乡新房子村以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的方式打造举目可见、驻足可观的法治文化宣传阵地,将法治文化融入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让法在景中、寓法于景、寓教于乐,零距离接受法治文化的熏陶。二是深化推进民主法治村(社区)创建。根据上级司法行政机关的统一部署,先后开展省级第五批、市级第四批“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的推荐申报工作。经逐级推荐、严格审核,我区九溪乡白石岩村被命名为第五批“云南省民主法治示范村”,江城镇尹旗村、前卫镇渔村、雄关乡上营村、九溪镇阳山庄村、星云街道社区,安化乡安化社区被命名为第四批“玉溪市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与此同时创建区级民主法治村(社区)28个。通过创建带动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工作,现在,全区共有国家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1个、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5个、市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21个、区级“民主法治村(社区)”43个”。
|